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星超級文明已經存在了幾千萬年上億年!我們還差的遠呢!

2020-03-30     喜馬拉雅

來源丨喜馬拉雅的精品課《劉慈欣的思想實驗室》

編輯丨凱萌

人類早就已經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開始觀察宇宙中所存在的奧秘,所以天文觀測肯定是少不了的手段之一。

我們天文觀測的手段現在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那麼我們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或者什麼可能會對我們臨近的星系裡面是否有外星文明,或者是有生命給出一些特定的一些回答,能夠有一些證實或者證偽的這樣的一個結論。

觀察我們生存的世界

看看我們這個周圍的世界,就讓我們對自己和外高等外星文明之間的這種交流會感到很絕望的。我因為我們周圍的任何的其他物種,小到像螞蟻、昆蟲,大到甚至像貓啊、狗啊這樣的,你讓他理解我們人類的,基本上是不可能得,很難得。

即便是最接近於我們智慧的,像大猩猩,像這個海豚啊這些十分聰明的物種,你就是讓他和我們進行實質性的就是同一文明層面的交流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們真的遇到那種超級文明的話,情況可能是一樣,不是說我們能不能和對方交流的問題,而是說我們根本就沒有交流的資格,就像螞蟻沒有和我們交流的資格一樣,或者是一個更可怕的前景是我們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個超級外星文明的話,我們根本沒有能力去辨別出他是有智慧的,因為他的智慧太高了,讓我們看到他根本沒有智慧。

就像螞蟻看著我們人類沒有智慧一樣,我們的一切行為在螞蟻的眼中是根本不是智慧的行為。所以說這個確實是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嚴峻的一個挑戰吧。

我們現在可能這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因為在我們平常的想像中,我們同一個有智慧的文明,不管他的智慧有多高,交流是有可能的,也可能不太好互相理解,但是我們總能互相交流,這是一種人類中心論的一種自信。這種真正的外星超級文明降臨的時候,這種自信可能會被很殘酷的打破的。你根本沒有任何交流的資格。

地球文明的特徵

它分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從遠距離看,一個就是從近距離看,遠距離的特徵可能很有限的,首先就是說地球文明曾經在一個相當長的階段,也不算長的階段吧,發射出大量的電磁波。


開始是語音,承載著電磁波,後來還發射出這個電視信號,從那個納粹辦的那屆奧運會開始。但是到後邊的話又發生情況又發生變化了,隨著我們信息時代的到來,光纜的大量使用,人類向太空中發射的電磁波反而慢慢減少了,可能未來會還可能還會越來越少,這是一個特徵。

另外可以從地球大氣的光譜裡面觀測到,這個地球工業文明燃燒這個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一些痕跡。包括大氣成分的變化等等的,這些都是一些從遠距離能看到的特徵,如果近距離看的話,那個特徵就很複雜了。

因為我們現在很難,因為這個他發現什麼樣的特徵和這個外星文明本身的性質是有關的。很可能有些人類文明的特徵在這個外星文明的眼中根本就不算什麼特徵,可能他們自己也有那些東西很平常。

而有些我們認為很平常的因素,可能在外星文明的眼中就變得很不尋常,這個你比如包括我自己寫過的,很可能對於一個思維是透明的外星人來說,那麼我們之間的這種思維狀態,這種交流狀態就變得十分奇特了,十分不可理解了。至於哪一個能成為被外星人所明確選擇出來的特徵,這個我們現在確實很難想像,

至於和那種高超級文明的那種接觸,那種能控制著巨大能量的那種已經進化了幾千萬年甚至上億年的超級文明的接觸,我們才進化幾十萬年上百萬年和他們接觸的話,交流反正據我的想法是完全不可能的。

至於合同等文明的交流,那個我認為最初的交流可能就像你說,就像人們以前常想的那樣,是一些宇宙中一些宇宙規律中具有共性的東西,當然最有共性的東西就是數學,然後是宇宙中普遍存在的這種氫原子的結構等等。

因為在那樣遙遠的世界,一個遙遠的文明,他們的人文,他們的情感,那是我們完全無法想像的,可能這方面的交流肯定要放到相當後面的才能進行,而且要經過一個漫長的階段,雙方才能互相理解。

到如今,也有很多這方面學科的開放,為了讓大家都能對這個方面感興趣,學校也開設了許多展覽,這些都能在知識中讓大家互相交流。

關於主播與課程:

劉慈欣,第一個獲得世界科幻文學最高獎「雨果獎」的亞洲人,連續12次獲中國科幻文學創作最高獎「銀河獎」,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其作品《三體》三部曲邁入世界科幻小說經典之列。

其影響力不局限於虛構作品中。2018年,劉慈欣獲得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霍金、NASA、庫布里克的技術顧問也曾獲得克拉克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gBjMnEBfwtFQPkdEycb.html


我算是看透了

202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