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運需求急劇下降,歐線將迎來大面積停航!

2022-10-09   匯利達國際

原標題:海運需求急劇下降,歐線將迎來大面積停航!

大家好,點擊關注(廣州到杜拜空運、泰國/越南到歐洲跨國境鐵路運輸、中國到土耳其陸運),有更多物流資訊及時推送給您。

集運運價至今未見止跌跡象,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在9月最後一周跌破2000點,連續16周下跌。

運價連跌16周

上海航交所最新一期SCFI指數下跌149.09點至1922.95點,周跌幅7.2%,月跌幅也高達39%。

9月以來SCFI指數周周大跌,四大遠洋線全面重挫,其中美西線和歐洲線已經跌破3000美元關卡,亞洲區貨量全部下滑。

上海到美西線每FEU運價下跌285美元至2399美元,周跌10.61%,9月跌幅更高達53%;

美東線每FEU運價下跌379美元至6159美元,周跌5.79%,月跌幅同樣高達30.02%。

歐洲線每TEU運價下跌213美元至2950美元,周跌6.73%,月跌幅33.57%;

地中海線每TEU運價下跌250美元至2999美元,周跌7.69%,月跌幅40.08%。

東南亞線新加坡航點每TEU運價下跌38美元至348美元,周跌9.8%。

業界人士分析指出,全球通貨膨脹、貨幣緊縮,導致國際運輸需求急凍,運價下修在意料之中,但跌幅比市場預期還大。

SCFI指數自年初高點下修63%,目前已經跌回到2020年第四季度的水平,集運市場也從賣方市場翻轉買方市場。

歐線開始加收買艙費

有貨代業內人士認為,美西線運價已跌無可跌,而歐洲線則已見到多家船公司貨載爆量,運價已經挺住。

歐洲線由於英國兩大港費利克斯托、利物浦相繼罷工,造成鹿特丹、漢堡港等歐洲地區重要港口塞港。

歐洲因為塞港很多船隻無法返回亞洲,原每周一班的船期,現在都是一個月只回亞洲2到3班,已經有船公司加價賣艙。

十一長假前有船公司為了儲備10月上半月貨載,提出每FEU低於5000美元的運價,結果發現減班加上塞港,部分船班已經開始爆艙,已經報出的運價因而開始加收300-500美元買艙費。

目前,費利克斯托港正進行第二輪罷工,在10月5日剛剛結束。而剛剛結束兩周罷工的利物浦港又宣布將在10月11日-17日進行第二輪罷工。

兩大港口占英國貨櫃進口量約60%,導致作為替代港的鹿特丹與漢堡候港時間從7天拉長為12-14天。

業界大多認為,歐美消化庫存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加上亞洲貨幣貶值,10月下半月歐美線貨量有望回升,雖然估計增長幅度不高,但將有助於市場運價穩定甚至小幅回升,第四季度能否淡季不淡,估計十一長假結束後一周就可看出端倪。

儘管如此,仍有持悲觀態度的業界人士指出,全球高通貨膨脹、貨幣緊縮,導致國際運輸需求急凍,造成運價跌跌不休,全球對市場經濟走勢瀰漫著悲觀情緒,預期第四季度貨櫃訂單將持續受到衝擊,運價續跌。

歐線將大面積停航減班

由於全球貿易航線的需求水平急劇下降,航運公司正準備實施自疫情爆發以來最嚴厲的班輪服務削減。

為了穩住運價,船公司目前兩路自救,對外採取大幅減班、減艙、減速的「三減政策」,已經有大型海運聯盟自行抽船,美西線船班從每周1班減為2周1班;對內則實施「紅字管理」,寧願降價搶貨,以不虧錢載貨為底線,從而維持市占率和客戶關係。

事實上,據國外業內媒體了解,繼最近跨太平洋航線服務停航減班之後,三大聯盟正在考慮暫停或合併一些亞洲-北歐環線服務,以減輕預訂急劇下降的影響,並減緩運費大幅下滑的侵蝕。

與此同時,國際航運研究及諮詢機構德路里表示,班輪運輸業正進入一個「可控的衰退關鍵時期」,這將最終決定海運承運人的命運。

該公司在其最新發布的《貨櫃洞察力》(Container Insight)中表示:「航運公司下一步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們能從超級周期中獲得多少收益。」

同時報告警告稱:「這方面的失敗將意味著,該行業將註定回到疫情前的低利潤率趨勢。」

來源:外跨研究中心,外航運綜合整理自海運網、國際船舶網等

【免責聲明】刊載上述內容,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您認為我們的授權或者來源標註與事實不符,請告知我們,我們將與您積極協商解決。謝謝大家的關注。

【關於我們】匯利達國際,12家分公司,覆蓋國內主要沿海口岸,海外代理網絡更是覆蓋了200多個國家,為全球客戶提供包括國際海運、國際空運、中歐班列、展會物流、跨境物流、倉儲物流在內的,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的專業國際物流服務,最新以及優勢業務包含廣州到杜拜空運、泰國/越南到歐洲跨國境鐵路運輸、中國到土耳其陸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