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四大方面 生育支持系列措施出台

2024-10-28     北京商報

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官網發布《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強化生育服務支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等四個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在業內專家看來,《若干措施》最大的亮點是比較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對促進生育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提出了要求和戰略安排,涉及的領域包括財政、稅收、教育、住房、就業和宣傳等各個方面。同時,鼓勵生育也是很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普遍做法。

制定生育補貼實施方案

在強化生育服務支持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四項具體舉措。具體來看,在增強生育保險保障功能方面,提出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保障作用。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將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靈活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人員納入生育保險。做好未就業人員生育醫療費用待遇保障等。

在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方面,要求各地要完善生育休假政策,統籌多渠道資金,建立合理的成本共擔機制,加大對生育休假落實情況的監督力度,保障法律法規規定的產假、生育獎勵假、陪產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落實到位。

在建立生育補貼等制度方面,《若干措施》明確要制定生育補貼制度實施方案和管理規範,指導地方做好政策銜接,積極穩妥抓好落實。落實好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子女教育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加大個人所得稅抵扣力度。

在加強生殖健康服務方面,提出加強生育醫療費用保障,指導各地將適宜的分娩鎮痛以及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等。

給予普惠托育機構補助

《若干措施》還明確提出要加強育幼服務體系建設。其中包括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促進兒童發展和保護。

其中,在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方面,提出加強兒童醫院、婦幼保健機構和綜合醫院、中醫醫院的產科、兒科建設,推動績效工資分配向產科、兒科傾斜。加強兒童醫療費用保障,及時將符合條件的兒童用藥按程序納入醫保報銷範圍等。

在增加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方面,要求各地要統籌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渠道資金,開展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和公辦托育服務網絡建設,著力增加公建托位供給,提高公建托位占比,優先實現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地市級全覆蓋。積極推行公建民營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普惠、多元、優質托育服務。各地要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和實際需求,落實托育服務設施與新建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的要求,結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補齊托育服務設施短板。統籌社區各類資源,發揮貼近居民的服務優勢,提供更多免費或低收費用房場地,大力發展社區嵌入式托育等。

在完善普惠托育支持政策方面,明確提出實施中央財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務發展示範項目。完善普惠托育服務價格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實際對普惠托育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各地要落實好托育服務稅費優惠、托育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等政策。

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支持

《若干措施》同時明確了在強化教育、住房、就業等支持措施。

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方面,提出促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鼓勵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讀具體實施辦法,幫助解決家長接送不便問題。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等。

在加強住房支持政策方面,明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加大對多子女家庭購房的支持力度,可結合實際出台適當提高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等政策。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給,對符合條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根據其未成年子女數量,在戶型選擇方面給予適當照顧。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因地制宜逐步使租購住房群體享有同等公共服務權利。

在強化職工權益保障方面,提出鼓勵用人單位結合實際採取彈性上下班、居家辦公等方式,營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環境。鼓勵有條件的用人單位配建母嬰設施、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組織開展寒暑假期和課後兒童託管活動,積極幫助職工分擔育兒壓力等。

此外,《若干措施》還提出要營造生育友好社會氛圍,提出積極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包括:大力倡導積極的婚戀觀、生育觀、家庭觀。紮實推進婚俗改革和移風易俗,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額彩禮等陳規陋習,培育積極向上的婚俗文化等。

是應對老齡化普遍做法

「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增長陷入瓶頸,生育問題成為社會討論的焦點。《若干措施》把與生育相關的條件、相關的社會保障、相關的輔助措施進一步進行了系統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向記者表示,例如在托育、教育方面,此次在已出台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進行了優化、完善和整合。

在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齊傳鈞看來,《若干措施》最大的亮點則是比較全面、系統地提出了對促進生育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提出了要求和戰略安排,涉及的領域包括財政、稅收、教育、住房、就業和宣傳等各個方面。他表示,《若干措施》與我國國情也進行了較好的結合,比如我國人口流動較大,《若干措施》中對此也有大量涉及,以及對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支持等,「這些都是創新和突破」。

鼓勵生育也是很多國家在應對人口老齡化、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普遍做法。目前,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來自民政部、全國老齡辦10月11日發布的《2023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顯示,截至2023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萬人,占總人口的21.1%,較2013年的14.9%逐年遞增。

「解決人口老齡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鼓勵生育,而鼓勵生育就要建立生育友好型社會。」齊傳鈞表示,「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解決不僅在於如何解決老年人的生活和醫療問題,而且也要解決年輕人的負擔問題。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忽視後者,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前者。」

「生育友好型社會對於幾十年後的人口老齡化程度將產生影響。」儲朝暉進一步表示,如果現在有更高的生育率,它將會使未來的老齡化程度變得更加平緩。如果沒有這樣一些措施,未來的老齡化比例越來越高。此外,儲朝暉認為,大力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也將給相關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123894d521a83ed61c6a69eb88929d16.html















「法巴」魅影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