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越來越普遍,能怪我們的腸道細菌嗎?

2019-07-22     菌情觀察室

腸道菌群的研究真是火了,火得一塌糊塗。每天都會有大量的學術論文發表,研究這些小小微生物們如何在我們的健康和疾病中發揮作用。更是接二連三有震撼人心的研究結果占據《Nature》、《Science》、《Cell》等世界頂級雜誌的頭條。

從肥胖、糖尿病、癌症到抑鬱、自閉症、阿爾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帕金森病等,幾乎所有疾病都無一例外的與腸道菌群扯上了關係,甚至腸道菌群還會影響藥物的療效。總之,腸道細菌為我們對各種疾病的理解和治療開闢了新的途徑。

血壓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調查顯示,我國每4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壓;同時,高血壓「後備軍」也洶湧而來,有約4.35億人處於高血壓前期。因此,了解血壓調節的各種機制是十分必要的。今天我們重點關注腸道菌群在高血壓中的作用。

腸道菌群失調與高血壓

現在已經確定了一些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比如吸煙、肥胖以及過量飲酒等,但似乎還遠不止這些。據估計,越5-30%的高血壓患者表現為難治性高血壓,藥物不能使他們的血壓降至健康水平,此外,生活方式干預也不能對每個人都起作用。

一些科學家也開始考慮免疫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的功能障礙。這是神經系統的一個分支,控制「自主」功能,比如呼吸,消化和血壓。

最近,腸道菌群失衡也被認為是高血壓的潛在風險因素。一項研究分析了41名理想血壓水平的個體,99名高血壓患者和56名高血壓前期患者的腸道菌群。高血壓前期指的是血壓升高,但還還沒有高到足以被診斷為高血壓,他們是高血壓的「後備軍」,將來患高血壓的風險很高。

高血壓前期或高血壓患者的腸道細菌的多樣性有所減少,普氏菌屬和克雷伯氏菌屬細菌往往過度生長。

研究人員將這些患者的糞便細菌移植到無菌小鼠身上,發現接受高血壓患者糞便細菌的小鼠也出現高血壓。相反,當研究人員將沒有高血壓的小鼠糞便細菌移植到患有高血壓的小鼠體內時,這些高血壓小鼠的血壓降低了。

肥胖孕婦和超重孕婦患高血壓的風險都增加。她們的腸道菌群中,一種叫Odoribacter屬的細菌都非常罕見。那些Odoribacter屬細菌水平最低的人,血壓讀數最高。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血壓?

雖然許多證據表明腸道細菌可以影響高血壓,但是腸道細菌究竟是如何驅動這些變化的目前還不是很清楚。

腸道和血壓似乎八竿子打不著,但是大家仔細想想,許多增加高血壓風險的因素,比如飲酒和鹹食,都是通過消化系統進入人體的。所以這樣看來,腸道和血壓之間存在聯繫似乎也就不足為奇了。

營養物質以及細菌產生的某些化學物質是可以進入血液的,一旦進入血液循環,身體就會成為它們施展拳腳的地方。

此外,胃腸道還參與許多可能在高血壓中發揮作用的過程,包括新陳代謝、激素產生;同時胃腸道也與神經系統有著直接的聯繫。


短鏈脂肪酸

腸道和高血壓之間的可能聯繫之一是短鏈脂肪酸。一些腸道細菌在消化膳食纖維時會產生這些分子。細菌產生的短鏈脂肪酸可以進入血液循環,影響一系列生理過程,包括血壓。

一項研究發現,有高血壓的人和沒有高血壓的人之間的腸道菌群存在差異,血壓較高的個體腸道中產短鏈脂肪酸的某些細菌物種水平較低,包括羅斯氏菌屬細菌物種和普氏棲糞桿菌。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是睡眠期間個體呼吸受到干擾的病症,這些個體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有研究調查了腸道細菌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高血壓中的作用。

研究人員首先構建了大鼠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模型,然後給它們分別飼喂正常飲食或高脂飲食。正常飲食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大鼠的血壓沒有影響, 高血壓只出現在高脂飲食飼喂的大鼠中。

分析這些大鼠的腸道菌群發現,飼喂高脂飲食的大鼠腸道中產短鏈脂肪酸的細菌數量顯著減少。研究人員將這些高血壓大鼠的腸道細菌移植到正常飲食且血壓正常的大鼠身上以後,這些大鼠也都出現了高血壓。

這些研究均表明腸道菌群失調,特別是產短鏈脂肪酸的細菌減少在高血壓發生中的作用。


神經控制

腸道細菌還有可能通過許多相互關聯的途徑影響血壓,比如自主神經系統的作用。交感神經系統是自主神經系統的一個分支,高血壓與交感神經活動的增加有關。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可以增加腸道通透性。

如果腸道通透性增加,腸道內容物則更容易滲透到血液循環,進到身體的其它部位。腸道通透性的這種變化會影響腸道環境並改變腸道菌群組成。同時,腸道細菌及其一些有害代謝產物也可以更容易地進入血液。

益生菌對高血壓有用嗎?

由於腸道細菌對高血壓的影響以及益生菌對腸道菌群的調節作用,大家一定會問:補充益生菌對高血壓有用嗎?

2013年的一項薈萃分析研究了益生菌發酵乳對血壓的影響,他們總結了14項包括702名參與者的研究數據並得出結論,益生菌發酵乳在高血壓前期和高血壓人群中都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

隨機對照試驗被認為是評價臨床研究中治療有效性的金標準,也被認為是結果最可靠的研究。2014年的一項系統綜述和薈萃分析更可靠地分析了益生菌在高血壓中的作用,因為只納入了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結果表明,服用益生菌可以適度改善血壓。

同時,研究人員注意到,當使用多種益生菌菌株且干預措施超過8周時,對於那些初始血壓值很高的人來說,效果更明顯。

總之,益生菌在降血壓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潛力,但是仍然需要更大規模和更詳細的臨床研究。


未來方向

對於腸道細菌對血壓的影響這一問題,科學研究還相對較新,因此還有更多的工作和更大的挑戰在等著我們。許多證據已經支持腸道細菌和高血壓之間的相互作用,但是腸道細菌究竟如何調節血壓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我們的飲食、我們服用的藥物(特別是抗生素)、我們身體的其它健康狀況以及許多其它因素都能影響我們的腸道細菌。

噬菌體(攻擊細菌的病毒)、真菌和寄生蟲等也在腸道中安家,影響著腸道細菌組成以及我們的生理機能。

研究的車輪已經啟動,這些謎團都將慢慢的解開。我們已經十分確定腸道菌群失調與高血壓之間存在關聯,甚至許多證據已經表明菌群失調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原因。

現在高血壓患者通常需要依賴降壓藥來維持血壓穩定。「是藥三分毒」,任何藥都會有一定的副作用,長期服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同時,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也開始表明,一些常見降壓藥會損害我們的腸道健康,這可能導致腸道菌群失調,進一步惡化高血壓,導致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藥物來維持,甚至發展成難治性高血壓。

因此,深入了解腸道細菌調節血壓的機制,更好的利用這些知識才是推進高血壓治療的最佳手段。改變生活方式,維持健康腸道才是控制高血壓發病率迅速飆升的最佳方式。

圖片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PH5GWwBmyVoG_1ZyQ8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