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窈窕媽媽。
還記得將兩個女兒送入哈佛的著名虎媽——蔡美兒嗎?
2011年,她把育兒經歷寫成一本書,叫《虎媽戰歌》。
一經發表,在全球掀起了教育方式的大討論。
誰會想到,再有消息,竟是負面新聞。
先是蔡美兒老公——傑德,被指控長期性騷擾女學生,因此停職兩年。
沒多久,蔡美兒也出事了。
據《衛報》報道,她曾多次向女學生表示卡瓦諾(卡瓦諾是聯邦大法官,多次被指控性侵)喜歡有吸引力的女助理,想當助理必須穿得性感漂亮。
對此,蔡美兒解釋說,她只是提醒學生穿著得體,並且對男生也說了同樣的話。
蔡美兒寫給耶魯大學的解釋聲明
身為老師,向學生傳達如此價值觀,還是讓人忍不住唏噓。
兩口子都是大學教授,育有兩個乖巧的學霸女兒。這個家庭,一度被譽為「雞娃」天花板。
如今,夫妻相繼「塌房」,蔡美兒以嚴格著稱的「虎式」教育,也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01
說起來,蔡美兒的教育方式傳承自她的父母。
她父親是菲律賓華裔,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被譽為「非線性電路之父」。母親以第一名成績從大學畢業。
作為二代移民,幼年時,蔡美兒沒少經歷歧視。
人們取笑她的口音和容貌,嘲笑她是「斜眼」。
母親教她要勇敢反擊「你為什麼要在意別人取笑你什麼?誰在乎他們的想法?」
在蔡美兒的記憶里,父親要求她「成績單一定完美」。
比賽獲得第二名,父親參加完頒獎禮後對她說「千萬不要再讓我這樣丟臉了」。
朋友以為蔡美兒的童年會很壓抑,她本人卻不這麼認為。
「在這個讓外人感到怪異的家庭里,我汲取了奮發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大學畢業後,我想找一份教授的工作,我寄出了大約500份申請,全部被拒,但並沒有壓垮我,直到我被成功錄取。」
她們姐妹4個,3個考上哈佛、耶魯頂尖大學。
蔡美兒成為耶魯法學教授,專長於國際商業交易。
「我身上的自控、紀律、韌性,全部來自於我的父母」。
作為「移二代」,蔡美兒有著深深的危機感。
「絕不能讓『富不過三代』的魔咒在我的家裡應驗,絕不能養育一個沒有真才實學又狂妄自大的孩子」。
姐妹們的成功,讓蔡美兒無比認同父母的嚴厲教育,並決定運用到下一代身上。
02
大女兒索菲亞一出生,蔡美兒就對她寄予厚望。
1996年,只有3歲的索菲婭迎來人生第一節鋼琴課。
任何高超的技術,都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得到。為此,她給索菲婭制定了嚴酷的訓練計劃,完不成不許吃飯。
索菲亞上鋼琴課,蔡美兒從頭到尾陪著,周末也不間斷。
年幼的索菲婭因長時間訓練崩潰,甚至在鋼琴上咬下牙印。
失望的蔡美兒直接當著客人的面辱罵女兒「你!像垃圾!」
為了更好管理女兒,她還制定了嚴格的家規:
不准看電視或玩電子遊戲;
不准擅自選擇課外活動;
不准有科目低於A;
不准參加娛樂小組活動……
一次,索菲亞的速算成績輸給一個韓國男孩,得了第二。
儘管成績已經很不錯了,但蔡美兒並不滿意。
接下來的那個星期,她罰女兒每晚做2000道算術題。
一周強化訓練之後,索菲亞拿了第一。
蔡美兒誇讚女兒成熟、有耐心。
「她知道,對她來說什麼是最好的選擇。即便我有時大發雷霆或出口傷人,她也會原諒我」。
後來,有了小女兒露露,蔡美兒讓她學習小提琴。
她堅信,有了比較孩子才會有動力。她對露露說「你已經6歲了,姐姐在7歲的時候就贏得了音樂表演獎,你應該比姐姐更早」。
她規定,一首曲子練不好不許休息、喝水、上廁所,就連生病也不能偷懶。
覺得孩子學習態度不好,就把年僅三歲的露露關在冰天雪地的門外,以示懲戒。
每周六蔡美兒都陪女兒去音樂學校上課,課後孩子已經筋疲力盡,但她還是想方設法增加額外練習,並在旁邊提醒:右肘太高,用力不對……
因為長時間訓練,露露的下巴和鎖骨形成了一片紅壓痕。蔡美兒並不心疼,反而認為這是努力的勳章。
露露也有過崩潰的時候。
一次,正在練琴的露露突然大喊「別說了,媽媽,你別說了」。
「我什麼都沒有說啊」。
「你在心裡說的,我知道你在想什麼」。
等到女兒情緒穩定,蔡美兒耐心解釋「我知道你壓力大,但是,我的目標是做為你們著想的媽媽,不是討你們喜歡的媽媽」。
7歲時,露露遇到一首很難學的曲子,她失去耐心拒絕練習。蔡美兒強行把她拉回琴房,還威脅幾年內都不讓她吃午飯。
露露大聲尖叫「我恨你!更恨這個家!」
青春期的時候,母女之間的關係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
為了報復母親的專制,露露把自己的頭髮剪得像狗啃一樣。
丈夫認為妻子太過分了。
他特別在意孩子的感受,從不強迫女兒練琴。孩子取得一點成就,他會及時表揚。哪怕沒有進步,也會給予鼓勵。
蔡美兒認為丈夫總是干擾她的教育,夫妻倆經常爭吵。
一次,女兒為媽媽準備了賀卡,蔡美兒直接扔垃圾桶,原因是「賀卡太糟糕了,我理應得到更好的!」
妻子的做法讓丈夫無法理解,他認為「父母把生命強加給了孩子,孩子對父母沒有任何的虧欠」。
不管丈夫怎麼反對,蔡美兒依舊堅持自己的方式。
《虎媽戰歌》出版後,有讀者說她是「世界上最殘忍的母親」,呼籲以虐待罪逮捕她。
還有人斷言,孩子以後肯定有精神問題。
03
意外的是,在蔡美兒的指導下,兩個女兒異常優異:不僅成績拔尖,才藝突出,還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大女兒14歲便在卡內基音樂廳登台表演鋼琴獨奏,後來考入哈佛大學,又在耶魯大學法學院取得了研究生學位。
小女兒在少年交響樂團中擔任主要演奏者,門門功課拿A。同樣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並且成為萬里挑一的法官助理,前途璀璨。
「你有一對天才女兒」。
外界稱讚接踵而來,硝煙散去,蔡美兒迎來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
女兒並發自內心感謝母親,認為母親成就了她們。
索菲亞說,媽媽獨特的教養方式教會她坦然面對一切難題。
露露認為,母親讓她發揮了最大潛力,提高了信心。
從世俗標準來看,蔡美兒對孩子的培養非常成功。
但,不要因此陷入一個誤區。那就是把孩子的成功,僅僅歸功於嚴苛的教育。
要知道,像耶魯這種頂級名校,實行推薦人等制度。進這種大學,不僅要看綜合素質,還要看父母的經濟條件和人脈關係。
蔡美兒夫婦作為頂尖大學教授,長期混跡頂級法律圈子。孩子考入名校,成為法官助理,很難說沒有父母的幫助。而兩個女兒在高壓教育下下長大,是否會存在心理問題,恐怕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04
多少人還記得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華生?
1982年,他提出教育理念:
不要對兒童表示出過多的愛與溫情;只需要提供食物而不是關愛;並擔保他可以把孩子塑造成任何想要的樣子。
他的「小阿爾伯特實驗」,被後來的人認為違反學術道德
華生還把這套嚴苛的標準用在自己孩子的教育中。
結果讓人心痛:
他的女兒多次自殺未遂;
大兒子在30歲自殺身亡;
小兒子成了流浪漢。
可見,僵化而嚴厲的教育方式,並不適合所有孩子。
哪怕優秀如蔡美兒的女兒,也隱秘的另一面。
在她的專制管理下,露露成了獲獎無數的「音樂神童」。可很多人不知道,露露後來不僅反感練琴,而且討厭媽媽主張的一切事情。她不惜放棄成為樂隊首席的機會,犧牲熱愛來對抗。
這何嘗不是悲劇?
我們都希望複製別人成功的經驗,培養孩子。
但,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
不要拿別人的「地圖」,找自己的路。
教育的目標不是為了讓孩子成為誰,而是成為他自己。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總有一天,他們會走出自己的路」。
無論是選擇快樂教育的自由派,還是「虎式」的嚴格派,或者是介於二者的平衡派……都要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
但不管哪種,都不能忘記一點——
欣賞孩子選擇,尊重孩子付出,形成流動的愛河。
才能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真正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