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情緒牛靠貨幣,長期牛靠財政

2024-10-07     北京商報

一連串寬鬆政策大招下,A股應聲大漲,節後被給予更高期待。

10月6日晚,上交所宣布「加時」5分鐘,延長接受指定交易申報指令時間,也被廣泛解讀為應對當下交易火爆,新開戶數量大增的行情。

一攬子組合拳覆蓋降息降准、房地產、資本、市場等眾多領域,範圍廣、力度大、節奏快。

寬貨幣超預期,情緒牛勢不可擋。集成效應顯現,股市、匯市聯動,中國資產火速升溫,這輪牛市是曇花還是長虹,眾說紛紜對戰不斷。

理論上,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映照,資本市場的牛熊,與經濟發展運行情況與預期信心休戚相關。

究竟是牛一時還是長期牛,關鍵在於後續的發力點。貨幣政策刺激的後勁往往是正反兩面,要延續良性一面,光靠貨幣政策還不夠,必須要財政政策的接力加碼。

貨幣政策釋放了財政空間,財政政策如何接棒引發學者們的熱烈討論。

儘管選項和理念不盡相同,但共識都是要找到財政政策的精準發力點和規模,提升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能力,國民收入增長能力,與貨幣政策打出配合,彼此借力形成合力。

眼下,中國經濟社會正面臨重重挑戰,經濟周期疊加結構調整,企業經營壓力增大,地方財政吃緊,就業形勢引發關注。

財政改革不僅是一個中長期的問題,也是短期內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短期拉動消費,中長期既要投資,也要結構性改革。

這就需要財政政策用好存量,通過超長期國債及地方專項債,發揮好政府帶動投資的作用。同時,不吝推出增量政策發力改革,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以實質性擴大終端需求,讓經濟發展重回擴張軌道,讓新經濟生根發芽。

「快牛」帶動了市場的心氣,但實體經濟的發展永遠是市場的底氣。中國經濟要有光明未來,真正所需的,依然是廣大市場主體奮力拚搏、超越創新,為利益相關者不斷創造更大的價值。

牛市歸根是新興賽道變寬,行業空間變大,企業盈利能力變強,投資者回報變豐厚。實現路徑,最清晰的便是用創新提高效率,用新質生產力賦能千行百業,讓獨角獸企業脫穎而出孕育成長,讓A股產業結構隨之改變。

因此,工具箱裡指哪打哪的貨幣「子彈」要發,促進資源合理配置、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的改革持久戰也要打。

整個市場對長期牛的期待,其實是對財政政策加碼,改革開放再次新突破,為中國營造新紅利的期待。這,才是信心的終極來源。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6b4dc9dac17ed462ee9209a7b927e48.html















「法巴」魅影

2024-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