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雙卡雙通時代到來 高通為5G演進續寫中式筆墨

2022-08-02     愛活網

原標題:5G雙卡雙通時代到來 高通為5G演進續寫中式筆墨

一部手機應該對應幾個手機號?這個問題的答案不一定能放之四海而皆準,如果你問一個美國人或日本人,習慣於運營商合約機捆綁的外國朋友大概會認為一部手機不就一個號跑一種流量套餐嗎,難道還要手機能插兩張卡浪費錢?而發展中國家的廣大人民,包括我們每一位中國人,大概會給出另一種答案。

對我們來講,在很多人的記憶里大概移動網際網路雛形還沒有成型的時候,身邊就已經有親朋好友在用著雙卡手機了,一個號碼是工作,另一個號碼是生活(也有可能是另一個身份的工作,或者海外商旅需要購買當地手機卡),而不用攜帶兩部手機增加成本和風險。多數人原先家裡的座機號在雙卡手機普及的過程中逐漸被副卡號所取代,不斷變得低廉的通信成本,也讓雙卡乃至養號成為我們移動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在雙SIM系統誕生之後,和雙卡工作機制對應的技術功能也在不斷進步。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升級換代,最新的成果來到了5G網絡下的雙卡雙待雙通,7月份iQOO 10系列的問世,使雙卡形態在5G時代總算得到圓滿。在它背後,是高通等技術先驅所代表整個通信行業為用戶體驗改善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雙卡成長路

關於雙SIM卡設計的手機率先由誰首創眾說紛紜,但可以確定的是,在2000年後將雙卡機型發揚光大並推向全球的正是中國的手機廠商。所謂需求驅動產品設計,人們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對於身份轉換的需要被敏銳的商家捕捉,小廠商搭配低成本雙卡方案和模具的廉價機型很快受到大眾追捧,不光改變了功能機的生態,也對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起到了推動作用。

在最早期,雙SIM卡在物理上的實現方式還未完全轉向機內設置雙卡槽,那時的SIM卡尺寸是現在主流nano-SIM的好幾倍,手機內部的集成度和設計複雜程度也遠不如今,所以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小部分人甚至使用外掛式的雙SIM卡轉接器來讓自己的單卡手機支持雙卡。

這個時期人們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單部手機在物理上的雙卡支持,對於兩張SIM卡如何工作和調度,仍然沒有進行比較深入的思考。雖然手機里插上了兩張SIM卡,但能夠進行通信的卻只有其中一張,當激活其中一張SIM卡時,另一張則完全是在無信號狀態下睡大覺,這並不是大家想要的最終結果。這即是最早的雙卡工作形態——「雙卡單待」,意為雙SIM卡單卡待機。

隨著時間推移,到2010年左右,當時的3G網絡正在醞釀21世紀最具影響力的一場科技風暴:移動網際網路革命。這個時期的主流網絡制式也最為豐富,GSM、CDMA、TD-SCDMA、EVDO、WCDMA都有它們穩定的使用群體,而我們也常常因為各種需要(如保證信號覆蓋,想要得到更好的通話質量等)而和不同的網絡運營商簽約使用不同制式的網絡,這一時期的雙卡需求是非常現實且突出的。

所以如何調控雙卡手機的蜂窩網絡工作模式,使兩張卡都能「在線」便成為一個不能迴避的課題。如何在一套射頻系統下實現對兩個手機網絡的支持?當時的通信行業人才從「時分法」的角度入手,設計了一種以極快速度在兩個網絡之間切換的控制電路,用戶根本感覺不到網絡的切換,從而從人類的感知層面「實現」了雙卡同時在網,在不需要用戶手動切換激活SIM卡的前提下,兩張SIM卡都能被網絡搜尋到並接受呼叫,即所謂的「雙卡雙待」。

隨著更多廠商對來自電信運營商可能抗拒的擔憂消退,許多國際大品牌也開始投入資源改良雙SIM卡系統設計並推出自己的雙卡機型,並針對不同制式的網絡,配置跨運營商多模段的雙卡支持。經過兩三年的實踐打磨,「雙卡雙待」的技術日趨成熟,這一概念也已經廣為消費者所接受,但這只是步入下一個進化階段的台階。

單通?雙通?

在2010年後,手機應用形式的進化使得電話簡訊不再是它的主要任務,我們對手機所應具備的功能要求也在提高。最為普遍的應用形式便是手機上網,瀏覽圖文信息,與他人通過社交網絡平台或軟體進行溝通,以及發展至4G時代出現的短視頻消費分享以及行動網路遊戲。

這樣的背景下,為避免錯失語音通話而設計的「雙卡雙待」存在感突然下降。如果理解了上文所提及的原理,你會明白它只是「欺騙」基站,讓對方認為自己始終在網,但並不能真的讓你在持續使用一張卡進行某個應用時,另一張卡的呼入不影響此應用;或者在跟其他人通電話的時候,讓另一張卡和主卡一樣收到語音呼叫。從本質上而言,它是一種「單通」。

「單通」的問題在假設手機只作電話用時才突出,因為它只影響在和他人通話時另一張卡的呼入會被應答為無法接通,而在人際溝通逐漸從語音呼叫服務向移動網際網路轉移的10年代,它顯然對大多數人來說無關痛癢。

然而這個「雙卡雙待」的「單通」本質缺陷在4G時代還會陰魂不散,時不時出現一下破壞用戶的體驗。最為出名的問題大概是呼叫回落(CSFB),它出現在4G時代的前期,具體表現為當有語音呼叫呼入時,手機網絡降級。這是因為4G網絡制式LTE是一種基於IP發包的網絡,它並不支持傳統的電路切換式語音呼叫,為了保證正常進行語音通話,手機的射頻系統便會在通話過程中切換至2G保持使用,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其他網絡衝浪活動寸步難行。假如當時的手機能實現雙通,那這個問題大概在4G時代就不會冒尖了。

在4G時代的後期,由於VoLTE的成熟和商用,人們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單通」本質的痛點。但是因為手機已經徹底變為了個人信息娛樂終端,現有雙卡雙待模型在設計上的缺陷會逐漸在使用中暴露出來。

舉個例子,在行動網路遊戲風靡全球的今天,你正在通勤返家途中抓住碎片時間用私人號匹配一局《王者榮耀》,不料工作號突然打進來一個電話,然後你遊戲掉線了,等你處理完回來,結果發現遊戲已經結束,自己還被隊友舉報……

生而逢時

要說雙卡雙通(DSDA,dual-sim dual active),在4G時代不是沒有人做過,但是那些手機和廠商都快幾乎沒幾個人記得了,這是時代使然。從設備角度講,4G時代的發展任務是普及終端和擴大移動網際網路人口,而要保證雙通,意味著單個終端里必須要有兩套射頻系統同時工作,推高設備成本同時也會顯著地影響續航;而從網絡角度看,除了上面提到的CSFB會限制彎道超車一類的想法之外,射頻資源本身也不如5G豐富,操作空間有限。

而進入5G時代後,雙卡雙通再來就水到渠成了。由於3GPP規定5G在沒有VoNR的情況下不允許CSFB到2G/3G上來進行語音通話,必須以4G的VoLTE進行,這實際上就給了終端和通信解決方案設計方更高的自由度來實現雙通。而5G的頻段資源不光在授權範圍內有了大幅度的擴張,現在也可以利用起非授權頻段,靈活地分配不同SIM卡所使用的頻段帶寬。

作為行業中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的頭部玩家之一,高通早在2019年時其實已經在車聯網的驍龍汽車5G平台上實現了5G網絡的雙卡雙通,彼時的5G網絡還是NSA組網為主的狀態,而現在經過兩三年的發展,SA組網成為主流後,今年年初的MWC高通就迅速拿出了針對手機的SA組網5G雙卡雙通方案。在會展上,高通用小米演示機展示了一張卡看視頻一張卡打電話同時進行的場面,引發人們對身在天涯海角卻能像在客廳一樣同時追劇的美好遐想。

雖說當時高通強調SA組網5G雙卡雙通是驍龍X70 5G基帶RF一體化系統的關鍵功能,但它似乎並不反感此功能出現在現行的系統上,iQOO 10系列所搭載的驍龍X65便支持雙卡雙通。5G雙卡雙通在技術層面上主要是重構了基帶架構,把此前主副卡的串聯結構改為並聯,讓二者能夠同時接入射頻前端進行通信,並對射頻資源進行動態分割調配,優化雙卡使用體驗。基於目前智慧型手機主流採用的雙收單發的射頻硬體,5G的雙卡雙通應該是在接收端模擬兩條下行通道相互獨立,而在發信端進行時分處理兩張卡的傳輸請求。

選擇iQOO 10在商用終端產品中首發該功能,大概高通也認為以性能和遊戲為主要賣點的iQOO品牌會最直接受益於5G雙卡雙通。

結語

就像個人的發展也要遵循歷史的進程,手機射頻技術的應用,也要看其所在的技術世代大環境。5G雙卡雙通的重要意義在於,在消費端它能夠成為區分4G和5G體驗的辨識度要素之一,加速推動社會網絡結構的末梢向5G換代。

在疫情壓力仍不容輕視,人們仍然不能完全脫離居家辦公和學習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的現狀下,5G的技術進步無疑是幫助大家緩解困難,重拾發展希望的一劑強心針。高通在今年把5G雙卡雙通作為基帶射頻方案的標配推向世界,也算一種中國思路在全球範圍發揚光大的延續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e37b5f557252ce9b5ad52df3f935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