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選擇最能代表中國人的吉祥物,十個中國人里有九個都會選擇龍。
龍自上古時代開始,就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而唯一神奇的地方在於,這個圖騰,並不是由真正存在的動物演化而來的。
也正是如此,現代中國人對龍是否存在,心裡一直抱有很深的疑問。
有關於龍真的存在於世的傳說也不勝枚舉,那麼龍是真的存在嗎?它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中國人的象徵?
龍文化,歷史悠久
龍這個圖騰,若是要追溯它的形成時期,得到上古時期的伏羲時代。
有一種說法稱,伏羲在常年的部落戰爭中,將其他部落的圖騰的一部分摘取,放在了自己的圖騰上。
當時其他部落的圖騰
這不僅是他們的部落征服了其他部落的象徵,也讓他們的部落圖騰變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於是有著馬頭、蛇身、鹿角、牛耳、羊須、鷹爪、魚鱗為一體的圖騰便就此誕生。
而這個圖騰,伏羲將之命名為「龍」。當龍作為一種虛擬性的神靈象徵後,人們對它的想像便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在有史可考的記載中,也確實出現了疑似「龍」的生物在歷史中出現。
龍的行蹤第一次出現在歷史上,是在夏朝。
當時,夏朝的君主孔甲篤信鬼神,經常祭祀求雨。一日,他經過一處山川時,正巧看到兩個龐然大物從水中浮了起來。
篤信鬼神的孔甲
當下便認為這正是歷史中記載的龍。臣子馬上心領神會,給孔甲拍馬屁,說這是上天派龍下來造福孔甲。孔甲十分高興,派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兩條龍給綁了起來,帶回宮中。
孔甲騎龍示意圖
這兩條龍一雄一雌,孔甲不知道怎麼去飼養它們,還請來了專門豢養龍的人過來飼養,結果兩條龍都死掉了。
在這之後,龍的行跡也或有出現。漢靈帝劉宏時期、宋高宗趙構時期都有龍的相關記載,通常都伴隨著雷雨天氣。
宋高宗趙構
到了明代,廣東新會更是出現了墜龍現象,民眾直接將它打死,看它的體貌特徵,和傳說中的龍幾乎是一模一樣。
孔甲時代和明代出現的龍,都是龍游淺灘,離開了水就連普通人都打不過,甚至很快死去。雖然有專門的「豢龍氏」(一說「御龍氏」),可是顯然當時的人類沒有辦法處理這些龐然大物。
御龍氏示意圖
漢、宋兩個時期的龍,都是在空中,並沒有人能夠真正地接觸過它們。更別提將它們捕捉過來飼養或者是研究了。
這也為龍這的存在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孔甲所遇到的是龍還是其他物種的生物?明代的新會離海很近,是否有可能是深海生物受洋流影響才會擱淺至沙灘上?
漢、宋時期的龍更是虛無縹緲,在相隔幾重天外見到的模模糊糊的影子。完全可以拿「眼花」來做解釋。
但是越是這樣撲朔迷離、眾口不一,越是讓人們想要去探究龍的真實性。到了近代,隨著技術的發展,發明了相機這個東西,也讓「龍」這個生物身上所籠罩的謎團漸漸變得清晰。
營口處,有龍墜落
1934年7月,我黨組織了北上抗戰先遣隊,從福建北上至閩浙皖贛邊區,組成了紅十字團。同一時間,在更北邊的遼寧營口的田莊台鎮,發生了一起意想不到的事情。
田莊台鎮毗鄰大遼河,鎮民們經常去河邊浣洗衣服。那天他們照例去大遼河邊,突然在上游看到一條長形的巨物飄了過來。
那條長條形的巨物在空中有氣無力地遊蕩著,就在這個時刻,它突然砰地一聲,掉落在了岸邊,驚起了水邊正在棲息的水鳥。
眾人被這聲音嚇了一跳,連忙上前去看。等湊近了那條巨物,才發現是一條奄奄一息的龍!那龍大概有十幾米長,就算集整個田莊台的人也不一定能抬得動它。
墜龍示意圖
眾人面面相覷,不知該如何是好,那龍身上的龍鱗隨著它的喘息的頻率不斷地開合,散發著濃厚的腥臭味,身邊圍繞著許多蒼蠅,有些人還看到龍鱗張開的瞬間夾死了蒼蠅。
龍鱗示意圖
這時就有人推測,它的樣子應該嚴重缺水所致。當時江南出現了旱災,長江中下游地區最為嚴重。有人推測,這條龍是為了躲災才來到了東北。
龍在中國人心中地位還是數一數二的。所以當時人們為了救那一條龍,想出了許多方法。
人們紛紛給龍在酷暑中搭棚,給龍身上洒水,保持濕度,還請了高僧來誦經念法,希望它能夠早日恢復健康。
當年報紙描述的旱災
就連一些平日懶惰的人,也為了這條龍奔前走後,可見人們對龍的虔誠的程度。但是龍的反應卻讓他們大失所望。它不僅沒有像話本的仙鶴那樣報恩,而且還走得悄無聲息。
那日,下著大暴雨,龍還躺在淺灘上。因為暴雨的緣故,又已經到了晚上,所以人們都沒有去理會它。可是次日當他們再次來找龍的時候,龍卻已經不見了。
第二次,墜落死亡
1934年7月28日,突然又有一條長形怪物在空中飛舞。那巨型長尾一掃,便把三條小船掀翻;龐大的身軀一卷,便整壞了一個工廠的房子,致九人死亡;它上下翻騰,便把火車站砸了個稀巴爛。
當時,營口的人們都以為是世界末日將要到了,紛紛奔走相告。結果這個騷亂並沒有製造多久,那詭異的長條形物品就消失在了雲霧中。
見騷亂已平,人們就又恢復到了日常生活中,漸漸忘記了那次災難。直到十日之後,遼河的入海口處的一叢蘆葦盪,發出怪聲。
那個怪聲像牛鳴聲,但聲音比尋常的牛叫要更大、更響,它一聲一聲地嗚咽著,仿若鬼泣一般,經久不衰,人們聽到這種聲音,只覺得心裡發毛,根本不敢靠近。
蘆葦盪示意圖
叫聲沒過多久就停止了,緊接著便是濃烈的腥臭味。這陣濃烈的腥臭味很像之前墜龍的那股臭味,已經有人開始懷疑那陣臭味的發源者是不是就是那條龍。
不過,與對未知事物的恐懼相比,人們更厭惡臭味影響正常生活,於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當地的居民前往蘆葦盪查看情況,而這情況令他們太過驚訝,第一時間不知道做什麼反應。
只見在茂密的蘆葦中間,有著一條巨大的、長形的屍體,疑似它的頭部處有兩根鹿角一樣的東西,它的身體正在腐化,還殘留一些鱗片
。
雖然這怪物屍體看上去奇形怪狀,但是人們並沒有感到驚慌。聯繫到之前的墜龍案,他們幾乎已經篤定了,這就是之前那條龍。
既然是龍,那又有什麼好恐懼的呢?
看著怪物身上的鱗片不斷脫落,他們找了簍子過來,把龍鱗裝了兩大籮筐。最後他們報告給了政府,由專業人士將這具屍骸抬了出來,放在了空地上供人參觀。
報道記載的墜龍事件
以上內容來自1934年8月的《盛京時報》。
《盛京時報》是1906年由日本人所創立的,它收羅廣泛,對我國各方面都有詳略不一的報道,可以說是現代中國參考當時社會環境的一份珍貴的資料。
也正是如此,許多人因為《盛京時報》記錄的墜龍事件,對有龍一事深信不疑。其中,甚至有目擊者信誓旦旦確實遇到龍。
目擊者的描述
仍有人,目睹龍跡
到了現代,有關於龍的電視劇層出不窮,如《人龍傳說》、《赤子乘龍》,甚至最近的《遇龍》。這些影視作品也給觀眾們對龍的想像力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2007年9月,江蘇的高郵湖出現了龍吸水現象,有眼尖的觀眾發現,龍吸水過程中,雲霧繚繞間有個長條形黑影在遊走著。
高郵「龍」的視頻截圖
當時現場拍攝的人都在對著天空大喊,視頻一出,網上一片沸騰,許多網友找出了多個證據證明這是龍。
但是龍吸水發生的時候天氣惡劣,造成光線和影子的扭曲,之後電視台放出了更加高清的視頻,證明了這只是人們的眼花。其實不過是三隻鳥在並排飛,像一條捲曲的線條。
2010年,西安上空出現了游龍事件。有兩個白色亮光的影子在黑夜中漂浮,被人認為是龍影在雲中打架,可是最後也被證實只是燈光效果。
西安「龍」視頻截圖
2011年3月,日本發生了九級大地震,在無人機高空拍攝地震情形時,發現空中有一條長條形的生物,沒有憑藉任何外力便能騰空飛舞。
2013年,河北平泉被龍捲風所侵襲,人們拍攝天空時發現了同樣的長條形生物捲曲著身子在空中遊走。
河北「龍」的視頻截圖
這兩件事情合在一起,許多支持「有龍說」的網友,認為這是辯駁「無龍說」的最好證據。
「無龍說」支持者認為這是技術發展之後的PS特效作品。但其實他們都推測錯誤,這是另外一種生物,叫做飛蛇。
飛蛇並不能飛,而是借用身體的特殊結構,在空中起跳滑行,這期間會呈「S」形狀,和日本、平泉拍攝的遊走路線一模一樣。
飛蛇
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許多疑似龍的行蹤的線索都能更清晰地展開。人們不再單純地靠肉眼去辨別是否有龍的真實存在。
但是龍畢竟是中國千萬年來的精神寄託,很多人也很難不去相信龍的存在。尤其是近代的營口墜龍事件,是唯一一張清晰拍到和龍有關的證據的照片,也成了許多人心中的未解之謎。
為了探究所謂「龍」的真相,央視的知名節目《走近科學》專門就營口墜龍事件,對龍這一生物進行了詳細的搜查和研究。
讓真相,走近科學
2004年,《走近科學》開展了一個欄目叫做《破解七十年謎團》,從當年的目擊者之一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入手,他們分成了兩個步驟:
疑似龍骨
第一個步驟,是希望找到其他的龍骨。畢竟孫正仁老人所提供的龍骨實在是體積太小,參考性並不高。可是自那張照片之後,偌大的龍骨就此消失。
大龍骨的下落有三種傳聞:
一種是被當時的日本侵略者運回了日本;
一種是說成為了當時中學的實驗標本,供學生學習,後來學校搬遷,龍骨也搬走了;
最後一種說法是,當時的一個老中醫,將龍骨做成了中藥醫病。
大龍骨的線索就此中斷,欄目組的研究人員便將希望放在了小龍骨身上,希望研究其內在結構來判斷其生物種類,結果卻讓他們大吃一驚,這個居然是馬的牙齒。
《走近科學》截圖
孫正仁老人提及這個化石的來源時,表示當年有一個和他同樣目擊了龍骨的鄰居,他當時離龍骨最近,就敲了幾塊下來。
後來鄰居年紀大了他來照顧,在鄰居死前,想要感謝孫正仁,便將當年的龍骨交託給他。
也就是說,小龍骨的來源線索也就此中斷。
但是研究組並沒有放棄希望,他們去了當時遇到龍屍的地方實地考察。
而與此同時,大連自然博物館業務部主任趙永波則表示,他在這個領域研究這麼多年,一看照片上所謂的龍骨便知道,這並不是龍骨,而是鬚鯨類生物。
《走近科學》截圖
雖然照片不甚清晰,趙永波沒辦法辨認其具體的分種,但是照片還是能看出該生物脊椎上的脊突,是屬於哪個類的。
同時,趙永波也解釋了,當時照片里為什麼會有類似於龍的擺放造型。
首先,他發現「龍」的主骨旁的骨頭擺放得十分凌亂,可見這是不懂生物的「專業人士」隨意放置的。
有了這層基礎上,要去分辨那些像龍的部分便容易理解了。「龍」頭部分有凸起的長形嘴,實際上是鬚鯨的上頜骨。兩個龍角其實是拆分的下頜骨。
脊椎骨的朝向和鬚鯨的朝向則是錯誤的鏡像擺放;「龍」的前爪是鯨魚的兩個上肢,後爪則是尾骨拆分而成。
他們試圖按照這個說法的方式擺放一次,結果居然真的擺放出當年盛京時報中一模一樣的姿勢。有關於龍的存在之說自然不攻自破。
擺放圖
結語:
中國人對龍的情結實在是太深太深,所以才會對龍有無盡的想像。不管龍是否真的存在,龍對於中國人而言的精神意義遠大於其存在的意義。
參考文獻:
陸楊.中國龍圖騰文化[J].時尚北京,2012(01):223-225.
楊俊偉.龍崇拜的起源與發展[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6(01):66-68.
營口墜龍事件[J].奇聞怪事,2013(02):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