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7歲看老」?這一切源於孩子對世界最初的解釋

2020-02-23     神通奶爸

壯壯本來是個快樂可愛的男孩,他1歲會走路,18個月就不再用尿布了,2歲的時候小嘴已經巴巴的說個沒完了,因此一直以來得到父母的肯定和寵愛。

但是當他3歲時,家裡有了第二個小寶寶後,他卻突然開始哼唧、啼哭,甚至經常的尿床、尿褲子,像重新回到了嬰兒時期,什麼都不會了。而這些行為其實他以前早就已經控制了。

為此,他父母很是頭疼,不明白為什麼原來很乖很可愛的孩子突然行為倒退,總是給自己製造麻煩。他們原本計劃是老大省事才要的老二,但是現在老大的退化行為卻打破了他們的計劃,使得他們忙的焦頭爛額的。

但是,在壯壯得了一場重病後,這種退化行為卻消失了。壯壯又變成了原來活潑可愛的孩子。

作為父母,你們理解壯壯的行為嗎?為什麼在有了二胎後他的行為突然出現了退化?又為什麼在一場重病後他的這種退化行為卻又消失了?

這涉及到孩子認知世界的方式,也是我們本篇文章要跟大家分享的問題。

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從前,有個老人坐在城門前 ,這是來了一個遊客A。

遊客A問到:「老人家,這個城裡的人怎麼樣?」

老人回到:「你從哪裡來?」

遊客A說:「從上面C城來。」

老人又問,"那你覺得那個城市裡的人怎麼樣"

遊客A說道:「別提了,那個城市裡都是小偷,我的錢包都被偷了!」

老人說到:「這個城市也一樣。」

第二天,又來了一個遊客B,也是從C城來的,也問了老人同樣的問題,老人也問了他同樣的問題,遊客B回答道:「C城的人太好了,拾金不昧,我錢包掉了,被人撿到後又完好無損的還給我了!」

老人最後也回答了同樣的話:「這個城市也一樣!」

遊客A、遊客B都在C城呆過,但是他們得到的結果卻不一樣。他們有一個說謊了嗎?沒有,他們只是從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了同一個世界。

我們眼中的世界都不是客觀的世界,都是我們想像中的世界。每個人眼中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我們只選擇我們想看到的世界。這也是為什麼老人說「這個城市一樣」的原因。城市是不一樣的,但是人的認知觀念是保持一致的。

自私自利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自私自利的。

充滿愛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充滿愛心的。

道德敗壞的人看到的世界也是道德敗壞的。

……

你有什麼樣的認知觀念,你就會看到什麼樣的世界。也就是說,客觀世界只是誘導因素,真正確定我們看到什麼的是我們頭腦中已有的認知方式。

而我們的認知方式的形成主要就來自童年,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說「3歲看大7歲看老」的原因,因為認知觀念一旦形成,將影響我們的終生。

兒童的認知方式的形成

兒童是如何認知我們這個世界,然後形成初步的認知觀念的?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最初形成的認知方式相當於奠基,將決定以後的認知世界方式,而從世界中獲得信息又會反過來強化這種認知觀念。

舉個例子,你可以回憶一下你最早的記憶,它通常就隱藏著你對這個世界的初步認知。有的可能會記得自己小時候特別窮,吃不上飯,那麼這樣的孩子長大必然會珍惜糧食,無論他現在過得多麼富有。

對於孩子來說,他們認知方式的建立主要受兩方面影響:

1、外在環境:父母的教育

認知方式本質就是對環境的解釋,而這種解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在著環境中生存不得得來的,因此認知方式的形成是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對於剛來到世界不久的孩子,他們不具備特別的認知方式,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特別複雜的認知方式。而且由於兒童的早期主要是父母構成了他的周圍環境,因此父母也就成了他們認知方式建立的導師。

父母創造的教育環境為兒童認知方式的建立提供了溫床,不同的環境就會建立兒童不同的認知方式。

2、內在因素:智力、經驗

但即使同樣的教育環境也不一定能培養出同樣認知方式的孩子,因為認知方式的形成不僅僅是環境作用的結果,還跟孩子本身具備的智力、經驗密切相關。

因為兒童的智力、經驗不足,這使得他們感受世界的能力很強,但是解釋世界的能力卻很弱

對於壯壯父母更多照顧2寶的表象,有兩種解釋,一種是父母真的更愛2寶,第二種是2寶更需要照顧,所以父母不得不這樣做。對於成年人,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採集多個樣本信息從而判斷到底什麼原因。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智力、經驗不足,也就使得他們的解釋能力不足,他們只感受到自己獲得的愛更少了,因此本能的就覺得父母更愛2寶,是2寶多走了媽媽的愛。

而2寶之所以能獲得更多的愛,就是因為他們生活不能自理,於是想當然的,他就會認為:如果他不能照顧自己,爸爸媽媽就會又疼愛他,於是他出現了行為倒退,開始尿床尿褲子。

為什麼在一場大病後,他所有的退化行為消失了呢?

因為在大病期間,爸爸媽媽耐心的照顧他,這讓他認識到爸爸媽媽依然還愛著他,於是他對失去爸爸媽媽愛的焦慮得到了緩解,行為也就恢復了正常。

兒童初步建立的認知方式是從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重在自己的感受,具有簡單直接的特點。

他們沒有那麼多的彎彎繞繞,就是從自我感受出發,看到什麼就會想到什麼,甚至因果顛倒。不像成人那樣多角度的換位思考,可以進行抽象的分析總結。

比如父母為孩子準備了一次盛大的生日宴會,但是其中卻發生了一件小事,媽媽把他想吃的一塊巧克力給了2寶,那麼他可能不記得這次盛大的宴會,而只記得媽媽分巧克力這件事,因為這件事帶給了他更深的情緒感受,以此他會覺得媽媽更愛2寶。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父母一定要注意,可能你苦心營造的環境沒有影響孩子的認知,反而忽略的一件小事,甚至不經意的一句話卻對孩子產生了深遠的認知影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d3cc3AB3uTiws8K8T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