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都會發現一個現象,孩子積食、口臭消化不良了,緊接著就會出現咳嗽、咽喉紅腫,或者孩子感冒咳嗽了,就會變得不愛吃飯、容易積食!
明明一個問題在腸胃,一個在呼吸道,八竿子打不著的地方,為啥表現的如此緊密呢?
今天討論這個話題,是為孩子反覆咳嗽的解決方案多提供一種思路。
很多時候孩子反覆呼吸道感染的同時,也存在著積食和消化不良的症狀;而一個容易積食的孩子,往往也更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這些事實都給到我們提示:消化道問題和呼吸道的問題必然存在著某種關聯。
剛好這兩天收到一條這樣的留言,媽媽告訴我,孩子反覆咳嗽,中成藥感冒藥都在吃作用不大,加量吃了幾包衛康(一種助消化的營養素)後,咳嗽有了明顯改善。
咳嗽用助消化的方法輕鬆就改善了,也說明消化系統和呼吸道系統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繫,那具體怎麼聯繫的呢?
說到二者的關係,其實早就有研究,自古就有「肺與大腸相表里」,「肺腸同治補脾胃」的說法。
中說的「肺」並非解剖意義上的肺臟,而是泛指呼吸系統;「大腸」「脾胃」也不是指相應臟器,而是指消系統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見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自古就被認可有直接關係。
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也找到了更多的證據,證明二者之間的緊密關聯。
1、組織胚胎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消化系統和呼吸道系統的大部分器官,比如腸道,胃,氣管,肺臟等,在胚胎時期就都是由前腸發育而來,兩者的黏膜結構和免疫功能一致,且都是受迷走神經的調節 ;
2、研究發現,呼吸道感染會導致腸道菌群微生態發生變化,而腸道菌群環境紊亂也會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因而兩者息息相關;
3、呼吸道和腸胃道的黏膜來自同一處,2018年美國《科學》雜誌發表一篇文章指出,在呼吸道里含有的豐富的淋巴細胞ILCs是源自腸道,當一處發生黏膜病變時,會通過神經-內分泌-黏膜免疫系統影響到另一處。
可見,呼吸道和腸胃道,原本就同宗同源,結構類似,相互影響。這樣就不難理解孩子腸胃弱,容易積食的時候,也同時伴隨著呼吸道感染,有呼吸道感染症狀時,孩子也更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和積食了。
可能有媽媽會說,專門寫這篇有啥意義,知道了能怎麼辦呢,嗯,其實科普的意義就是具體化,從感覺它們有關係到具體確定它們有關係,我們的對待態度是不一樣的。
確定了二者的關係,如果下次孩子呼吸道感染了,就不要一直只針對呼吸道症狀和病菌去治療了,而是注重腸胃功能的改善,也許能更快更好見效。
原本輕薄淡的舌苔,慢慢卻變的厚膩,或白厚或黃厚,是腸胃功能減弱的表現
3、聞口氣
孩子忽然口氣變重,有口氣,中醫說是「胃氣不降反逆」,其實是由於進入胃裡的食物沒有被充分消化,異常發酵產出酸腐之「氣」,由食道被呼之而出,聞起來有食物的酸敗味,是「積食」的一種表現
4、摸腹部和胸口
孩子肚子比平時更鼓脹,睡著以後,摸胸口和腹部,溫度也比其他地方熱,很可能就是食積熱
5、看睡眠
孩子平時睡眠都不錯,最近幾天夜裡翻來翻去睡不安穩,看起來比較煩躁,白天精神沒有平時好,也要懷疑是積食了
6、看眼睛
早上起來突然眼屎增加,排除眼睛感染了,一般會跟積食有關
7、看大便
積食可能便秘也可能腹瀉,且大便特別臭,或者發酸
8、反覆呼吸道感染
反覆咳嗽,扁桃體發炎等,又同時有以上情況的,就一定要按積食的方向去改善。
當然出現以上症狀,不一定都是「積食」導致,也可能別的原因,如何判斷呢?
如果是積食,通常會有「過度喂養」史,或者就是生病了消化能力下降了,是否給孩子吃了難消化的或者有傷腸胃的食物,或者在一段時間內,吃的量比較多,超過了孩子腸胃的消化能力。
怎麼辦呢,我總結以下6條建議,既可當做日常的預防,也適用於積食後的調理。
1、控制進食總量,選擇易消化食物
把進食總量減少,可以減少餐次,也可以把每餐均勻減量,不再給任何難消化的。比如平時一頓吃一滿碗,現在積食了減到2/3碗,比如平時睡前喝250毫升奶,現在先減到150毫升,比如平時一頓飯里有一半是肉類,那麼現在要先減到平時量的1/2或者1/3
2、晚餐不吃肉,睡前奶取消
針對很明顯的積食,建議按這個原則去執行,我特意總結了相關文章:積食謹記十字:晚餐不吃肉,睡前奶取消!
3、不給冷飲,甜食和零食
冷飲對胃刺激比較大,擾亂胃液的正常分泌,零食都是過度加工且營養價值很低的食物,難消化,只會加重積食
4、規律進食,規律作息
定時吃飯,定時睡覺,是為了讓消化液規律分泌,該消化的時候消化,該休息的時候休息,才能讓整個消化功能正常運轉
5、食療「焦三仙」
2歲以上,可以試試焦三仙,是中醫里應用最常見的消食方,即:山楂、麥芽、神曲各3克、炒雞內金3克。
方法:放三碗水,大火燒開小火慢煮,熬至一碗水的量,給孩子喝這個水,早晚各喝一次,連喝三天。
5歲以上的孩子,以上量可各用9克,5歲以下,逐量減。
6、營養素
選擇含有消化酶、益生菌、酵母、vb等助消化類的營養素,讓「積食」更快被消化,讓腸胃恢復正常運轉能力。輕度積食可能減量吃就行,但明顯積食的力度不夠,而中成藥擔心副作用,那麼營養素是最佳選擇。
7、理療
適當配合理療,也能有不錯的幫助,如果孩子積食了,手裡又沒有應對積食的產品,那麼徒手推拿是最經濟方便的做法,可做捏脊,腹部按摩,補脾經,清大腸等。
最後,除了「肺與大腸相表里」,還有句話是「腸道為萬病之源」,其實腸道不僅關乎呼吸道的健康,也關乎整個機體的健康,孩子很多問題從消化入手調理,就會事半功倍,消化能力好的孩子,整體健康狀態都會好很多的。
作者:藍弧,10年專注營養領域,專注寶寶喂養和疾病的輔助調理(V+lanhuy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