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智商的孩子,更容易取得優異的成績。父母養娃路上會輕鬆不少。
關鍵是,如何提高孩子智商?
這篇文章,讓我們來聊聊它。
兒子所在的幼兒園群里,有媽媽表示,已經在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本的內容。每天教孩子認字,給孩子讀課文……
不少家長像她一樣堅信,「超前教育」讓孩子更聰明,贏在起跑線。
然而,真相可能會讓她們失望。
美國一所大學把175個家庭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按照常規方式養育孩子;另一組則從孩子出生第三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
十多年過去,結果讓人意外:
三年級之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更高一點,但是這種優勢並沒有一直持續下去。
因為,三年級之後,常規養育的孩子智商基本都趕上來了,一些人甚至超過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
科學家給出答案:超前教育獲得的優勢,是強制訓練獲得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提前讓孩子掌握的知識,別的孩子早晚也會學到。
超前教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只是一種泡沫優勢,無法持續。
此外,心理學家發現,超前教育還有很多負面傷害。
1、過早密集學習,神經系統很容易受到傷害,不利於智商發育。
2、學習多了,睡眠和運動的時間自然會減少,影響長個子。
3、知識超出接受範圍,容易產生挫敗感,失去信心,不利於成長。
既然超前教育行不通,到底怎麼提高智商呢?
我們都知道,智商一部分靠先天遺傳,一部分是後天影響。
先天遺傳,是基因決定的,無法干預。
但後天影響可以。
一位老師告訴我,她只需看家庭情況,就能預知這個孩子的智商和成績。
聽起來好像有點誇張。
然而,研究發現,好的家庭環境能最大限度激發嬰幼兒智力發育潛能。
如果你希望孩子更聰明,就要創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我看了很多資料,總結出下面這4點,普通父母也能輕鬆做到。
01
增加身體接觸
美國兒科學會斯特佳博士說:孩子有些部位要多觸摸,通過觸覺來激發孩子的神經和感官的發育,孩子以後會更聰明。
擁抱和親吻,不僅傳遞了父母深深的愛,還有助於帶給寶寶豐富的感官刺激。
這些刺激通過皮膚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系統,使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從而開發大腦,提升身體感知能力、聽覺能力、視覺發育。
寶寶經常得到父母愛撫,將來智商會更高。
除了擁抱和親吻,還可以多撫摸寶寶下面三個部位,幫助放鬆並提升大腦發育:
撫摸頭部
輕握寶寶頭部兩側,沿眉弓輕輕推壓到太陽穴(避開囟門)隨後拇指從下巴中央慢慢推壓到耳前,再滑至耳後。
撫摸上下肢
雙手拇指交替,撫摸寶寶的掌心,其餘四指按摩手背。
撫摸背部
輕輕撫摸孩子後背,能夠刺激到孩子的脊椎神經,加強孩子神經元的反應。
所以想要孩子更聰明,趁寶寶還小,多嘗試做上面的幾點,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也是在寶寶出生後的很長時間裡,很多醫生會建議父母多給孩子做撫觸的原因。
當然,撫觸時最好 使用撫觸油或者身體乳,減少摩擦給孩子帶來的不適。
02
鼓勵探索環境
大部分家長都喜歡孩子安靜、不吵不鬧。
這樣雖然帶娃輕鬆點,但是長期來看,不利於孩子智商發展。
嬰幼兒之所以活潑好動,對新奇的事物感興趣,是因為他們靠探索來認識世界。
通過扔,他知道圓的可以滾動,方的不行;
通過摸,他清楚有些物品粗糙,有些光滑;
……
在探索中,孩子的想像與思維得到延展,溝通與表達得到鍛鍊,這些都是智商的組成部分。
所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允許孩子大膽探索。
我給寶寶設計了一些適合他的小遊戲,搭積木、拼圖,用來增強手眼協調能力,增加腦部神經元連接。
另外,我經常帶娃接觸大自然。
去海邊帶他玩沙子,下雨允許他玩水……
我會問他:你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這個植物的葉子和旁邊那個有什麼區別?
孩子在我的引導下進行區分和總結,思維也會得到鍛鍊。
03
耐心解答問題
「為什麼鳥可以飛?」
「為什麼鯨魚要生活在大海里?」
……
每個孩子腦瓜里都有「十萬個為什麼」。
當孩子提問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呢?
據我了解,很多家長因為不耐煩,隨便敷衍幾句。
很遺憾,這時候,你錯過了提高孩子智商的機會。
那些奇奇怪怪困惑,是他科學探究的起點和動力。
家長要抓住機會認真回應,不敷衍了事。
如果不知道怎麼回答,就坦然承認,引導他去尋找答案。
其實,這樣比直接告訴他,反而更好。
因為直接「告訴」,會讓孩子依賴直接從別人那裡獲得現成的答案,從而喪失了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04
多進行語言刺激
提高智商還有一個很簡單的方式,就是陪孩子多說話。
很多人應該都發現一個現象:
農村很多孩子是老人帶著,老人只管吃飽穿暖,跟孩子沒有太多交流,這樣的孩子往往目光呆滯。
而父母帶在身邊,經常陪伴聊天,這樣的孩子往往眼睛有光、思維敏捷。
為什麼會這樣?
愛因斯坦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展以及其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言」。
多陪嬰幼兒說話,可能更好的激活他的視聽語言系統,幫助大腦發育。增強敘事和邏輯性,提高語言理解、分析綜合、歸納的能力。
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就在於,誰能更熟練擁有這些能力。
所以,平時一定要多陪寶寶說話。
除了日常的溝通交流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繪本,選擇合適寶寶年齡的繪本,每天固定時間閱讀,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刺激語言系統發育、提高智商,還能積累詞彙量,為今後上學時需要的理解能力、作文能力等硬性指標打下好的基礎。
嬰幼兒語言系統還沒發育好,陪他說話的時候可以配合肢體動作,更好理解。
寫在最後:
無法否認,人和人之間與生俱來存在著基因的差異。
可是,先天差的孩子未必永遠落後。
很多家長都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卻把力氣用錯了方向。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搶跑不一定能贏到最後。
我們無法替孩子走他的人生路,但可以在智商發育關鍵期,給他高質量的陪伴。
看似平淡的陪伴,多年後不僅是我們與孩子共同的美好回憶,還在無形中給了他從容面對生活的能力和底氣。
祝孩子們越來越聰明。
參考資料:
《超實用兒童心理學》
《西爾斯親密育兒百科》
《兒童心理學0~8歲的兒童成長》
趙娟.超前教育可能會引起腦功能失調[J].教育家,2019(44):62-63.
何美.兒童智力低下與語言發育遲緩的影響因素及綜合干預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2(9):109-111.
楊爽.智力落後兒童語言發展探析[J].黑河教育,2022(2):83-84.
金傳寶.促進嬰幼兒大腦健康發展的20項技能[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
曾建,何秀霞.超前教育:是「蜜糖」還是「毒藥」[J].教育家,2019(34):36-37.
鍾梅.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對幼兒成長的危害及解決思路分析[J].新課程,20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