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又叫腦卒中,是中老年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世衛組織官網公布2016年全球5690萬例死亡中,前十位死亡原因,其中第二位就是中風。
及時發現並治療,是避免偏癱的重要舉措。有研究發現,現在中風越來越趨向於年輕化,所以不管是中老年還是年輕人,都應該牢記中風前的症狀。
中風前的3大前兆
1、微笑測試:請患者笑一笑
正常:兩邊臉都能動
異常:一邊臉顯示不對稱
2、舉手測試:請患者平舉手臂
正常:兩隻手都能抬起
異常:一隻手無力抬起
3、說話測試:請患者說幾句話
正常:能流利、清晰地說出
異常:吐字不清、說不明白或無法說話
如果上述三條中有任何一條出現,都提示可能發生腦卒中!
今天《大醫本草堂》特邀請到山東中醫藥大學神經病學教研室副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莊慧魁主任給大家講解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因素、治療方法以及預防小妙招!
【專家介紹】
主任醫師,教授、醫學博士
世界中醫聯合會亞健康分會常務理事
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山東省第二批高層次優秀中醫臨床人才
山東省中醫藥五級師承教育第三批、第五批省級指導老師
【擅長治療】
中西醫結合治療神經內科急慢性腦血管病、頭痛、眩暈、痴呆、癲癇、帕金森病及綜合症、重症肌無力、睡眠障礙、面神經炎、多發性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病、焦慮抑鬱症;中醫婦科月經病、帶下病、征瘕積聚、不孕不育、更年期綜合症及中醫內科雜症、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病調治。
中醫將腦血管疾病稱之為中風,說明其發病突然,病情變化快,在工作過程中或睡眠過程中,突然出現言語不利或肢體活動不利,或者是偏側肢體的麻木不適、口舌歪斜,或者突然出現情緒異常或性格的改變,那可能就是中風了。嚴重者可以出現意識喪失,甚至猝發死亡。
導致中風的4種致病因素
腎虛
腎虛是「本」,是心腦血管病發病的前提和基礎。中風發病關鍵是機體正氣虧虛。故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濁
濁毒在體內徐積,常常是中風發生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就是說中風的發生常常是因為機體內濁毒的存在。
瘀
瘀是中風發生的病理因素,瘀指瘀血,血管超聲檢查可以發現動脈粥樣硬化,這個階段如果不能有效干預的話,再發展就是中風了。
堵
堵是中風發病的關鍵,血管被堵住,腦路不通,則會出現中風。
真實病例1:
莊主任的一位朋友,有高血壓、糖尿病史,但是控制得一直不理想,還得過一次腦梗死。由於平時不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善,再加上比較疲勞,在開會的過程中突然發生中風,屬於出血性中風。
找到莊主任後,莊主任運用了一些化痰、活血、通絡、補腎的藥物,大概3個療程後,症狀明顯改善,基本上能夠站立行走,生活也能自理。
如果您有急慢性腦血管病、頭痛、眩暈、痴呆、癲癇、帕金森病及綜合症等問題想要諮詢,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向專家提問。
人到中老年,腎中精氣逐漸衰退,腎之陰陽處於負平衡狀態,加之將息失宜或七情太過,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逆亂,內風時起,風挾痰、瘀上擾腦竅或阻塞腦脈,從而發生中風。所以,針對腎虛,預防中風的第一點,就在於補。
常用的補腎中藥有哪些
杜仲:是治療腎虛最常用的藥,特別是針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的、口乾口渴、四肢乏力的。
黃精:主要是補腎氣,推動人體氣血雲運行、還可以抗衰老。
熟地:補腎陽,腎陽虛所導致的一些頭暈目眩、耳聾耳鳴、失眠多夢。
枸杞:補腎陽,主要是溫性的。
推薦3個補腎穴位
湧泉穴:在足底,彎曲的時候中間的凹陷處就是湧泉穴,湧泉穴除了補腎、對耳聾耳鳴、視物模糊有很好的作用,同時還有利小便、通大便的作用。
太溪穴:在跟腱和內踝之間的一個凹陷處,頭暈耳鳴、視物昏花都可以通過按摩這個穴位來補腎。
腎俞穴:在背部,第二腰椎旁開1.5寸這個位置,經常按摩也可以補腎。
除了補腎的3個穴位,莊主任還推薦了幾種補腎的食物,枸杞、榴槤、黑芝麻、木耳、山藥、羊肉、牛肉、海馬等!
真實病例2:
莊主任曾經有一位病人,是個腦出血的患者。在別的醫院治療了一段時間,但是仍然遺留了肢體功能殘疾不能走路的後遺症,聽說莊主任通過天蠍散可以治療中風病,就慕名前來。
莊主任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特別是通過脈診和舌診,發現患者是腎虛、血瘀、腦路不通,服用了三個月的天蠍散,這個病人就能站起來了。讓人驚訝的是,病人開始是坐著輪椅來看病的,經過治療之後,能夠跑著來到莊主任的診室,並且還給莊主任送了一面錦旗。
如果您有急慢性腦血管病、頭痛、眩暈、痴呆、癲癇、帕金森病及綜合症等問題想要諮詢,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留下您的問題,莊慧魁主任的助手會在30分鐘內回復您的問題,讓我們的專業、貼心服務,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專家介紹3種通絡方法
1、息風通絡
麻、全蠍、僵蠶、水蛭、針對中風肝陽暴亢,風陽上擾,沖逆犯腦之病機,具有平肝息風的作用,且其性行走攻竄,擅搜剔留滯經絡間之風邪,故而成為中風病治療的常用藥物。
2、搜風通絡
花蛇、蜈蚣等能針對脈絡之瘀滯阻塞產生較強的疏逐搜剔作用,還能緩和脈絡之拘急,以令絡道通暢而恢復其行氣血、榮腦髓之用,從而改善肢體不遂、頭痛、眩暈等症狀。
3、化濁通絡
益母草、澤蘭、地龍、土鱉蟲等破血逐瘀藥,既可祛除脈絡內之瘀血,又能加速絡道外血腫的消散,還能剔除經絡內之痰濁膠結,從而祛瘀血生新血,通絡止痛。對中風病肢體麻木疼痛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預防中風的小妙招
焦山楂:可以幫助消化、活血、化濁;
決明子:可以化濁;
葛根:能夠升清化濁。
更換封面
視頻尚未發布,暫時無法播放
如果您有急慢性腦血管病、頭痛、眩暈、痴呆、癲癇、帕金森病及綜合症等問題想要諮詢,可點擊頁面下方的了解更多,留下您的問題,莊慧魁主任的助手會在30分鐘內回復您的問題,讓我們的專業、貼心服務,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