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大伊萬試爆的地方現在怎麼樣了?和車諾比相比如何?

2022-06-04     不正經的軍棍

原標題:當年大伊萬試爆的地方現在怎麼樣了?和車諾比相比如何?

關於核武器,人們都是心存恐懼心理的。恐懼並沒有錯,核武器這東西本身就是一個毀天滅地的存在。但是由於一些恐懼心理,核武器就開始被人傳得越來越離譜,什麼長期核污染、寸草不生之類的。這種就屬於很典型的將核武的危害誇大了,將核爆的核污染和核泄漏的核污染混為一談了。咱們今兒來看看,當年被大伊萬炸過的地方是個什麼樣子。

大伊萬是赫魯雪夫時期,蘇聯設計的一個當量一億噸的氫彈。時間是1961年,蘇聯提出了一個特大號核彈計劃,由赫魯雪夫批准。該核彈的意義,在於對西方進行核威懾,以此鞏固蘇聯自身地位所用。該時期,也是美蘇核軍備競賽的初期,此後幾十年的時間內,美國和蘇聯互相比拼著進行核試驗工作。

試爆之時,蘇聯考慮到一些政治、外交、核污染等方面的問題,將大伊萬的當量從一億噸削減到了五千萬噸。最後成品大伊萬的重量是27噸、長8米、直徑2.1米。投擲工作選用的是圖95改裝的轟炸機進行,燃油槽與機腹炸彈艙門移除才能執行任務。而投擲地點,選擇到了北冰洋內的新地島西岸。

這個新地島,本身並不是只試爆了一個大伊萬,冷戰時期新地島就是蘇聯的兩個主要的核試驗場之一。新地島在1954年被蘇聯指定為了核試驗場,1957 年,在核試驗開始之前,新地島所居住的298人被轉移到大陸。蘇聯在新地島上設置了三個試驗場,分別是A區、B區、C區。當年的大伊萬,就是在C區進行試爆的。而事實上,蘇聯也並非只在這三個區域內進行核試驗,新地島上的各個地方,都有過試爆。

新地島作為核試驗場,一直存在到了1990年,從那以後,蘇聯/俄羅斯再未進行過核試驗。在作為核試驗場的期間,新地島一共經歷過224次核爆,當量總和達到了2億6500萬噸。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也是停止了新地島的核試驗。那麼,經歷了200多次核爆之後,新地島是個什麼樣的局面呢?有沒有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經歷核爆之後,寸草不生、長期核污染、長期核輻射呢?很遺憾,新地島目前是有人居住的。

新地島最大的聚居地,位於新地島南段西海岸,一個名叫別盧希亞古巴的小鎮。在2021年的人口普查中,別盧希亞古巴一共有2861人居住,這個人數大概占了新地島總人口的80%。該地主要是俄羅斯駐軍在這裡,當地居民也是俄軍的軍屬,上面有住宅樓、學校、酒店、商店,甚至還有電視台、廣播電台。

而這個名叫別盧希亞古巴的小鎮位於A試驗場幾十公里的位置,距離當年大伊萬的試爆點250公里,距離B區220公里。

在2019年的時候,這個小鎮還曾經遭遇過北極熊入侵。大概是五十多頭北極熊闖入了該鎮,衝進了居民區、學校等,甚至直接衝進了居民樓,進入了樓道之內。導致當地居民不敢出門,家長也不敢讓孩子去上學。

而新地島北部,是俄羅斯設立的俄羅斯北極國家公園。該地區是北半球最大的鳥類棲息地之一,並且也是海豹海象的棲息地。並且這地方是個旅遊勝地,歐洲人每年都有不少人去新地島旅遊。從芬蘭的赫爾辛基到新地島的旅遊路線,大概要一萬多美元。

新地島一直是北極地區最大的放射性污染源,北極融化的冰川里也都檢測到了不少放射物,污染源偏高。但是這些放射物污染源,並沒有對當地居民產生什麼太大的影響,俄羅斯也一直在對新地島附近的海域進行清理工作。

200多次核爆之後,新地島依舊是保持著一片生機盎然的樣子,人類無法居住、生物無法生存、寸草不生這些情況,也都沒出現過。蘇聯當年那些核試驗,隨便一次都甩廣島長崎核爆十幾條街。

核爆產生的核污染,與核泄漏產生的核污染並不是相同的。這就是車諾比和新地島的區別,到現在,車諾比還是要穿著防護服進去,而新地島的生物,隨隨便便地到處走,也不需要這些保護。

即便是車諾比,也沒有所謂的寸草不生

很多時候,關於核爆的危害,很多都是以訛傳訛,傳到最後是越傳越離譜。從核污染,一直傳到了核冬天。實際上,核冬天只是一些科學家對核爆之後的一種猜想,而除了核冬天之外,實際上還有個核夏天的猜想。具體該相信哪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7db015f6d93e0258afad14d710c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