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國汽車界關於卷的話題可謂是甚囂塵上,總結起來是,一種觀點認為卷將扼殺中國汽車產業,另一種觀點認為卷將會促進中國汽車工業發展,中國汽車品牌將會越卷越強。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各持己見,互不相讓,爭得是不亦樂乎!
好巧不巧的是,就在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批發量排名,中國新能源汽車表現出色,榜單Top10中有6個是中國品牌,包括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長城以及上汽。比亞迪160萬+輛的成績遙遙領先位居榜首,銷量遠遠大於南北大眾之和,奇瑞、吉利、長安、上汽等品牌緊隨其後成績也表現不錯。
從這些排名變化可以看出,過去德日韓長期霸榜中國汽車市場的格局早已被打破,中國品牌已經占領中國市場的主舞台,在此之中,比亞迪可謂是「打頭陣」的存在。6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1萬輛,同比增長35.2%,連續4個月維持在30萬+的銷量上。以比亞迪為代表的自主品牌銷量一騎絕塵,問界、極氪、理想等頭部新能源品牌都實現了大幅增長,吉利甚至調高了自己的年度銷量目標,準備干一場。
前段時間比亞迪高管李雲飛在2024中國汽車論壇上的發言一語道破:中國汽車行業其實並不存在內卷,大家可以一起去憑本事打造比合資更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中國汽車行業也不怕卷,越卷越強,技術和產品都是卷出來的,頭部車企研發投入逐漸增加,最終收益的還是消費者。中國汽車市場依然非常有機會,大家完全可以良性競爭一起共贏。
為什麼中國品牌能夠在短短几年發展如此迅猛?究其原因,其實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可以說中國汽車品牌是越卷越強。
正如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雲飛在2024年中國汽車論壇上所言,中國汽車越卷越強,越卷越好。這一觀點,也恰巧解釋了2024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在中國市場份額持續增長的原因。
其中關鍵之一,是中國品牌對於技術研發的重視和投入,讓中國品牌的技術越卷越強。過去四年,中國主流汽車品牌的研發投入是四年之前的2.5倍。比亞迪2023年研發投入接近400億元,長城、理想和蔚來2023年的研發投入均超過100億。隨著不斷加大的研發投入,中國品牌形成以技術為核心的競爭優勢,這讓中國汽車品牌的銷量遙遙領先於外資品牌。
總的來說,從市場競爭的層面來看,那種認為卷將扼殺中國汽車工業的觀點顯然過於悲觀且缺乏具體支撐的依據!相反,事實證明越卷越強的觀點是正確的,也是真正從消費者受益的角度出發考慮的,當然這種卷指的是良性、有序的卷,而不是那種惡性、無序的卷。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越卷越強,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未來和希望,看到了中國汽車品牌真正走向全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