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糖怎麼選,低聚糖,白砂糖,糖醇,葡萄糖....都是糖,孩子適合吃哪種呢?

2021-02-05   營養師媽媽藍弧

原標題:各種糖怎麼選,低聚糖,白砂糖,糖醇,葡萄糖....都是糖,孩子適合吃哪種呢?

生活中我們會接受到各種各樣的糖,白砂糖,葡萄糖,糖漿,各種低聚糖,糖醇....它們的名字里都有「糖」,都有啥區別呢?

今天我就來給大家更全面的理一理,從面的角度學習,比一點點的學,會更有意義哦。

首先,這些所有的糖,不論它叫什麼名字,它們都屬於「碳水化合物」。

什麼是碳水化合物呢,就是由碳、氫和氧這幾個元素組成的一類化合物,各種」糖」名稱不同,共同點就都是碳、氫、氧組成的,區別就是結構和數量不同,因結構數量的不同,也導致它們的功能各異。

當然了,碳水化合物不單單是這些糖,它的「家庭成員」可多了。

碳水化合物根據聚合度的分類如下圖所示:

碳水化合物按照聚合度分類

碳水化合物分三大類:簡單糖、寡糖和多糖,每一類里都有很多代表糖。

看到了麼,「糖」和「寡糖」的分類里的名稱里都有帶糖字,「多糖」里就不帶糖字了。

因為多糖中澱粉的代表食物就是我們每天吃的大米、麵條,而非澱粉多糖里主要是纖維素、果膠等,它們名字里不帶糖,吃起來也沒有甜味,但這些統統都屬於糖。

可見,不是所有的糖都是甜的,凡是含有以上成分的,都說明它含有碳水化合物,含碳水化合的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不同食物含的種類不同,我們每天都在攝入。

除了我們熟知的大米,麵條含碳水化合物,以上食物都是含碳水化合物的,包括魚肉蛋奶等,含量有差別而已。

現在我們再從這三大類分別去分析,我把平時大家接觸最多的一些單獨拎出來解釋。

由1-2個糖分子組成的「簡單糖」,包括單糖、雙糖、糖醇

其中單糖和雙糖就是我們日常見到最多的,單糖的代表是葡萄糖,雙糖代表是蔗糖,孩子零食里加的最多的就是它們,什麼白砂糖,糖漿等 ,都廣泛存在於各種糖果,餅乾,糕點,冰淇淋、含糖飲料里.....

注意啊,平時我們說的不要給孩子吃糖,國際上頒布的限糖令,所說的糖都是這些「簡單糖」。

為什麼說它不好,因為葡萄糖可以在腸道里直接吸收,它是碳水化合物最基本的構成單位,不需要任何消化和轉化。

吃了葡萄糖人體會快速吸收並迅速升高血糖,長期大量這樣吃,對人危害很大,對孩子的危害主要是造成齲齒、肥胖、抑制食慾、發育慢、影響鈣鋅吸收等等。

「簡單糖」之所以有危害,主要因為它的兩大特性

1、快速升高血糖;

2、單獨存在(意思是直接吃葡萄糖,白砂糖這種糖,很多食物里也含有糖,但以食物的方式存在的,會好很多)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糖,但只要它不會快速升高血糖並且是以複雜的形式存在,那麼它就沒有上面說的那些危害。

比如大米含很多糖但它不會快速升高血糖,比如水果含糖量高,但它是食物的形式攝入,不是單純吃糖。

這一類里,我再特別說下糖醇和乳糖

糖醇是單糖或者雙糖的一種衍生物,跟它們是不一樣的。

糖醇存在於很多天然食物里,比如木糖醇、麥芽糖醇,它們特點是有甜味,而且適度和蔗糖差不多,但它消化慢、代謝不刺激胰島素分泌,沒有上面說的簡單糖的那些危害,並且不被口腔中微生物利用,可防齲齒。

它是一種不錯的「代糖」,目前已經很多用於糖尿病人的甜味替代了。

再說說乳糖。

乳糖大家一定很熟悉,乳糖,顧名思議就是存在乳裡面的糖,它是嬰兒最主要的能量來源。

我們知道人類能量主要來源是碳水化合物,人的大腦也很需要葡萄糖,所以我們要吃主食,可是小嬰兒又不能吃大米、麵條,怎麼辦呢。

聰明的「造物者」從一開始就設定好了,讓小嬰兒腸道里的「乳糖酶」特別活躍,這樣只要喝了奶,就可以把奶裡面的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這樣小嬰兒也能通過葡萄糖補充到能量啦。

而「乳糖不耐受」就是乳糖酶數量或者活性不夠導致出現的症狀,補充乳糖酶就好了。

寡糖

寡糖是一類最不像「糖」的糖,因為它既不像其它簡單糖那樣會升血糖,也不只是像糖醇那樣是代糖,它是有自己「獨特作用」的。

寡糖也叫低聚糖,存在很多天然食物里,比如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等

它的特點是不會被消化酶消化,但能被腸道益生菌利用(酵解),可促進益生菌增長,還可促進腸粘膜細胞健康,降低腸道PH值,抵禦致病菌的繁殖,其產生的二氧化碳和短鏈脂肪酸,可促進腸道蠕動,利於排便。

所以它們又被稱為「益生元」。

益生元對寶寶腸道和免疫系統的發育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母乳中就含有非常豐富的寡糖,大概1000毫升母乳里,就含有12-14克的寡糖。

現在有很多配方奶粉會添加低聚糖,就是為了能更接受母乳,但是母乳里天然存在的寡糖跟植物里的低聚糖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母乳里的寡糖結構更豐富,功能也更完善些。

正是因為寡糖不僅有甜味(甜度是蔗糖的30%-60%),還有這麼多對健康的好處,所以它是我們制定營養素里最常用到的輔料,既起到調味作用,又對孩子的腸道健康有促進作用,也可讓補充的營養素更好吸收,可以說是一箭三雕。

多糖

多糖是大家最熟的一類,代表食物就是我們每天吃的主食。

多糖可分為澱粉和非澱粉這兩大類,它們是由10個以上單糖分子經一系列的反應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

它不像簡單糖會快速被吸收升高血糖,也不像寡糖完全不被吸收只作用於腸道,它會被身體慢慢消化成葡萄糖然後被吸收。

澱粉

澱粉又分:支鏈澱粉、直鏈澱粉和變性澱粉,每種穀物中既有支鏈澱粉,也有直鏈澱粉,只是含量和比例不同,它們區別主要是直鏈澱粉在熱水中可溶解,占比較少,支鏈澱粉分子更大,難溶於水,黏性大,在自然界中占比多(澱粉用來勾芡讓食物更加黏稠就是因為支鏈澱粉多)。

非澱粉多糖

澱粉是會被消化成葡萄糖然後被吸收的,而非澱粉則不會被消化吸收,它主要由植物的細胞壁組成,包括纖維素,半纖維素,果膠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膳食纖維」。

可溶性膳食纖維可吸水膨脹,而且能被大腸中微生素酵解,由於它可以膨脹,可以增加糞便的體積,也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對促進腸道的菌群繁殖也有幫助,如果便秘很合適用它來調理。

它的功能跟前面說的寡糖也是很類似的,所以有專家建議把它也被列為「益生元」這一類。

甜味劑

以上我們了解了所有「糖」類是怎麼回事,糖很重要,但糖我們每天通過吃主食已經攝入夠多了,真的不需要額外去吃那些有害的「簡單糖」。

那孩子就是愛吃甜的,不甜不肯吃啊怎麼辦?有辦法,那就是甜味劑。

(常見甜味劑分類表)

除了葡萄糖,糖漿,蔗糖等,我們還在很多食品包裝上看到過阿斯巴甜、安賽蜜、赤蘚糖醇等等,這些除所有「簡單糖」「寡糖」「多糖」以外的,有甜味的東西全部統稱為「甜味劑」。

甜味劑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我們想要滿足孩子吃甜的慾望,又想最大程度保持健康,那麼就有意識去選擇好的甜味劑就可以。

注意,這些甜味劑雖然不會讓血糖快速升高,但是對身體也沒有額外益處(只有前面說的寡糖是有益處的),有的甚至有害

比如,有研究顯示,三氯蔗糖會讓胰島素敏感性降低;阿斯巴甜就會干擾胺基酸代謝,影響神經遞質平衡,使神經系統過度興奮......目前國家是禁止在嬰幼兒食品中添加這些。

綜上,如何讓孩子「健康吃糖」呢,我總結如下:

1、少吃或者不吃「簡單糖」。包括葡萄糖、葡萄糖漿、白砂糖、蔗糖,給孩子入品的不管是零食還是營養品,都要先看看配料表,是不是含有這些。

它們基本都覆蓋在孩子常吃的那些零食里,包括糖果,餅乾,糕點,冰淇淋、飲料....所以才說要少吃零食;

2、避免攝入各種「合成類甜味劑」(如上圖表格所示);

3、適當攝入寡糖(天然食物里都含有),某些食品或者營養素里含有寡糖就挺好,適當補充(也不宜大量攝入);

4、選擇代糖。如果孩子特別愛吃甜食,一時之間也戒不了,那麼可選擇用代糖緩衝,比如在家給孩子做餅乾、發糕之類的時候,就可以用到各種糖醇、糖苷,甜度高,又不影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