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小技巧,讓孩子掌握自我反省的高級思維能力,自動調整行為

2020-03-20     神通奶爸

自從我閱讀了很多心理學書籍後,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我之所以如此關注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教育孩子歸根結底是要改變孩子的認知,只有孩子從認知上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們才會改正自己錯誤。相反,如果孩子無法從自我認知上認識到自己的問題,他就不會真正的接受父母意見,做出改變。即使改變,也是陽奉陰違。

舉個例子,這兩天我在教女兒背古詩,女兒犯了與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犯的毛病,就是小動作特別多,不專心。讓她自己背的話,一首詩差不多要背一個小時才記住。而如果我陪著她背,半小時基本就可以記住。於是我就提醒她:「你背詩有三種選擇:一是被我又打又罵的逼著背;二是自己磨磨唧唧的背;三是自己麻麻利利的趕緊背完,你覺得哪種方式好?」孩子肯定的說第三種好,然後我就接著提醒:「你也覺著第三種好,那你是不是把你背詩時各種磨嘰的小動作收斂下,集中注意力趕緊背?」孩子點點頭,於是背的時候就相對專心些了。

這就是自我反省的力量。孩子會更加理智的看待自己的行為,從而對行為做出調整,做出恰當的行為。

這個教育過程不用父母說教,講一通正確無比的大道理,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批評教育他們,結果往往反而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越說越不聽。我們只需要引導孩子進入自我反省狀態,自然而然的孩子就會修正自己的行為,這不就是我們想要的教育結果嗎?

這就是為什麼我特別關注如何培養孩子建立自我反省能力的原因。

什麼是自我反省

要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首先要認識什麼是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是指指檢查自己的思想行為,檢查其中的錯誤。它包括兩個重要的部分: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自我觀察是指對自己的感知、思維和意向等方面的覺察;自我評價是指對自己的想法、期望、行為及人格特徵的判斷與評估,這是自我調節的重要條件。

一、自我覺察

只有人們做到了自我覺察,跳出當事人的角度,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上,人們才能進行理智的自我評價,進行自我反省。否則,如果人們一直沉浸在當事人的角度,人們就容易被情緒所控制,思考就比較狹隘,容易做出衝動決定。

對於絕大多數缺乏自我反省的人來說,他們不是缺乏自我評價的能力,而是沒有做到第一步:無法自我覺察,因此他們也就缺乏了自我評價的能力。

舉個例子,很多父母在打罵孩子之後又後悔,為什麼?因為他們有自我反省的能力,在打罵孩子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自我評價,認為這樣不好,因此開始後悔。但是後悔為什麼當時還要這麼做呢?就是因為當生氣的時候他們喪失了自我覺察的能力。假如他們這時候跳出了當前人和事,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他們就會知道自己現在有多愚蠢,就不會再犯這種錯誤了。

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就必須要提高孩子的自我覺察能力。孩子越是能隨時的跳出自我,就越容易進入自我察覺,進行自我評價。

二是自我評價。

但是光有自我覺察也不行,還需要有自己的一套道德規則標準進行評價。假如自己的內心沒有標準,人們又怎麼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怎麼判斷對錯呢?

還是以打罵孩子為例,對於那些認為打罵孩子不對父母,當他們事後進入了自我覺察,評價自己的打罵行為時,他們會後悔,認為這樣傷害了孩子。但是對於那些認為打罵孩子是正確的父母,他們就不會後悔,並且認為打罵是正確的,下一次繼續。這就是自我評價依靠的內在標準不一樣產生的評價結果。

因此,要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就要幫助孩子內化正確的道德規則標準,建立正確的評價體系。

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自我反省

自我反省涉及兩個方面:自我覺察和自我評價。對於如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評價體系,這牽扯到父母日常的道德規則教育、價值觀等,其實大多數父母教育都已經包含這一點了,我這裡就不多說了。我主要說下如何引導孩子進入自我覺察。

1、提問題,引導孩子思考

對於孩子來說,單純依靠孩子自己來自我覺察是有難度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7歲以下的孩子,他們側重於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足夠的換位思考能力,當然也就很難做到主動的從第三者角度看待自己,因此要想讓孩子進入自我覺察,必須要依靠父母的引導。

父母可以運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思考。切記說教,噼里啪啦的說一大堆。

比如孩子遇到問題膽小怯懦,不敢嘗試,我就問孩子:「你還記得上一次玩爬假山的遊戲嗎?上一次一開始你也不敢去嘗試,但最後你爬過去後,是不是感覺困難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孩子經驗有限,很多時候只是啟迪思考還不夠,父母需要預先做好鋪墊,告訴孩子可能的結果,不然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將來可能發生什麼。

比如孩子寫作業時磨磨唧唧的,父母如果簡單的問:「你這麼磨磨唧唧的會有什麼後果?」孩子可能就無法回答。假如父母提前說好可能的結果,讓孩子在預測可能的結果,孩子就知道了。

2、用形象化的語言

對於孩子來說,特別是年齡幼小的孩子,他們不擅長抽象思維,而是擅長形象思維,而自我反省又是一項高級的抽象思維能力,因此父母必須要轉化表現形式,用形象的語言表達,而不是抽象的語言教育孩子。

比如我在引導孩子認識勇敢和膽小時,一開始用抽象的語言向孩子解釋每個人內心中都有勇敢和膽小,但是面對困難時,有的選擇了勇敢,於是他克服了一個個困難,最終成功;而有的人膽小,遇到問題就退縮,結果什麼都幹不成。孩子儘管在我多次講解下也能聽明白,但是聽的懵懵懂懂的。後來我換了一種方式,告訴她:你的心中有一個膽小的兔子小白和一隻勇敢的小狗大黃,每當遇到問題時,小白跑出來時,你就變得膽小了;如果大黃跑出來,你就變得勇敢了。你是願意讓小白出來還是大黃出來呢?這樣孩子很輕鬆的就能理解了。

3、固定的場景下的自我覺察

儘管我們之前說了,讓孩子主動的進入自我覺察很難,但並不是沒有辦法。我們可以把一些類似的場景統一建立一個模式,然後設立一個觸發物,把觸發物放到顯眼的地方,孩子一看到就容易激發他們的自我反省。

比如勇敢和膽小建立一個模式,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建立了小白和大黃的自我反省,只要孩子一遇到膽小怯懦的時候,我們只要提簡單的詞彙「小白出來了?」孩子就迅速的進入了自我反省。再進一步,我們可以給孩子袖子上貼一個黃色的圖案代表大黃,孩子一看到就回明白怎麼回事,就自動的進入了自我反省模式。

總結

自我反省能力是一項很多成人都不具備的高級思維能力,具備了自我反省能力的孩子,就像給自己假裝了導航儀一樣,會積極的進行自我判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會更加理性,做出更加正確的判斷。因此,父母非常有必要學會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我反省能力,這將讓孩子受用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aSzHnEBiuFnsJQV-Z0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