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晚,在英國倫敦國家歷史博物館舉辦的2019英國國際野生動物攝影師大賽(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以下簡稱WPY)頒獎典禮上,來自中國青海省的兩位攝影師鮑永清和樊尚珍引起了極大關注。
因為近20年來,中國只有少數幾個攝影師獲過這項賽事的單項冠軍,此次中國攝影師第一次獲年度總冠軍,青海省攝影師鮑永清獲此殊榮,樊尚珍獲得一個單項冠軍和一個提名獎,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攜夫人親臨頒獎晚會,祝賀獲獎攝影師。
鮑永清獲獎作品《生死對決》
樊尚珍作品《雪域精靈》
樊尚珍這幅作品還獲得提名獎
英國野生動物攝影年賽是由英國BBC《野生動物》雜誌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於1964年聯合創辦,其目的是為了通過攝影讓更多人關注自然及野生生物保護。
已成為全球規模和影響力最大、國際野生動物攝影領域最具權威性的一項頂級賽事和環保活動。
值得欣喜的是,此次三幅獲獎作品來自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這反映了青海省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良好的生態環境。
光明日報稱,這次獲獎的契機,必將為青海省正在實施的國家公園示範省的建設起到一定宣傳作用,在青海引起野生動物攝影熱潮,這對於尚處於起步階段的青海野生動物攝影來說,無疑是在國際舞台上發出的第一個聲音。
大賽分為成年組和青少年組,涵蓋了「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兩棲動物和魚類」「無脊椎動物」「植物」等數十個類別,其中青少年組還增加了用手機拍照的組別。
鮑永清這張照片,厲害在哪兒?
再來看看這張「年度最秀」的照片。
據了解,鮑永清這張獲獎照片英文名為「The Moment」(瞬間),拍攝於青藏高原,照片中一隻藏狐正在追捕一隻喜馬拉雅旱獺。
這隻旱獺顯然突然出現的藏狐嚇壞,扭頭就準備跑,鮑永清捕捉住了旱獺吃驚的表情和這極具畫面感的一幕。
但其中文名「生死對決」,無疑更加貼切。旱獺看上去簡直嚇壞了,五指張開,嘴巴大張。而旁邊的藏狐好像隨時會撲上去。
《生死對決》局部圖
評審團主席羅茲·基德曼·考克斯(Roz Kidman Cox)在新聞稿中說,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通常被稱為「世界的屋脊」,來自該地區的攝影作品已經很少見。
「但是要捕捉到一隻藏狐和旱獺之間如此有衝擊力的互動——它們是高海拔草原地區生態系統的兩個主要物種——是非同尋常的。」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麥可迪克森爵士(Sir Michael Dixon)則告訴媒體:「這張引人入勝的照片抓住了自然界終極挑戰的瞬間:為生存而戰。」
消息傳回國內後,幽默的網友們看著照片,則腦補了更多畫面:
受驚的旱獺,和兇猛的藏狐,仿佛像極了生活與我的關係......
「啊啊啊啊啊啊啊!幹什麼玩楞你!!!」
資料顯示,鮑永清,藏族,青海湟源人,中國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理事長兼首席生態攝影師,青海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青海省野生動物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
據英國《每日郵報》,鮑永清在拍下這張照片前,已經在當地觀察這兩隻生物許久,他說,畫面中的旱獺其實早在1小時前就已發現藏狐存在,並向其他同伴發聲示警,惟藏狐一直躺著不動,讓它最終放下戒心走出洞外尋找食物。鮑永清說,就在旱獺離開安全洞穴的時候,藏狐突然翻身而起沖了過去,而旱獺也祭出閃電般的快速反應,接下來的一刻就這樣被記錄在照片上,成為永恆的瞬間。
鮑永清此前還獲得過2016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賽中國區自然類一等獎,作品《對峙》同樣出現了旱獺吃驚的身影——
鮑永清當時介紹稱:「藏獒被譽為犬類之中的王者,生活在草原上的藏獒野性尚存;
偶然的機會,遇到藏獒捕食喜馬拉雅旱獺,藏獒垂涎三尺,圍著旱獺,伺機尋找下口的機會,拍攝時心情糾結,既擔心小旱獺的安危,又想看到這場對峙的真實結果。
好在聰明的旱獺趁機鑽入洞穴中,躲過這場殺身之禍,很難忘的一段拍攝經歷。」
其他獎項部分獲獎作品一覽
少年組方面,來自紐西蘭的14歲攝影師克魯茲·埃爾德曼(Cruz Erdmann)在印度尼西亞萊姆貝海峽(Lembeh Strait)的一次夜間潛水中拍攝的虹彩大鰭礁魷魚的水下照片,贏得了比賽的另一個最高獎項——「年度年輕野生動物攝影師」稱號。
能夠在水底下清楚拍攝到虹彩大鰭礁魷魚夜間發光的模樣需要很高的攝影技術,埃爾德曼說:
「你潛水的時候必須非常小心,不能攪和到水底的塵土,否則你拍的照片會布滿雜質,我當時全身靜止不動,也沒有踢水,所以照片非常清晰。」
鳥類攝影
攝影師里卡德森花費三年才拍攝到這張照片,他在老鷹通常會降落的地方小心的放置了一段樹枝,老鷹一飛下來就觸動照相機和閃光燈。
他說:「老鷹已經習慣了閃光燈,也不會害怕閃光,我覺得他們可能還很喜歡被拍照。」有時候也會拍到烏鴉降落的照片,但那並不是這位挪威攝影師尋找的。
攝影師作品集類
南極洲東部的埃克斯特倫冰架(Ekström Ice Shelf)上,攝影師Stefan Christmann拍到了超過5000隻的皇帝企鵝擠在一起取暖的一幕,他們是孵育雛鳥的雄性企鵝,而雌性企鵝出海捕食去了。
城市的野生動物
查理為《國家地理雜誌》拍攝世界各地的老鼠,這群老鼠居住在紐約曼哈頓華爾街附近。
他們住在圍繞著一棵樹的金屬底盤底下,到了晚上老鼠從縫隙中出來,到附近酒店外的垃圾堆里找食物,查理在樹下裝設了照相機,用遙控器在數米之外啟動快門拍照。
查理說:「鐵格柵圓盤底下的這群老鼠大約有30隻,在我拍攝的三天期間他們都習慣了我的存在,甚至還有一隻老鼠站到了我的腳上。」
無脊椎動物
哥斯大黎加的這群螞蟻不在地底或樹上築巢,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築巢,攀附在幾根樹枝之間,無樹枝的螞蟻組成一個巢穴,裡面有許多通道和保護蟻后和養育幼蟻的房間。
攝影師克羅納爾說:「差不多每一天他們都會重建自己的巢穴,螞蟻築的巢穴散開來,他們帶著幼蟲穿越熱帶雨林,第二天又在150米遠處組成新的巢穴,這個螞蟻巢穴很漂亮,我覺得有點像一個皇冠或是教堂。」
黑白攝影
每年大賽都一定會有震懾人心的黑白照片。這張野牛的照片是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拍攝的,大雪中野牛用臉部來回摩擦雪地,這樣才能吃到被雪掩埋在下面的草。
攝影師馬克斯·沃說:「我試著調慢快門速度拍照,我認為這可能是這張照片成功的關鍵,降雪變得模糊,我等到野牛抬起頭來的時候快速照了幾張。」
自然環境中的動物
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群藏羚在被白雪覆蓋的庫木庫里沙漠上留下足跡。
藏羚棲息在海拔5500米高的青藏高原,這裡溫度最低達零下40度。攝影師樊尚珍說:「成群的藏羚喜歡到從積雪中暴露出來的沙灘上,因為那裡最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