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症怎麼治?多動,坐不住?用這一招

2019-05-17   蜜糖罐

近年來,ADD(注意力缺失)及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愈來愈多,這些過動兒,常被標籤成不聽話、行為問題多的孩子。

研究指出:ADHD孩子的大腦有四區,較正常孩子小;但ADHD的成人和正常人就無此差異,可見ADHD孩子分心不是故意,也不是教養問題,而是大腦發育較慢。

教過動的孩子,不是嚴格管教就有效

記得多年前,我曾經治療過一個過動的小男生,在互動過程中,孩子竟然哭著向我求救,說大家都覺得他是壞孩子,聯絡簿每天都是滿滿的紅字,可是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可不可以不要去上學?可見孩子在他的環境中遇到多麼大的挫折,有時甚至讓他們放棄了學習!

我常跟很多家長與老師釐清幾件事,第一個是過動是一種症狀、不是品行問題;再者,過動是可以透過行為的教育及療育,讓團體中的行為問題降低的;最後,過動兒對周遭人如何看待他們,內心也是很敏感的。

這群孩子的活動量高坐不住,常分心與干擾,我想解決之道,還是要讓家長有多一點教養的方法,以及要讓老師輕鬆經營他們的班級,以下提出家庭篇與教室篇的過動孩子策略。

讓過動兒童有效學習,3C’s的引導技巧

1、Competence(勝任):

學習活動,要部分用競爭來做包裝,且孩子能勝任。

例如,要求過動孩子,安靜把畫畫的作業完成,可能是一件很難的事。可是,如果告訴孩子,我們來比賽,看看誰的畫畫可以不塗出去,孩子因為有任務,就比較會願意去完成這項作業。

2、Control(控制):

要讓孩子有自我掌控的感覺。

例如,要求過動孩子,要在2小時內做完功課,他的感覺是,時間都是別人在安排的,被大人控制很不舒服;但是,如果告訴孩子,你可以先想一下,做功課及玩樂時間各要多久,你自己去安排。孩子因為自己可以支配,學習動機會增高。

3、Connection(關聯):

要幫助孩子分析,讓他覺得,大人在要求他的事,跟他想做的事是有相關的。

例如,孩子不喜歡念英文,如果大人告訴他,英文很重要,別人成績都比你好,這樣只會讓他更不想學;但是,如果你告訴孩子,你未來想打計算機學程序,就要學英文,因為最厲害的程序都是用英文寫的。當大人找出這些關聯時,孩子的學習動機就會比較高。

相關研究認為,過動兒主要是由於大腦控制的能力薄弱,因而造成在衝動控制、工作記憶、語言社交、專注力甚至是行為出現問題,讓孩子常常狀況外。因此教導這樣的孩子時是需要更多的耐心,利用強勢的處理(如以暴制暴),只會造成孩子更大的反彈,產生其他學習問題,相信這是大家都不希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