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作家司湯達說過:「一個具有天才稟賦的人,絕不遵循常人的思維途徑。」
這句話和李延榮的人生經歷相當契合,因為他靠著養蟑螂走向人生巔峰。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蟑螂生存在潮濕陰暗的犄角旮旯,而且身上攜帶多種病毒,能夠給人類傳播疾病,人一旦發現蟑螂恨不能立馬除之而後快。
但是李延榮卻反其道而行之,辭去世人眼裡的鐵飯碗工作,專門租地方養蟑螂,10年間養蟑螂40億隻,靠著小小蟑螂竟收入百億。
李延年到底是如何變廢為寶,靠著蟑螂致富的呢?
研究蟑螂,發現商機
李延榮本是濟南物資回收中心的一名員工,有著普通人眼裡的「鐵飯碗」工作,任何時候,在國企工作,都足以讓身邊人羨慕。
李延榮和蟑螂結緣,時間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當時李延榮的小女兒剛剛出生,一天晚上女兒忽然從夢中驚醒,哭喊著要喝奶。
李延榮趕緊爬起來,到廚房為女兒熱奶,很快李延榮發現幾隻小蟲子在灶台上爬來爬去。
他趕緊叫醒妻子,兩人拿著掃把一頓追趕,才最終消滅了這些小蟲子,後來,李延榮也知道這些蟲子其實是蟑螂,專門在廚房裡躲著吃剩飯剩菜。
第一次和蟑螂見面,便給李延榮留下深刻印象,但李延榮決定辭工作專養蟑螂,卻還是來自女兒的啟發。
第一次見到蟑螂後,李延榮便把這種生物拋之腦後,時間來到2008年,李延榮的女兒剛從澳門留學歸來,女兒在家看了一部關於喜歡蟑螂的電影,電影吸引了李延榮的注意。
後來李延榮通過查閱資料李延榮發現,美國有一種名為美洲大蠊的蟑螂,喜歡吃腐爛有機物。
廚餘垃圾一直困擾著城市發展,李延榮便想出一個主意:專門飼養美洲大蠊,讓它們消耗廚餘垃圾。
但是辭去鐵飯碗,走一條艱難的創業路,家人又是否會支持?
辭去工作,專養蟑螂
很快,李延榮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妻子和兒女,讓李延榮意外的是,妻子相當支持自己。
2011年,李延榮辭去穩定的國企工作,開始走上「艱難另類」的養蟑螂之路。
當時在國內,蟑螂養殖戶少之又少,很多人認為這是歪門邪道,對於李延榮而言,他本身毫無蟑螂養殖經驗,如何開啟新事業也是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李延榮聯繫全國為數不多的蟑螂養殖戶,專門赴各地考察學習,李延榮背著一個小包,帶著厚厚的筆記本,一邊觀察學習一邊做筆記。
有不懂的地方,李延榮就不恥下問,很快便在蟑螂養殖方面取得長足進步,有了養殖經驗,李延榮便回到山東,開始尋找合作夥伴。
李延榮和妻子花光積蓄,先是在章丘市建了章丘區餐廚垃圾生物處理中心,接著又以免費處理廚餘垃圾的承諾,找到穩定的「供貨源」。
現在唯一的難題只剩下美洲大蠊,該如何防止其逃走?美洲大蠊和其它蟑螂科一樣,飛不遠但也能飛。
要是美洲大蠊逃走離開養殖室,肯定會令周圍居民苦不堪言,政府也會勒令公司停業,為關住蟑螂,李延榮給養殖室安上了三重保障。
首先,養殖區不開窗戶,只留幾個通風口,再用鋼絲網將其封死。
其次,在外牆挖池塘養魚,李延榮在外牆專門挖了一圈池塘,裡面養著很多大魚,一旦蟑螂逃出來很快就會被魚吃掉。
最後,將蒼蠅和蚊子投入到池塘,定期給蟑螂投喂食物,蟑螂便失去逃跑的動力。
解決了蟑螂逃跑問題,李延榮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很快走上正軌,每天早上,章丘區的廚餘垃圾全部送到這裡,通過各個管道輸送到美洲大蠊養殖區。
然後成千上萬的蟑螂爬向這些「美食」,不一會廚餘垃圾便被消滅殆盡,但是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這麼多的蟑螂是否會傳播疾病?
其實不然,蟑螂體內有一種酶可以分解毒素,而且養殖區定期消毒,每日都保持整潔乾淨,歷經重重殺毒,養殖區內的蟑螂根本不會傳播疾病。
經過幾年發展,李延榮的廚餘垃圾處理中心每日可處理垃圾大約50噸,規模相當於五個足球場大小。
美洲大蠊效率驚人,李延榮的事業快速走上正軌,事業版圖也日益擴大。
眼光獨到,收入百億
2018年,李延榮成立濟南巧賓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先後申請國家專利42項,實用性專利5項,發明專利1項。
從此以後,知道李延榮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都來處理中心學習經驗,事業成功,李延榮也成為遠近聞名的大富豪,收入將近百億。
如今,李延榮公司占地80畝,包括養殖車間、消毒滅菌車間、種植車間……李延榮真正做到了物盡其用,小小蟑螂也能發揮大作用。
李延榮成功了,用小小蟑螂收穫了名和利,但是當年辭職的時候,很多人都笑李延榮是傻子,想錢想瘋了才會想靠蟑螂發財。
事實證明,李延榮眼光獨到,發現蟑螂身上蘊藏的大商機,收穫名利以後,相信李延榮會帶著巧賓公司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或許在不久以後,這項創新會逐漸向全國推廣。
結語:
「從沒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於向荊棘叢生處邁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李延榮值得尊敬,因為他另闢蹊徑走出了一條新路。
現如今,李延榮的巧賓公司已經引起公眾和政府關注,可以這麼說,李延榮的「蟑螂工廠」是全國處理廚餘垃圾的一次重大創新,既保護環境又節省人力。
如果工作止步不前,難以突破,可以看看李延榮。任何時候,一定要懂得突破,或許日常不起眼的東西,恰恰可以成為你的致富途徑。
善於觀察周圍,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