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丨教書育人,他們用言行給出最生動的詮釋

2023-09-08     天下泉城

原標題:教師節丨教書育人,他們用言行給出最生動的詮釋

教師節丨教書育人,他們用言行給出最生動的詮釋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8日訊 2023年9月10日,我們將迎來全國第39個教師節。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他們在三尺講台上的默默耕耘,傾盡心血,揮灑汗水,更在言傳身教中給學生心靈上的關愛和感動。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用行動踐行教育初心,溫暖付出的背後,是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孩子可以不管 我的學生我可要管」山東「老師媽媽」龔全珍紮根鄉村講台幾十年

2023年9月2日,紮根農村一心為民的山東「老阿姨」龔全珍走了。她一生追隨革命、愛情、信仰,輾轉於戰場、田野、課堂。人民的敬意,是她一生最美的勳章。

龔全珍,1923年出生,山東煙台人,中共黨員。西北大學教育系畢業,開國將軍甘祖昌夫人。她從不以將軍夫人自居,婉言拒絕組織上給予的各種榮譽待遇,始終甘當一名普通的教師、一位謙遜的長者。自1957年隨丈夫回家鄉江西省蓮花縣坊樓鄉,她就紮根農村基層,在鄉村教師崗位上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教書育人。那時學校剛起步又缺師資她就吃住在學校里,成了班裡50多個孩子的「老師媽媽」。教書育人的同時她還常常資助貧困老師和學生,數年未添新衣。她說自己承諾了資助貧困孩子,要節約不必要的開支,一定要認真執行。

她一輩子都在踐行「只要還能動,還能講,就要為社會做一點事,永不掉隊」的人生諾言。1975年,龔全珍同志離休後,既不願給組織增加負擔,也不願給子女添加麻煩,獨自住進了蓮花縣琴亭鎮幸福院,始終堅持自己動手料理生活。在幸福院組織老人成立「幸福學習小組」開展政治學習,自費給其他老人購買營養品,義務給附近的孩子們輔導功課。2013年,她又倡議成立龔全珍愛心救助基金會扶貧助學,每年拿出8000元用於捐贈。基金會成立以來,募集資金170餘萬元,幫助貧困群眾和學生上千人。

「布鞋校長」李振華紮根沂蒙山區70年,為了學生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

2023年,對大山裡的「布鞋校長」李振華而言是個特別的年份,這是他紮根沂蒙山區的第70個年頭。從熱血青年到白髮蒼蒼,87歲的李振華臉上更添了些歲月的痕跡。洗得發灰的棉服、反覆縫補過的深色褲子、磨斷了底的老布鞋,以及那慈祥笑意和提起沂源教育時的精神矍鑠,仍給人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讓人心疼,被他感動。

1953年,李振華從南京師範大學來到山東沂源支教,他選擇去離沂源縣城100多里的韓旺鎮山區。他的到來讓已經停課半年的農村學校重新開學,條件的艱苦也曾讓他想過放棄。但當地人的熱情以及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讓他決定紮根於此,播撒知識的種子。

1980年,一封「父病重,速歸」的電報從李振華的家鄉南京發來。但當時200多個孩子馬上高考,李振華決定讓兒子回去,自己留守,最終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這也是李振華一直的遺憾。

為了資助孩子讀書,自參加工作起,他每月固定捐出工資的四分之一。對自己和家人,他卻能省則省,家裡的沙發爛了捨不得換,襯衣、布鞋一穿就是十多年。一雙布鞋,鞋底已經斷掉,李振華還要把它打上「掌子」。

2001年,以李振華名字命名的韓旺中學「振華獎學扶困基金會」建立了,用來獎勵優秀老師和學生。在李振華的帶動下,捐資助學的金額高達數百萬元。除此以外,李振華退休後還外出打了8年工,把掙來的50萬元,又全部捐了出去。 截至目前,李振華累計為學生捐款152萬元。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貧困孩子比以前少多了,他現在主要以激勵老師和學生為主。

也曾有人質疑他「何苦呢」,但他解釋,雖然清貧,但看到資助的學生都成才了,內心就很富有。

退休之後,李振華開設了道德講堂、孝德講堂,正繼續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

換個講台,繼續發光發熱!「銀髮知播」王廣傑直播物理課引數十萬網友「追更」

「我只是想著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師,讓更多人學習了解電工知識。」談起自己能獲得「中國網事·感動山東2022年度網絡人物」和2022年感動中國「銀髮知播」獎的榮譽,今年82歲的濟寧退休教師王廣傑說「本來想著退休發揮餘熱,能得到這麼多網友的認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王廣傑曾是濟寧市一所職業中學的電工課教師,於1996年退休。退休後,他依然保持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積極回報社會。2020年,王廣傑萌生了直播、拍科普短視頻的想法,他將自家陽台改造成了直播間,把電學知識搬進網際網路,每晚七點半到九點準時在家進行現場直播,給天南海北從事電工工作的學生們講課。

「過去叫同學們,現在叫網友粉絲家人們。」王廣傑笑著說,「不要看我年齡大,我的性格是與時俱進的,所以我教的這些知識也不能落後,不能因為年齡大就講一些落後的知識,基礎知識很重要,像蓋樓一樣,你不打地基不行。」作為一名老教師,王廣傑認為教師就應該把自己專業搞好,教數學要真正懂得數學,教物理要真正懂得物理,只有教的老師專業,學習的學生才能學得更好。

除了把專業課教好外,更要學會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這個比教好專業課難度更大。近一年來,王廣傑的直播課程經過了三次「升級」,一開始,他會提前把板書寫好,然後直播的時候念著講;後來,王廣傑學會了連麥,與網友的互動又更進了一步;再後來,他不再提前寫板書,而是直播時邊講邊寫。

因為板書認真、講解通俗易懂,「電工爺爺」的每堂課都能吸引數十萬人前來學習,很多網友愛上電學,也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持續「追更」。他活到老、學到老、奉獻到老的精神,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感動了無數人。

濰坊老師「隱身」10年資助詮釋「師恩如山」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陸肖梅的感人事跡要從一封信說起。在昌邑市文山小學,一封署名「劉雅軒」的手寫信引發關注,它揭開了一個塵封多年的秘密。信中,劉雅軒向母校講述了自己在文山小學就讀期間家中突遭變故,而這一遭遇卻成了一個「溫暖故事」的開始。

十年前,陸肖梅在山東濰坊昌邑市文山小學擔任班主任。一次校園評選中,她了解到班上一位叫「劉雅軒」的女生,自己在家裡買菜、做飯,「我覺得不太正常,就想去家訪一下」。得知劉雅軒的媽媽患了癌症,家庭生活拮据,陸肖梅不僅給了劉雅軒媽媽一筆錢,還問她要了一個銀行帳號,說有一位「好心人」想資助雅軒。此後的十年,劉雅軒每月21日都會收到「好心人 」的助學金,中秋節、春節等節日時,還會多匯二三百元。

後來,劉雅軒考上了煙台的一所高校,在校期間,又以優異成績榮獲了「國家勵志獎學金」等多項獎勵。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告訴陸肖梅老師這個好消息,並提出想要見一下默默資助了她十年的「好心人」。在劉雅軒多次請求下,陸肖梅不得已告訴了她真相,原來那個「好心人」就是陸肖梅本人。

教育是靈魂的碰撞,心中有愛的老師才能教導出心中有愛的學生。得知真相的雅軒十分感動,寫了一封感謝信,寄到自己曾經的小學,向所有人揭開了這塵封十年的秘密。信中,她回憶媽媽患病的那段時間,陸老師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當時無助的她,一聲聲的 「陸媽媽」讓陸肖梅感動落淚。

言傳不如身教,「媽媽老師」生動詮釋了何為「愛的教育」。劉雅軒不只是從陸老師手上獲得了資助,更學會了如何做人。這樣一份無私的愛,不僅幫她渡過了人生的難關,更將在她的心靈之田生根發芽。

何為「教書育人」?

紮根鄉村講台幾十年的「將軍夫人」龔全珍

情灑沂蒙七十載的「布鞋校長」李振華

與時俱進直播教學的「銀髮知播」王廣傑

「隱身」10年資助的神秘好人陸肖梅

……

他們的故事就是最生動的詮釋。

來源:閃電新聞綜合

編輯:趙學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2672b7cc94705891bb3eb0dc1ae0b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