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課本里的海陸豐指的是什麼地方,現在隸屬於哪個市?

2019-10-10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廣東省,位於我國大陸最南端,因唐設嶺南東道,兩宋置廣南東路而得名,自秦平嶺南納入華夏版圖以來,經過兩千多年移民及開發已經發展成為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並形成了獨特的嶺南文化,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及歷史文化等方面均具有獨特的風格。

兩千多年來,中原移民與嶺南土著經過長期融合,逐漸形成了數個較大的民系。現在,廣東主要民系可分為三個,分別是廣府、客家、潮汕,由於歷史背景、自然環境、文化基因、經濟條件等各不相同,各個民系在語言、風俗、生活習慣等方面均有很大的不同,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嶺南文化。而在各個民系之間,由於環境的差別,各地也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次知道海陸豐是在歷史課本里,大革命失敗後澎湃于海陸豐地區領導了著名的「海陸豐起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工農政權。當然,當時僅是對海陸豐這個名詞有了一些印象,而「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這句話以及曾有一段時間鋪天蓋地的緝毒新聞卻引起了我對海陸豐的好奇。後來才了解到,「天上雷公,地上海陸豐」不僅指的是海陸豐民風彪悍,更是一句贊語。

海陸豐地區從大的方面來說應該是屬於潮汕民系,當從建制上長期游離於潮汕之外,語言、風俗也有很多不同。僅從字面意思上來說,海陸豐指的是海豐、陸豐兩地,但實際上清朝時期海豐、陸豐兩縣地可囊括今整個汕尾市,海陸豐地區為汕尾1區三縣。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南部沿海,現為廣東省地級市。汕尾原名「汕美」,原為海豐一鎮,以美麗濱海風光著稱而得名,因為「尾」與「美」諧音而逐漸演變為汕尾,並非因有「汕頭」而得「汕尾」。汕尾市歷史承襲自海豐,今市域曾全部為海豐縣地。

秦平嶺南後,汕尾市域為南海郡地,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時博羅縣析置海豐縣,此為汕尾市域建制之始。海豐設縣後先後為東官郡、循州、禎州、惠州等。北宋時,海豐縣隸屬於惠州,轄有興賢、楊安、金錫、石塘、吉康、坊廓、石帆、龍溪等八個都,大致為今汕尾市全境及惠來、普寧、揭西等縣部分地區。

海豐縣元屬惠州路,明朝及清初屬惠州府,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劃出龍溪都合置惠來縣,清雍正九年(1731)劃出吉康、坊廓、石帆三都置陸豐縣,自此海豐縣僅轄四都,與陸豐合稱海陸豐地區,海豐、陸豐兩縣均屬惠州府。

建國後,海豐、陸豐先後屬東江專區、粵東行政區、惠陽專區,1958年改屬汕頭專區,1983年復歸惠陽地區。1992年,以海豐、陸豐兩縣地置汕尾市,轄城區、海豐縣、陸豐縣、陸河縣共1區3縣,其中城區由海丰南部汕美等七鎮合置,陸河縣為析陸豐北部八鎮所置。1995年,陸豐縣升格為縣級陸豐市,仍由汕尾市代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2WgduG0BMH2_cNUgaD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