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得不叛逆

2020-11-15     父母堂

原標題:直升機虎媽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不得不叛逆

媽媽你總是反覆說「往東往東往東」……那我就偏要「往西」給你看。

前段時間,一檔名叫《老師請回答》的家庭教育公開課,邀請了國內的一些名師,聆聽家長與孩子在教育中產生的衝突與困惑,並對其進行解答。

在最近幾期中,一位13歲的孩子董芝琪和他的媽媽,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這是一個「高度操控」的直升機媽媽,她不斷想讓孩子相信,你聽我的就對了,然而,孩子卻竭盡全力用自己叛逆的行為證明著:「媽媽你錯了!」。

1

家長越嘮叨

孩子越難管

自董芝琪上小學開始,董媽媽的嘮叨聲便不絕於耳:成績沒考好,嘮叨;寫字慢了,嘮叨;字沒寫端正,繼續嘮叨……

每一次,兒子希望董媽媽少說兩句,給他一些喘息的空間時,董媽媽又會像連珠炮一樣,對兒子展開新一輪攻擊:

「你要不是我生的,我能管嗎?」

「你變好一次給我看看!」

「你要是實在看不慣我,你讓你爸給你換個媽,你以為我願意管你啊?」

而這些刺激性話語,每天都在這個家庭發生。

董媽媽表示,她家兒子從來不肯主動學習,還說謊成性,不把嘴放在兒子身上,根本就無法對他起到教育作用。

在他們家裡,所有人的關注點都在兒子身上,但每天也是因為他,整個家裡烏煙瘴氣的。因為覺得自己教育不好兒子,太有挫敗感,一度想要帶著兒子一起去跳樓。

但從視頻中看來,董媽媽對於兒子的教育,與其說是督促,更像是控制,那個讓兒子變得愈加難管的人,恰恰是董媽媽自己。

節目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董芝琪正在房間內寫作業,董媽媽剛走到兒子身邊,就開始詢問作業進度,然後就開始無休止的指責。

先是挑剔兒子寫字不認真,寫得字不好看,讓他擦了重寫。

還沒等兒子擦完,董媽媽又開始嫌棄他寫作業速度太慢,然後直接拿了本書,坐在兒子後面看著他。

期間,只要一看到董芝琪停筆,董媽媽就覺得兒子是在開小差,不停地絮絮叨叨:

「你是想題呢,還是想遊戲呢?」

「剛才你不都會嘛,這會兒又不會了?」

「坐這兒半天,你才做幾道題啊?」

「半小時就八道題,還說你沒玩?」

……

看完這個片段,隔著螢幕,都能感受這個13歲孩子的絕望。

嘮叨,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單向的溝通模式,家長希望以此糾正孩子的錯誤習慣,但在不斷嘮叨的過程中,家長本身會感到十分疲累,慢慢會發展成對於孩子的不滿,宣洩自己負面情緒。

而在家長不斷的施壓下,孩子長期處於被抑制的狀態中,一旦超限,孩子就會逐漸形成逆反心理。

這種無效的溝通,往往會致使親子之間產生隔閡,甚至是破裂。

2

家長越暴力管制

孩子越叛逆

節目剛開始的時候,觀察團的老師就曾對董媽媽表示,父母在場與不在場,她家孩子呈現出來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狀態。

父母不在場的時候,孩子看上去既溫和又懂事,父母一出場,孩子瞬間長滿刺,變得極其暴躁。

看著對父母咄咄逼人的董芝琪,觀察團的老師說:

「孩子,你跟你媽說話的時候,能不能稍微地平和一點,給她最起碼的尊重。」

這個13歲的孩子聽到這句話後,留下了委屈的眼淚:「我已經忍不了了。」

是忍不了父母的嘮叨,更是對父母採取的暴力管制,發自內心地抵制。

在節目中,董芝琪講了一個因想離家出走被父母暴打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一次考試中發揮失利,董媽媽一氣之下就趕他走,還對他說:「你再也不是我兒子了。」

董芝琪就真的拿著行李箱,準備離開,看到「如此聽話」的兒子,董媽媽瞬間氣上心頭,拿著鐵棒就開始進行暴力管制,把兒子的胳膊都打黑了。

這樣的暴力管制,幾乎每天都在董芝琪的家中上演著。

用董媽媽的話來說,是希望以此對兒子起到威懾作用,讓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並及時改正。

可實際上,父母採取的所有暴力管制,都只會讓孩子的反叛心理更加嚴重,愈加不服管教。

在單獨採訪的時候,董芝琪就表示,母親希望通過暴力行為來讓他改正自己的錯誤,他就會做出更差的行為,來讓母親覺察到她不應該採取這樣的教育方式。

所有家長不希望孩子成為的,不希望孩子接觸的,在暴力管制之下,孩子都會去一一嘗試,以此來為自己鳴不平。

正如心理學家曾奇峰所說:

「沒有叛逆的孩子,只有叛逆的父母。」

請所有家長明白,孩子所有的作對,都是在向父母抗議:你的教育方式錯了,你不應該這麼管教我。

3

學會尊重

平等地對待孩子

著名的教育學家洪蘭曾說:

「要想孩子聽你的話,一定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要想孩子不叛逆,家長首先要自己做出改變。

  • 學會閉嘴,多聆聽

孩子做錯事情,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長所要做的應該是循循善誘,耐心引導。

尤其是在孩子考試失利、成績下滑後,那時最難受的人是孩子自己,家長的叨叨不僅會加重孩子的負面情緒,更有可能加劇孩子對於學習抗拒。

比起指責孩子的失誤,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找補才是最重要的。

  • 越打越叛逆

雖然時代不同了,但是很多家長依然會有孩子「不打不成才」的想法,父母堂在這裡再次強調,暴力管教不可取!

孩子可能會因為一時的畏懼,變得乖巧聽話,但是委屈與憎恨的種子會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芽,隨著他們的成長,內心的憤懣越滾越大,與父母之間的隔閡也會越積越深。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成長的孩子,要麼成為一個膽小,遇事畏縮的人,要麼就會成為一個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對別人拳腳相向的人。

  • 尊重孩子 擼順毛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渴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希望自己去著手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家長應該學會放手,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

不要覺得孩子成長了,有主見後,就會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挑戰,過度的權威壓制,反而會加速孩子的叛逆,正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在《與青春期和解:理解青少年思想行為的心理學指南》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最有效的教育是愛與合理的要求。」

請家長們知道,學會接納、尊重、引導孩子,比說教、暴力有用百倍千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lLly3UBjdFTv4tAt-E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