綾羅綢緞,一樣的絲線,不一樣的美

2019-07-30     中華人APP

細細的絲線,自蠶繭中抽出,在巧手的匠人手中,經天緯地,花樣頻出,變幻出綾、羅、綢、緞……一樣的絲線,不一樣的美。

綾羅綢緞泛指各類精美的絲織品。它們的不同點在於其編織方法

常見的編織方法有三種,分別是平紋、斜紋和緞紋。各種變化組織、聯合組織、複雜組織、提花組織以這三種為基礎進行變化和組合,被稱為"三原組織"。

由經線和緯線一上一下相間交織而成的組織稱為平紋組織。因平紋組織的經緯紗線每隔一根就交錯一次,因此相同根數的經緯紗排列面內,交織次數最多,紗線屈曲最多,浮長線最短。使織物堅牢、耐磨、硬挺、平整,但彈性較小,光澤弱。由於經緯紗交織次數多,紗線不易靠得太緊密,因而織物的密度一般不會過大。

經組織點(或緯組織點)連續成斜線的組織稱為斜紋組織。斜紋織物與平紋織物相比,在組織循環內交織點較少,有浮長線,織物的可密性大(也就是斜紋織物較平紋織物而言,經、緯紗密度可大些),織物柔軟,光澤較好,堅牢度不如平紋。

緞紋組織是每間隔四根以上的絲線發生一次經線與緯線的交錯,且這些交織點為單獨的、互不連續的、均勻分布在一個組織循環內。緞紋織物表面平整、光滑,富有光澤。正反面外觀不同,各自呈現一種紗線。 因為較長的浮線可構成光亮的表面,它更容易對光線產生反射,特別是採用光亮、捻度很小的長絲紗時,這種效果更為強烈。

斜紋為綾

綾是以斜紋組織為基本特徵的絲織品,可分為素綾和紋綾。素綾是單一的斜紋或變化斜紋織物,紋綾相比素綾則是多了單層暗花的織物。綾質地較為輕薄,光澤柔滑,歷史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唐宋時已用作官服的主要面料,當時稱之為"綺"。有文獻曰:"綺,欹也。其文欹斜,不順經緯之縱橫也。"所以,綾最大的特點是斜織

綾之織造結構

從唐代開始"綾"進入了一個全盛時代,這個"盛世"一直維持到"緞"的出現。唐綾有多盛行呢?當時的綾不僅有各種織造方式和眼花繚亂的紋樣,而且只要能生產絲織品的地方都在出產綾然後上貢。光"綾"的名字就可以分成以產地命名、以紋樣命名、以工藝命名等等多種。

綾類實物

絞轉為羅

羅是採用絞輕組織使經線形成明顯絞轉的絲織物。運用羅綢織法使織物表面具有紗空眼的花素織物統稱羅。在唐代,浙江的越羅和四川的單絲羅均十分著名。其中單絲羅表觀具有均勻分布的孔眼——後來稱為紗。羅為純蠶絲織物,質地緊密結實,紗孔通風透涼,穿著舒適涼爽,網眼多多卻排列有序。羅所制之衣多有朦朧仙境之美感,故適做夏季服飾

羅之織造結構

羅類實物

平紋為綢

綢是採用平紋組織或變化組織,經緯交錯緊密的絲織物。其特徵為綢面挺括細密,手感滑爽。明清以來綢成為絲織品的泛稱。我們知道綾羅綢緞四姐妹均為絲織物,可"絲"卻偏偏只愛上了"綢",俗稱"絲綢",不過現在又習慣把綢與緞聯繫起來作為絲織物的總稱"綢緞"。

綢之織造結構

綢類實物

緞紋為緞

緞是採用緞紋組織或緞紋變化組織,外觀平滑、光亮、細密的絲織物。鍛織物最早見於元代,明清時成為絲織品中的主流產品,它是絲綢產品中最為絢麗多彩,工藝水平最為高級的大類品種。其特點為平滑光亮,質地柔軟,花型繁多,色彩豐富,紋路精細,雍華瑰麗。最常見的分五枚緞和八枚緞。

緞之織造結構

緞類實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uS1QmwB8g2yegNDdmDh.html






乾隆戒煙軼聞

2019-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