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動力搞車機,瑪莎拉蒂「本末倒置」了嗎

2020-12-14     速度周刊

在廣州車展的前夜,瑪莎拉蒂品牌之夜上,瑪莎拉蒂宣布了很多未來規劃和產品落地的時間,其中就包括了聯合騰訊開發的,一款新的MIA車機系統,同時還將要推出全新的maserati connect APP。

在這款車機發布之前,我們可以來看一下瑪莎拉蒂原有的MTC車機系統。

那是一個8英寸,有著2016年最快點擊響應速度的全彩液晶屏,但瑪莎拉蒂卻選擇在螢幕上用藍、白、黑三色填充,致使在我點入導航頁面看到綠色的起點、紅色的終點、黃色的信號標識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一塊雙色屏。

除了支持有線carplay和主螢幕圖標可編輯排列順序以外,我也找不出車機系統別的優點了,但鑒於清晰度和流暢度一直保持在一個非常高的水準,而且操作不複雜,程序層級不多,基本上任何操作2-3次點擊就可以完成,所以我對於這套車機系統的評價不算低。

但當我在發布會現場,看到宣傳圖和宣傳話術的時候,我真的是替瑪莎拉蒂捏了把汗。

首先,義大利人擅長設計和手工,對於程序不算很在行,那把軟體開發交給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來做,算的上是一個非常大膽但有效的選擇。

但是,聯想一下別的豪華品牌,包括保時捷的車機系統在內,都更注重UI介面和功能的豪華調性,寧可割捨一些互聯功能。比如瑪莎拉蒂同源的法拉利,在roma(參數|圖片)這台車型的身上,可以說是第一次引入車機系統……但即便功能突破很多,凡是試駕過的媒體都跟我說,「它車機系統所有的功能和操作設計,都在更好的把駕駛員引入到體驗車輛操控上,而並非在程序上增加車輛的可玩性。」

反觀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大量的第三方應用程式和智能語音的噱頭,似乎都已經把長續航、高品控的優點給蓋過去了,而一塊塊大螢幕也確實讓人審美上產生疲勞,也引出了「不是中控車機,就是買了個pad裝上去」的論調。

本來就被微商搞的一落千丈的品牌調性,好不容易最近靠MC20(參數|圖片)挽回了不少,如果真的推出這樣浮誇化的設計,恐怕瑪莎拉蒂真的要被自己絆下超豪華品牌的行列了。於是帶著緊張刺激和不安的心情,我坐進了實車裡,抱著批判的眼光,對新的MIA車機系統來了一次大考。

不瞞大家說,在廣州飛回上海的第二天,我就去4S店詢問了,我能否將原有的MTC車機系統換成這套新的MIA車機系統,因為它實在是,太!香!了!

我就不說主頁黑底彩標,空調字形結合的設計能讓人一眼感受到超豪華品牌的底蘊和調性,就光是上方菜單欄在顯示時間日期的同時,還設置了空調快速調節的小按鍵,就能看出來這套APP更講究的設計感和實用性,並不是一套純粹為了「多功能」而套的娃。

在APP的布局上,MIA依然選擇沿用了4個一排的矩陣式排列的主介面,和可自定義下方快捷菜單欄,同時為了容納第三方應用,在右側加裝了滑動條來方便用戶進行快速瀏覽。這樣的設計一來保證了品牌的設計風格和基調,即便是老車主換新車也不會不適應,二來程序之間空隙較大,減少了誤觸的可能性。

但這套車機系統也並不是讓我完全沒有遺憾的地方,這塊中控螢幕,實在是太小了,只有Ghibli(參數|圖片)車型上是10.1英寸,其餘車型都是8.4英寸,不過這也可能是因為Ghibli正好改款,接下來的螢幕我相信都會進行放大升級的。

至於日後即將上線的全面定製化服務和互聯app,也是我認為瑪莎拉蒂早該做的事了,2021年推出,說明在這方面它已經加快了自己的腳步了。

其實我知道很多讀者讀完這篇文章,會覺得我是在放屁,瑪莎拉蒂全系車型螢幕又小,這次新的車機系統加的功能又是自主品牌新能源車型早就用爛的那些,UI也是一片漆黑,有什麼值得吹的。其實我寫著寫著,我忽然間也覺得這其實不是一件多麼大不了的事,或者說是因為上一代車機系統做的比較差,這一次算是摸到了行業優秀水準的邊,讓我欣喜不已。

要知道,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它們是新興的產物,沒有歷史底蘊,也沒有要遵循的設計,設計方面可以肆意奔放,隨意揮灑,做好了是行業頂尖,做壞了大不了明年推翻重來。但 瑪莎拉蒂106年來的積澱是不能輕易允許被修改的,任何一次設計決策上的失誤都可能影響到品牌口碑和調性。又要保留好的,又要遵從品牌風格,又要和時代接軌,更要東西質量上佳,這才是最難做到的平衡。

最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品牌,他不思進取我們罵,他敢於改進我們也罵,那他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至少這一次,瑪莎拉蒂做出來的選擇和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優秀,我在這裡夸一句相信也不成問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hlsX3YBX2TYn2u-a8z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