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的一個夢成就的人間奇景,歷經千年才建成的神秘小島

2019-05-31     沙漠玫瑰Rose

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

因為尼康相機廣告也好,因為windows的主題圖片也好,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 Michel)在平地上拔起的樣子,潮起潮落時孤島的壯觀景色,終究吸引了無數世人來此朝聖。

昔日紅衣主教的一個夢,成就了今天的聖米歇爾山,歷經數個世紀的不斷建造,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樣子。

聖米歇爾山位於法國西北部諾曼第和布列塔尼間的海面上,山丘直徑僅1公里,高約76米,但山頂的修道院比它高出近兩倍,是由岩石、房屋、城堡和修道院組成的中世紀建築群。大文豪雨果來此後曾稱:聖米歇爾山對於法國,就像金字塔對於埃及一樣重要。

聖米歇爾山官方是這樣讚美她的:千年的歷史、信仰、勇氣和人類的才華,造就了聖米歇爾山。

公元708年,阿夫郎什鎮(Avranches)紅衣主教奧博特(Aubert)夢到天使長米歇爾顯靈,便在島上修建了一座教堂,以天使長的名字命名為米歇爾山。9世紀維京海盜入侵,這裡成了當時農民的避難所;966年,諾曼第大公查理一世驅逐了這裡的教士們,請來義大利卡西諾山修道院的30名本篤會修士遷居至此,建造起了本篤會修道院;此後聖山開始一點點建造,1211-1228年,在島的北部修建了一座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建築物群,中殿為羅馬式建築風格。13世紀初,腓力二世火攻聖山,修道院嚴重損毀,戰後重建,在在原有的羅曼式建築外加蓋了哥德式建築。1346年,正值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期間,英軍進攻諾曼第,法國騎士團即將潰敗之際,119名法國騎士躲避在修道院裡依靠易守難攻的地勢和漲潮抵抗住了英軍,這裡也是諾曼第地區唯一沒有陷落的軍事要塞。1421年,羅曼式地下祭壇塌陷,戰爭結束後修建為火焰哥德式的唱詩班祭壇。1469年,路易十一在此指定了聖米歇爾王詔。1622年,修道院中的教士被流放,聖本篤修會的聖摩爾教團來此。法國大革命時期,這裡的修士們因不支持共和政府而被監禁,修道院也成為了監牢,囚禁了數以萬計的罪犯和政敵。 1874年,法國政府投入大筆經費進行為期百年的大規模復修工程

1879年,人們修建了堤壩,車輛可通過堤壩直接開到島下,但弊端也隨之顯現:堤壩阻擋了海水,潮水帶來大量的泥沙和沉積物,久而久之地勢變高,海潮奇觀慢慢消失,現在每年只有兩次的天文大潮(春分和秋分)將堤壩淹沒時,聖山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島。如今島上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的哥德式唱詩班祭壇,13-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德式修道院圍牆等。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不得不說,人類是最大的破壞者,聖山附近的海灣被流沙和淤泥侵襲,不斷地向這座世界文化遺產延伸,據專家估計到2042年,這座名山將被雜草包圍。

為了恢復景觀,法國政府修建起了新的大橋連接陸地和島嶼,並且修建新的大壩,防止淤泥流入河中,退潮時再將泥沙衝到拉芒什海峽,使得修道院始終處于海水中,水閘完全打開時可再現歷史古蹟奇觀,遊客可乘坐專門的渡輪前往聖山。

聖米歇爾山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它的潮漲潮落,尤其是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大潮時,海水將其圍成一座孤島,聖山所在的聖馬洛海灣又以潮汐迅猛而聞名遐邇,據說最高潮和最低潮間海平面落差達15米,漲潮時潮水速度甚至最高能達到30公里/時,可見這裡曾經無情地吞噬過多少朝聖者的靈魂。

聖米歇爾山距離巴黎約350公里,如果從巴黎出發,可以有以下幾種方法:

1、自駕車前往,單程大約4-4.5小時。

2、火車+大巴,從巴黎乘TGV高鐵到布列塔尼首府雷恩(Rennes),火車站旁邊的長途車站Coach station轉乘大巴。或火車到聖馬洛(St. Malo),轉搭前往聖山的專程巴士

3、在巴黎報一日游的Tour。

為了圖省事兒,我報了一日游的Tour,其實如果想感受最美的聖山,最好在山上住一晚。但我去的時候並非潮汐日,住一晚意義不大。一日游的Tour單程大巴4.5小時,在聖山停留時間約4小時,早上8點從歌劇院門口集合出發,晚上約9點回到巴黎。

導遊妹妹的聲音將我從睡夢中喚醒,聖山出現在視野中。

無論自駕還是大巴,都必須停在附近的公共停車場,再轉乘擺渡車到山腳下。擺渡車幾分鐘就一趟,不用著急。

儘管已經在無數照片上看到過聖山,但當她真正出現在我眼前的時候,我還是覺得震撼了一下。陰沉的天氣,讓聖山又多了幾分莊嚴肅穆之感。

法國政府修了一條長長的棧道,連接了大陸和島,直通向聖山腳下。遊客們可以順著這座「橋」一直走過去,昔日漲潮時不得不脫鞋涉水前行的情景也將成為歷史。

其實聖米歇爾山很小,整個山丘的占地面積只有1平方公里,如果不坐下來吃飯的話,3、4個小時完全足夠。

我來聖山這天是周日,儘管已經做好了旅遊景點人滿為患的心理準備,不過山上的情景仍然令我皺眉。遊客實在是太多了,狹窄的山路里摩肩接踵,兩旁都是餐廳和紀念品商店。

沿山路上行,很快就到了修道院。

聖米歇爾修道院(Abbaye du Mont-Saint-Michel)在數百年間隨著大量朝聖者的到訪,幾經翻修擴建,終形成了集羅曼式、哥德式和火焰哥德式三種風格於一體的獨特建築。修道院頂上的金色天使在陽光的照耀下分外奪目耀眼,以其悠久的歷史、奇異的建築風格和非凡的宗教意義成了世人眼中的奇蹟。

進入修道院後就能看見幾個沙盤,展示了修道院和聖山的變遷過程

從修道院的平台望出去,一片肅殺之感。聖山真的似乎如同汪洋中的一葉孤舟,難怪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當然我經常說第八大奇蹟有五十多個,就當它是五十分之一吧)

教堂是整個修道院最古老的一部分,但尖頂上的聖米歇爾金像是1987年才鑄造上去的。

修道院迴廊

無數朝聖者紛至沓來,聖米歇爾山也成為繼耶路撒冷、梵蒂岡後,世界第三大天主教朝聖聖地。幾個世紀以來,聖米歇爾山傲然挺立,憑海臨風,觀望著諾曼第和大西洋的潮漲潮落。如果有機會,一定要來山上住一晚,感受聖山的日出日落,歲月變遷。

Tips:

1、聖米歇爾山不收門票,僅修道院需要購票,門票10歐元,開放時間:5月-8月,9:00-19:00。9月-次年4月,9:30-18:00,1月1日、5月1日、12月25日不開放,租講解器4.5歐

2、聖米歇爾山潮水一年裡的最高潮,一次在春季(3月21日左右),一次在秋季(9月23日左右)。但潮水日期年年不同,具體日期可在官網查詢。

3、聖米歇爾山遊覽時間約需3-4小時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40餘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39LVMGwB8g2yegND18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