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刷屏:逆天黑科技,全世界側目!中國製造揚眉吐氣

2020-01-11     環球速讀

01

這是一個打火機,實際上它是一把剃鬚刀;這是一隻皮鞋,實際上它是一個電吹風……

這是周星馳電影《007》的經典台詞,用在阿里巴巴身上也頗為合適:這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實際上它是一個科技公司。

今天,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阿里雲榮獲兩項國家大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這是網際網路公司首次同時獲評兩大國家科技獎。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原來,你是這樣的阿里!

要知道,國家科學技術獎由國務院設立,是我國最高級別的科技獎項,過往的獲獎者包括袁隆平、屠呦呦等著名科學家,以及載人航天、三峽工程、青藏鐵路等國家戰略工程的科學家及團隊。

一石激起千層浪,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這等於從國家的層面,對一項技術、一個科技企業的極大肯定!

這還僅僅是阿里雲收穫的榮譽之一。就在不久前的11月22日,中國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阿里雲創始人王堅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是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今天的阿里巴巴,已經不是過去那個草莽創業的電商平台,而是一家更多靠技術驅動的科技企業。

阿里雲榮膺巨獎說明:中國的民營企業,再不是就會搞一些傻大黑粗產品的憨憨,民營企業的科研力量,正在逐漸成為國家科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開始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引擎」。

阿里雲的成功也讓阿里乃至所有中國民企認識到:科技年代,技術紅利必將轉變為業務紅利,今後,做技術將是一條更好的路,甚至可能是未來唯一的路。

02

有人或許要問:阿里雲,是什麼東東?

各位看官,可別小看雲計算。要知道,雲計算能力是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時代的基礎設施,相當於大數據時代的「水電煤」,地位極為重要!

以這次阿里雲獲獎技術之一為例,是「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雲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春運搶票、秒殺、春晚、雙11、跨年,這些世界級流量洪峰,之所以扛得住、沒有宕機,主要靠它!

1、正因為有了阿里雲技術,天貓才能一次一次刷新雙十一的成交記錄。

2011雙11給技術團隊留下了午夜驚魂般難忘的回憶:系統性技術問題,使大量商家可能出現超賣。

次年,天貓以雲計算為「塔基」,為電商及電商服務商提供IT基礎設施。

2018年的雙11期間,阿里雲上新增調用的彈性計算能力累計超過1000萬核,相當於10座大型數據中心,創造了「脈衝計算」的新紀錄。

今年阿里巴巴更是首次將雙11核心交易系統,100%運行在阿里雲上,用公共雲支撐全球最大規模的在線交易。

雖然今年的雙11再創新紀錄,訂單創立峰值達到54.4萬筆每秒,最終交易額為2684億元,但在阿里雲的支撐之下,天貓安然度過了全球最大的流量洪峰和交易洪峰。

2、正因為有了阿里雲技術的加持,你才能暢快地在12306搶票。

2015年1月,12306把車票查詢業務放到了阿里雲上,春運高峰期間,阿里雲承擔了12306系統中75%的流量,以往搶票期間系統癱瘓的情況大為改觀。

3、阿里研發的城市大腦,也是基於阿里雲技術,開發出來的。

簡單來說,把城市大腦跟特種車輛連接在一起,比如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當特種車輛出現以後,大街上看似全部都正常的紅綠燈,其實,都已經被「大腦」調整過了。

最後的結果是:這些特種車輛到達現場的時間,被縮短了50%,縮短的時間都成為了救命的機會。

4、現在,阿里雲已經成為雲計算領軍者,打破了美國公司的絕對統治,與亞馬遜AWS、微軟雲穩居雲計算世界前三強。阿里雲在亞太市場排名第一,份額超過亞馬遜和微軟的總和。

2015年,在計算界的奧運會 Sort Benchmark 中,阿里雲計算100TB數據排序只用了不到7分鐘,把 ApacheSpark 之前創造的23分鐘世界紀錄一下子縮短了一多半。

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說:「飛天雲作業系統是一朵完全自研的雲,也是中國唯一自研的雲。」他表示,阿里雲可以承載阿里巴巴這樣萬億規模的核心系統,是全球第一個做到的。

可以說,阿里雲支撐了整個阿里系生態的技術,正是因為有了雲計算碾壓式地加持下,阿里生態不可阻擋的發展壯大,短期內催生諸多創新運用,比如降低金融門檻(螞蟻金服)、建設智能骨幹物流(菜鳥)、開創新零售時代(盒馬)等等。

5、對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使用阿里雲的產品以及一系列開源項目幾乎已經成為了必選項,不需要自己買昂貴的伺服器,不需要設計資料庫,不需要考慮調度,世界最頂級的雲計算系統隨時為你服務。

可以說,馬雲提出的「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正在轉變為技術輸出與賦能,讓信息化的門檻大幅降低。

「雲跟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電是一樣的,」張建鋒說,雲也會改變各行各業,同樣各個企業也不需要自建電廠。

曾經,在晶片領域,我們面對美國壟斷只得眼睜睜地沉默;曾經,在作業系統領域,我們面對美國的背影只能艱難追趕。

但是在雲計算這片土地上,中國人用了十年時間造出的全球第三、亞洲第一的阿里雲,在世界的版圖上奪下了堪稱廣袤的一片疆土。

6、當然,阿里雲計算只是一個起點,現在,阿里巴巴在AI、晶片、量子計算、區塊鏈、IoT等前沿技術領域也全面開花,成為了全世界最具創新力的科技巨頭之一。

算法:DT時代的「生產關係」;

大數據:信息社會的「生產資料」;

算力:網際網路世界裡的「生產力」;

晶片:矽基世界的底層大陸;

機器學習:人類未來的「新進化論」;

量子計算:量子力學的頂層應用;

作業系統:萬物互聯的大腦與神經網絡;

區塊鏈:從信息互信網到價值網際網路的過渡。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原來阿里巴巴已經這麼硬核,在未來一二十年最重要的技術板塊上,都卡准了位置!資料庫、AI、晶片、量子計算、區塊鏈、loT等,拿獎刷紀錄簡直家常便飯:

在資料庫領域,阿里自研的OceanBase打破了資料庫基準性能測試TPC-C九年未破的世界紀錄;

在AI領域,阿里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人工智慧公司,阿里AI每天調用超1萬億次,服務全球10億人;

就算在自稱「萬里長征第一步」的晶片領域,阿里巴巴也推出了擁有全球最強推理性能的AI晶片含光800……

阿里巴巴,無疑已經成為今天中國民營企業中技術布局最廣、技術積澱最深的公司!

03

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阿里雲的發展歷程,在相當程度上預示著中國民營企業質變的普遍路徑。

現在,中國民營企業,越來越重視對科技的投入。以阿里巴巴為例,在38位合伙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技術出身。

在六萬餘名科學家、工程師中,有10多位IEEEFELLOW、30多位知名高校教授,是頂級科學人才數量最多的中國科技公司。

有一個浪花,可以折射出整個大海。阿里「蝶變」的邏輯,正在越來越多的中國民營企業身上上演。

中國民營企業發軔於草莽,在全球產業鏈中長期處於低端。但近些年,我國民營企業正在發生從小到大,又從大到強的質變。

在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的科技競賽中,我國民營企業正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引擎」,同時與「國家隊」打好組合拳,助力中國科技立足世界。

今天,阿里的科技進步,只是中國民營科技企業發展一個縮影;阿里的榮光,只是民營科技企業不斷升級、步步登頂的絕佳代言!

放眼未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中國民營科技企業:

你手機一定會用上華為的、出門一定會用支付寶、打車一定得用滴滴。

你用的家電是美的,坐的電動車是比亞迪,用的筆記本電腦是聯想,即使開挖掘機,也是三一重工。

你家裡的智能家居是小米,未來萬物互聯,它要連接的也是華為5G,應用的也是馬雲的雲計算。

是的,朋友們,擁抱我們的國產吧。當前,中國民營科技企業開始更加重視智慧財產權、更加重視研發創新,正在向著產業鏈的更高處奮進。這十年,將是國產鳳凰涅槃的十年!

是的,朋友們,放飛我們的自信吧。有志者,事竟成,臥薪嘗膽,百二秦川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吳。正是因為這爆棚的民族自信心,中國民營科技企業才變得越來越強。

是的,朋友們,拿出我們的努力吧。中國13億人民,我們13億人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我們就是偉大祖國!

阿里加油!中國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A6hslG8BxtCz63RLrBX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