作為一個地道的淮南人,家鄉哪些類型豐富、風光秀美的生態濕地公園時常是我喜歡踏足的地方,就好比離家很近的大通濕地公園,它原是廢棄的採煤塌陷坑,在經過生態修復和治理後,如今儼然成了當地市民和遊客休閒旅遊的打卡勝地,尤其在夏日,更成了廣大市民最佳露營地的首選。此次滁州之行,我也打卡了一處由曾經的「低洼地」變身為網紅「打卡地」的濕地生態公園,它就是明湖。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提起安徽滁州,想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有「蓬萊之後無別山」的琅琊山,以及因千古名篇《醉翁亭記》而名揚天下的醉翁亭。作為自古就受無數名家追捧的「山水之城」,這裡除了底蘊深厚的文化名山,自然少不了與之交相輝映的濱水景觀,而經過華麗蝶變後的明湖就是這樣一處存在。
名湖坐落於滁州市城區南部,它原是勝天河末端的低洼地,不僅十年九澇,周邊環境更是可以用「髒亂差」來形容。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經過了數年的改造治理之後,如今的名湖,湖面清波浩瀚,岸邊綠意蔥蘢,且配置完備、遊人如織,儼然成為了一個集生態、休閒、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濕地生態公園,而且就在前不久還作為全國首批7個幸福河湖試點項目之一,同時也是安徽省唯一試點,通過了省級驗收,完成了從昔時城郊窪地到今日全國樣板的華麗蛻變。
由於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今天的明湖,流域面積約69平方公里,濕地及綠化面積約5平方公里,優質宜居的水生態環境,光是從湖邊走走就讓人感覺心曠神怡。而那一幅幅水碧魚歡、飛鳥翩躚的和諧生態畫卷,更是讓無數人為之迷醉,紛紛慕名前往打卡休閒。加上為了契合現代化旅遊需求,公園內還設置了大草坪、沙灘、花海等網紅打卡地,空閒時候協親伴友來此休閒露營,放鬆娛樂一番,別提有多愜意了。
當然,明湖公園不僅僅是一處風光秀美的生態濕地,還是立足滁州本土文化,以「明」文化為主線的滁州水文化新地標。眾所周知滁州是大明王朝的肇始地,因此公園內無論是古色古香的陽明堤,還是恢宏大氣的明文化廣場,都彰顯了悠久深厚的「明文化」。而數十個形態各異的亭榭,以及所展示的一眾宋代詩詞書畫,也是將「山水亭城」的人文歷史展現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