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帛書本:"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後之相隨,恆也。"
老子告訴我們,所有的條件都是互相比較才出現的。我們不要認為這個條件是永恆的,您追求一個永恆的標準是沒用的。
老子說"高下之相盈也",意思是"高"和"低"只是相對而言。
舉個例子,我的老家瀋陽鐵西區有一個地方叫高樓。因為剛改革開放的時候,在我們這裡有一棟十幾層的樓,是絕對的高樓。很多人都特意坐公共汽車去看,像看景觀一樣。而現在,一棟普通的居民樓都能蓋到三十層,甚至更高,所以相比較而言,鐵西區那棟高樓已經完全不顯得高了。
高和低是相對的
所以,高下是相對出現的;條件一變,參照物一變,整個名稱就變了。
"音聲之相和也","音聲"和我們現在常說的"聲音"不太一樣。在古代"聲"和"音"是兩個詞,它們所描述的東西不同。"音"是指單獨的聲響,比如說敲一下鍾——"當",這就是"音";而"當——當——當——",幾個音組合在一起,有高低的時候才叫聲。再引申到我們常說的音樂的"樂",是指把"聲"再組合起來,組合成連起來的音符。所以,音、聲、樂這三個字,在古代的含義是不一樣的。
音聲相和
古代漢語特別講究,每一個字都各有所指。"音聲之相和"的意思是,沒有單個的"音"就沒有組合成的"聲",所以它們是互相依託而存在的。意指,每個事物都是因為有其他事物的支撐而存在,不可能獨立存在。
"先後之相隨,恆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前邊和後邊也是相比較、相跟隨,放到一起而產生的,這種狀態是永恆的。您說您跑步快,跑一百米用了十幾秒,可是人家不到十秒就跑下來了,您說誰快啊?當然是人家快。所以相比較的事物出現了,您就不叫快了。那您說不到十秒就快嗎?跟獵豹比起來,這個速度就太慢了。所以,有比較才有高下和先後,如果把參照物拿掉,就沒有這個標籤了。
跟獵豹比起來,短跑運動員的速度就太慢了
老子為什麼要來回講這個道理呢?這是大有深意的,他一直在做鋪墊,告訴大家不要追求這些名相,要忘記它,因為它是相對出現的。您自以為沾沾自喜的標籤,就永恆存在嗎?老子告訴我們,世界上所有我們追求的名譽、大家對您的稱讚,都是一種暫時的標籤,如果我們追求這種虛名的話,就會喪失智慧,走向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