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離世25周年,再讀他這7句話,悟透人性醜陋
有一種人的理財學,
不過是借債不還。
作者:洞見Moon
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先生於北京逝世。
文學家施蟄存這樣評價自己的至交好友:錢的學問是最好的,嘴巴是最毒的,眼界是最高的。
作為清華三大才子之首,錢鍾書是出了名的狂。
一在於其才學之高,使得很少人能入得了他的法眼;
二在於其出了名的毒舌,筆鋒尖銳,不給人留一點面子。
適逢錢鍾書先生逝世25周年,晚君給大家帶來他筆下最毒最狂的7句話。
寥寥數語,便可洞穿市井百態,說透人性醜惡。
1
古人常說,觀人於臨財。
錢是一面鏡子,觀一個人錢品,可見其人品。
生活中大家難免都會遇到急需用錢,又一時周轉不開的窘境。
借錢,似乎是朋友、親戚之間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可借錢容易,還錢難。索要得太過頻繁,甚至還會當場翻臉。
正如錢鍾書所說:「借錢前是朋友,借錢後是大爺,還了錢便是恩人。」
《浮生六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
沈復的姐夫向他借十兩銀子,沈複錢不夠,妻子陳芸當掉首飾,幫姐夫渡過了難關。
一年後,沈復一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萬般無奈之下向已發跡的姐夫求助。
可姐夫卻萬般推脫,最終只給了沈復一兩銀子。
兩家關係也就此破裂。
《論語》有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打著關係好的名義借錢,一提還錢就臉色大變、撒潑放刁、耍無賴不還的人,一定要遠離。
2
一百多年前,莫泊桑就在小說《繩子》中,說透了流言的可怕。
老實人奧舍科爾納撿到一小截繩子,卻被熟人誤以為他撿到錢包。
一傳十十傳百,流言越傳越真實,即便警察搜身後證明了他的清白,大家還是暗戳戳地嘲笑他說:「別裝了,老滑頭!」
哪怕後來真正撿到錢包的人主動投案,物歸原主,流言依舊不止。
有人說他是幕後主使,買通長工當「替罪羊」;有人說他和長工是同夥,見事情敗露才去還了錢。
一句句諷刺與詆毀,令他憋屈得喘不上氣、吃不下飯,甚至無心繼續務農。
在焦躁、憤怒與委屈的摧殘下,他的身體逐漸衰弱,最終一病不起。
《國語》有云: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眾口所責,金子都能被熔化;誹謗不止,骨頭也能被銷毀。
流言可畏,無論是誰,一旦身陷其中,就會麻煩不斷,甚至徹底被毀。
正所謂:流言止於智者。
管好自己的嘴巴,做一個能止流言的智者,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
3
楊絳先生曾在《我們仨》中寫道:「唯有身處卑微,才最有機緣看到世態人情的真相。」
當一個人身處高位時,很難看清人心和人性。
只有在命運的跌宕起伏中,才能真正能讀懂人情冷暖。
風光時,飯局是你主場,身邊簇擁無數。
落魄時,即便百般討好,也是無人問津。
西漢大臣翟公,擔任高官時,家中每日車馬盈門。
被貶後,昔日投靠他的朋友都不再來往,賓客絕跡,門可羅雀。
後來翟公又被漢文帝起用,那些人又想來投靠,如此強烈的反差,讓他很是憤怒。
他在自家門口寫了一行大字: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現。」
這世間人情冷暖原本就是常態,錦上添花者數不勝數,雪中送炭者不可多得。
當你看清人情的反覆,看淡世態的炎涼,也就能平和地面對,他人的親近或疏遠。
4
人生實難,我們會遇到種種不如意之事。
但一味把傷口展示給別人看,不僅換不來你想要的慰藉,恐怕還會招致反感和嫌棄。
曾看過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苦惱》。
姚納是一個馬車夫,孩子不幸去世。
一天,姚納正拉著一位軍官,他忍不住說起了這件傷心事。
然而軍官只是毫不在意地問了一句:「怎麼死的?」
之後便閉目養神,不想再聽姚納說話。
姚納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看著屋子裡另一個車夫,他又絮絮叨叨說了起來,聊完後才發現對方早已蒙頭大睡。
就這樣,他每次拉到客人,不管別人願不願意,都訴說著自己的苦難。
久而久之,不僅沒人聽他說什麼,就連和他一樣窮苦的人,都對他厭煩,甚至開始驅趕他。
在你眼裡猶如塌天一般的大事,在別人眼裡或許不值一提。
一味向別人訴苦,換來的只有敷衍與冷漠,同時也會讓自己深陷痛苦的漩渦中。
企求別人感同身受,永遠不如自己默默療傷。
在黑暗無助的時光里,不哭不鬧,暗自堅強,靜待天明,才是成年人該有的姿態。
5
《圍城》中的孫太太,人前是質樸敦厚的婦女,可背地裡造謠、挑撥、誹謗……這種噁心人的事,她一件都沒少干。
現實生活中,人前淳樸人後惡毒的低級老實人不在少數。
他們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是披著羊皮的狼。
一旦你觸碰到他們的利益,他們便會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報復你。
和這種面相老實的人在一起,很容易毀掉自己的一生。
你永遠無從知曉對方會因為什麼事情記恨你,又會在何時對你捅刀子。
人間萬象,世事蕪雜,無論和誰往來,都不能通過人表面的老實,去輕信一個人。
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與人相交,一定要深入了解對方,看清對方品性後,才可深交。
6
商聖范蠡曾收集師父計然的言論整理成策,稱為《計然七策》。
其中最著名的一策為「遺之諛臣以亂其謀」。
吳王打敗勾踐後志得意滿,范蠡抓住吳王自傲的心態,派能言善辯的人去給吳王拍馬屁,歌頌他的功德。勾踐也卑躬屈膝地侍奉吳王,使吳王自負的情緒無限膨脹。
當吳王還沉浸在別人的讚歌中時,越國已經充足國庫,秣馬厲兵,最終在公元前437年,將吳國滅亡。
作家水木然曾說:人可以防禦他人的攻擊,但對他人的讚美卻毫無抵抗力,所以進攻一個人的最好方式就是誇獎他。
吹噓的話聽多了,就信以為真。
虛假的誇耀聽多了,就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這樣的狀態,往往最危險。
7
這是趙辛楣對方鴻漸下的評語。
方漸鴻作為《圍城》的主人公,幽默、正直、口才好。
可他學沒有好好上,工作不行,人際交往又不通,就連婚姻也是湊合的。
讀者評價這句話是《圍城》中最毒辣的一句話,因為它狠狠地戳痛了每一位中年人。
多少人都是如此,少壯不努力,整天混日子。
可是你混日子,日子就混你。
你所做的一切,時間都看得到,生活也會予以對等的回饋。
一個人可以欺騙別人,也盡可欺騙自己,但在時間和現實面前,所有的懶怠、逃避和虛假都會無所遁形。
人的痛苦並非來自失敗,而是明明不甘碌碌無為,卻不肯朝前邁步。
高不成低不就,卡在尷尬的位置,和周圍格格不入,始終不能自洽。
人情的淡漠,社會的毒打,理想的破碎,撲面而來。
慢慢像方漸鴻那樣,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
年少讀錢鍾書,常被他辛辣諷刺的語言逗樂,少不經事,沒心沒肺,跟隨作者揶揄書中人物,嘲笑世俗種種。
人到中年,才發現錢鍾書先生的「毒舌」之下,其實深藏悲憫與警醒。
他的文字,他的故事,從來沒有走遠過。
經歷的越多,理解的也就越多。
錢鍾書已離世25年,但他筆下那些深到人性里的箴言,長久地警醒世人。
點個贊吧 ,願你看了這些文字之後,能夠看透人性,少走一些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