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再回看華為P30 Pro,我才發現原來華為布局已久!

2024-05-16     愛活網

朋友們,還記得2019年的世界發生了什麼嗎?

當時的機圈競爭愈發激烈,各家廠商紛紛推出創新黑科技,如高刷屏、升降結構、潛望鏡頭甚至是摺疊屏等都在同一年內湧現,後來這些技術也都慢慢成為未來發展的趨勢。

在國內市場,華為憑藉2018年的p20系列和Mate20系列已經走上了高端化,甚至後續推出的Mate 30系列也掀起手機搶購狂潮,那時候的華為已然站在了中國手機的出貨量前列的牌桌,成為攪動中國手機行業的帶頭大哥。

正好,小編在家打掃衛生時發現了一台華為「上古旗艦」——P30 Pro,也藉此機會再回顧一下當年號稱「未來影像」的P30 Pro還能在2024年還能帶給我們什麼驚喜?

「設計大膽」是華為刻在DNA里的東西

對於使用時長以及頻率很高的手機產品而言,如果說硬體是構築一款產品的基礎,那麼好的外觀設計無疑影響著用戶的實際使用「幸福感」。

回想一下,2019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手機設計是什麼?

我想可能大多數人都會「漸變色」,而這,其實也是華為P系列最早引發的熱潮,它給沉悶的手機行業帶來了一個關於如何破局手機設計瓶頸的可行答案。

華為P30 Pro在P20系列極光色備受好評的基礎上又調製出了「天空之境」配色,整體以淡藍色到深藍色漸變為主。不過只可惜當時小編能買到的只有黑色,其他顏色需要配貨或等一段時間。

回顧2019年同時期的旗艦機,三星S10系列開創了正面挖孔先河,國內這邊小劉海、升降全面屏、奶嘴屏百花齊放。而華為P30 Pro的水滴異形屏則相比劉海方案,提供更高的屏占比,這也算是一個最穩妥的做法。再加上這一代華為P30Pro選擇用螢幕代替正面聽筒發聲,雖說效果不怎麼樣,但也保證了正面顏值的一體性沒有被破壞。

說完了正面,讓我們再看看它的背面鏡頭模組設計。

與變化顯著的正面設計相比,P30 Pro的背部設計依舊延續P20系列,只不過是把感嘆號給融合進一個DECO里去。最引人矚目的依舊是那顆800萬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往上依次是2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4000萬像素超感光鏡頭。

再仔細看右側的閃光燈下面還藏著一枚TOF鏡頭,它主要的作用是為了增強背景虛化,不得不說在鏡頭排布的合理性和美觀性之間,華為做到了一個最佳的平衡點,再與如今旗艦機一眾奧利奧影像模組相比,P30 Pro的設計真的是簡潔、大氣。

就在Pura 70系列發布之前,華為正式官宣P系列改名「Pura」,這對於華為來說,希望要通過Pura系列展現科技與時尚、藝術、美學等的碰撞,同時這也要求在手機的設計需平衡消費者需求、商業價值、技術可行性三個因素。某種角度上來說,P30系列很好體現了華為的「時尚」戰略,當然對於像你我這樣的普通消費者而言,我們自然也希望看到更多好看且特別的產品出現。

論影像,在當年P30 Pro就是滅霸

說起P30 Pro的影像,那在當年可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各項硬體配置也都拉滿,甚至創新性的配置了一顆5倍潛望長焦,同樣它也在中國手機影像發展歷史長河當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所以這台五年前的手機究竟「油箱裡還有沒有油」,我們實踐出真知。

在白天的表現上,華為P30 Pro的白平衡、樣片寬容度以及細節解析力還是可以的,某些場景在AI的加持下下的色彩也很討喜。

例如拍攝花朵時,手機自動會切換到花卉模式,飽和度拉高,背景自然虛化,我甚至一度忘了手裡的這款手機是五年前的。

這樣說可能有人不信,那不如這樣,我隔壁好大哥正好有一台華為Pura 70 Ultra,看看5年前的手機對比5年前的手機拍照到底有何差距。

華為P30Pro拍攝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華為P30Pro拍攝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華為P30Pro拍攝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咔咔一頓拍攝之後我發現,把兩款手機所拍的照片放在一起玩「大家來找茬」一點意思都沒有。因為它們的差距無非是最新的手機像素多點、細節豐富些、畫面更亮一些、AI的加入讓照片更好看,另外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算法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這組照片: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華為P30Pro拍攝

說完了主攝,我們再來看看P30 Pro上的這顆長焦,另外不得不感嘆一下華為當年能把長焦塞進厚度只有7.5mm的手機內,著實有點東西。

先給大家上一組0.6X(廣角)、1X(原圖)、5X、10X、50X的樣張:

0.6X(廣角)拍攝

1X(原圖)拍攝

5X拍攝

10X拍攝

50X拍攝

說實話,華為P30 Pro 的變焦效果在光線良好的情況下拍照效果還是不錯的,不過無奈受限硬體和軟體算法,銳化和塗抹的痕跡還是有的,50x狀態的防抖一般,只要稍微手一抖照片就很容易糊,但在當年那個手機最大只有10x的情況下已經足夠優秀了,我始終堅信拍照首先要拍得到再拍得好。

再放一組5x照片。

以上均為5X拍攝

那麼與當今旗艦Pura 70 Ultra對比又是怎樣的?

華為P30Pro拍攝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華為P30Pro拍攝

華為Pura 70 Ultra拍攝

同樣5x情況下,可以看出來Pura 70 Ultra的解析力、觀感肯定是要強於P30 Pro的,畢竟硬體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再拉到極限一些的場景,比如50x變焦極限遠望狀態下,儘管P30 Pro能控制住一些噪點,但細節上已經和Pura 70 Ultra拉開了明顯的差距。

華為Pura 70 Ultra 50X拍攝

華為P30 Pro 50X拍攝

當然除了長焦外,當年華為P30 Pro主攝特殊定製的RYYB傳感器也是一大特色。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好處是由於這顆傳感器黃色像素能同時對綠、紅兩色敏感的特性,這就導致它的進光量要比其他傳感器大了足足40%,壞處是這樣做很容易導致高光溢出和偏色問題,十分考驗廠商的調教功力。另外,這顆主攝的感光度最高能拉到恐怖的409600,這放在當年就是一個夜視儀。

話不多說,看一組樣張。

從樣張來看,華為P30 Pro的表現還不錯,高光的地方沒有過曝,暗處細節也得到了保留,天空也沒有出現噪點。但在暖色光源下,P30 Pro的色調還是偏黃色,顏色不準確,美食就不要想著拍了,我怕你看完之後沒有食慾。

不過小編也發現一個bug,就是在純手持的情況下P30 Pro的超級夜景模式非常容易糊,反而效果不如正常模式,一旦成功,它的表現還是不錯的。

這時候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它能拍星星嗎?

當然….不行啦!由於條件限制,我所在的地方光污染嚴重,即使能拍到也只是放大之後能看見幾顆零星的星星,效果很差,想拍還是得去郊區並且帶上三腳架。

簡單總結一下P30 Pro的夜景表現,那就是整體畫面非常亮,甚至給我一種不是黑夜的錯覺,但這就導致它在部分情況偏綠。

其實對比到現在我才發現,當年華為P30 Pro甚至是前一代 P20系列都在強調「拍的到,要比拍的好更重要」。P30 Pro的超高感、RYYB擴大進光量、5倍長焦,無不在證明這一點,而這也是華為最聰明的做法,通過提升長焦、夜拍等方面的可用性,大大拓寬了用戶拍照的創作空間。

螢幕是P30 Pro唯一的短板

要說P30 Pro有什麼短板,我想用過這款手機的人都會脫口而出是螢幕,另外當年的螢幕混用事件也鬧得沸沸揚揚,甚至已經成為了華為抹不掉的黑歷史。

還好我手裡「抽中」的是LG螢幕,顯示清晰度上要比京東方的要強一些,但螢幕只要稍微傾斜一點角度螢幕就綠的不行,而且在默認色彩模式下,這塊螢幕有些偏暖,換成標準模式更黃…..

除此之外,這塊螢幕還可能是年久老化的原因,色彩過渡不連貫,很容易就出現斷層,而且它的色彩顯示也不準確,顏色偏淡。我們之前提過,P30 Pro本身拍食物就不怎麼討喜,拍完在手機上回放就更想吐了。

麒麟980:扶我起來,還能再戰3年

性能好壞是檢測一台手機能否用得長久的標準之一。華為P30 Pro搭載的是一顆7nm製程工藝的麒麟980,這在當年也是一顆神U,不少用戶就因此成了釘子戶。

但在放在五年後,它的確已經垂垂老矣,這點從跑分就能看出來。

實測安兔兔跑分54W,Geekbench 6單核跑分834分,多核跑分2147分 ,3D Mark 跑分682分。

與傳說中同為7nm製程工藝(小道消息,不保真)的最新麒麟9010比,性能幾乎弱了一半還多,這其中的差距主要是差在了多核和GPU方面,可見華為雖被制裁,但並沒有因此放棄前進的腳步,這幾年還是在實打實進行技術疊代的。

單論性能來說,麒麟980已經遠遠趕不上今天的旗艦晶片了,甚至比不過友商的低端晶片,但麒麟980真正強的地方並非純性能層面,而是華為將 AI 完美融入到處理器中。是的,你沒有看錯,五年前華為就已經再做將AI融入晶片當中了。例如, AI 計算預測手機所需流量的峰值,這樣在看視頻或玩遊戲的時候就不會出現卡頓;還有搭配 AI 的智能調度機制,讓多核調度更加高效;曾經華為最讓人詬病的GPU部分也在麒麟980上的Mali-G76得到崛起,再搭配GPU Turbo3.0 技術,最終實現了使得GPU圖形運算整體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當然,我們也得看看它的遊戲和日常表現。

令我驚喜的是,半小時《王者榮耀》最高畫質它的平均幀率居然能有58幀,雖然小規模戰鬥會有些許掉幀但問題不大,溫度控制上也做得不錯,只有40°左右,儘管它只能開啟60幀選項,但這樣的表現真的可以稱得上優秀。

《和平精英》對於P30 Pro來說就有一點點壓力了,首先是最高畫質不能開,我只能選擇HDR畫質,其次是它遊玩半小時的溫度要明顯要比《王者榮耀》要高,溫度為43.5°。不過好在遊戲內的平均幀率較高,有57幀,整體遊玩也沒太大毛病。

在日常測試上,我測試了20個應用兩輪打開測試,最終P30 Pro用時5分30秒。這個成績真的有點不夠看,有點「老牛拉大車」的感覺,這主要是因為第二輪被殺死的10個應用重新打開耽誤了些時間,尤其是兩個遊戲。最開始我以為它會在第二輪打開時出現卡死,或者應用閃退、動畫掉幀的情況,實際上它只是打開加載速度變慢,這點還是值得誇讚的。

升級鴻蒙4.0,讓P30 Pro換髮第二春

就在上個月,華為終於為P30 Pro用戶推送了鴻蒙4.0正式版系統,一個五年前的手機還能得到最新系統的青睞屬實不容易。

與鴻蒙3.0相比,升級到鴻蒙4.0後明顯能感覺出更流暢了,尤其是打斷動畫,有iOS那味了。但硬要說有什麼毛病,就是它下拉狀態欄和通知欄動畫過渡過於生硬,不過這也可能是受限於硬體。

另外,這次鴻蒙4.0更新的眾多特性P30 Pro也沒有落下,比如新增的各種主題它就能使用,從息屏顯示到亮屏解鎖,一鏡到底,動畫如絲般順滑,幾乎沒出現過卡頓現象,這點要給好評!

最後想說幾句話

如今站在2024年的角度再回看這部P30 Pro我才突然發現,原來華為早在五年前就開始悄悄布局,其意義更像是向外界展示「肌肉」同時又為後面穿越黑暗做未雨綢繆。

之前被人詬病的京東方螢幕在今天的Pura 70系列上依舊使用,各項表現已經絲毫不遜色國外貨,甚至在護眼方面更是遙遙領先,這期間即離不開工程師的努力,更離不開像華為這樣的廠商在後面默默扶持。

除此之外,我也看到了在這台手機上,大量的採用了華為自己的傳感器,這似乎也是為後續國產化零件鋪路。還有RYYB傳感器、麒麟晶片、潛望長焦,每一顆華為親手種下的種子,五年後都長成了參天大樹。更別提EMUI到鴻蒙系統,生態互聯到萬物互聯,這些都離不開華為的提前布局。

我們不妨再把格局放大一些,華為P30 Pro更像是給國產手機做了一種表率持續開闢和拓寬新的技術賽道,給疲於創新的手機行業輸入了更多的創新動因,再隨著當年5G浪潮的來臨和網際網路時代不斷發展,每一代技術變遷,都在帶動手機行業的發展,也從一定程度上指引了未來手機這一產品的發展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e8baa97bc51e584bbcf6d73ecdd1e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