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和排名不許公開!孩子考完試,卻不知道自己考了幾分

2020-12-16     父母堂

原標題:成績和排名不許公開!孩子考完試,卻不知道自己考了幾分

雖然成績和排名,不是最重要的,但它們是學習效果的「反饋」。那到底該不該讓孩子和家長知道成績呢?

前陣子,一則關於「分數」和「排名」的消息,引發了一波討論。

浙江省杭州市濱江區教育局推出的《濱江區學校班級微信群公約(試行稿)》中有這樣一條:

教師要有強烈保護學生個人隱私的意識,不得在群里公布學生成績排名(分數)、優劣對比、表揚少數等信息。

消息一出,關於#學生成績排名應該公開嗎#這一話題當即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其實,早在2018年12月由教育部等九部門所印發的《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第七條就規定,考試成績實行等級評價,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排名。

次年7月8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交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了同樣要求。

而對於這一教育改革,家長們也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1

是侵犯孩子隱私

還是影響學習反饋

對於#學生成績排名是否應該公開#,21世紀經濟報發布了一則投票,在參與投票的人中,近60%的人都認為應該公開,不應公開與視情況而定的人僅占40%。

(圖片來源於微博@21世紀經濟報)

認為應該公開學生成績的人,觀點大致分為以下三類:

1、要讓孩子從小就知道競爭的殘酷,以此鍛鍊他們的玻璃心。

2、考試的意義就在於讓學生知道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不公開成績的考試毫無意義。

3、公開成績才能知道孩子不足之處在哪裡,家長才好及時地制定學習計劃。

支持不應該公布學生成績排名的網友主要是認為,不公布排名是對孩子的隱私的保護。

現在孩子都是比較敏感的,尤其是對那些成績一般學生來說,公開成績排名很有可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

同時比起孩子在整體中的排名,家長應該更加關注孩子自身,對比上一次考試,孩子這一次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

還有一部分網友則提出了一些既可以讓家長與孩子知曉自己的排名,又不侵犯孩子隱私的方法。

例如,匯總全班或者全年級孩子的考試成績,並對其劃分若干個等次,只讓家長知曉孩子具體在哪個水平段。

或者學習國外的排名方式,每一次考試結束後只公布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數,中位數分數,根據這些數據,家長就可大概知道孩子在集體中所處的位置。

這樣既可以給成績落後的孩子敲響警鐘,也可以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孩子起到鼓勵的作用。

整體來看,大部分的家長都傾向於公布孩子的成績排名,認為公開排名能夠對孩子起到有效的鞭策作用。

但對於孩子來說,成績排名對於他們的意義到底在哪?是激勵,還是能夠讓他們「知恥而後勇」?

2

成績排名對於

孩子的意義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經濟系的助理教授理察・墨菲博士,與德國經濟研究所教育和家庭部的研究員費利克斯·溫哈特曾博士為了研究成績排名對於孩子的影響,曾經進行過這樣一項研究。

研究小組追蹤了英國公立學校小學畢業年級到中學畢業年級,共計225萬名學生的數據。

在他們小學畢業(11歲)、中學時期(14歲和16歲)時候,讓他們接受3次測試,分別測驗英語、數學和科學三個科目,並按照這三次測試的成績,對同齡學生進行排名,並追蹤了他們在18歲畢業時的專業選擇。

研究結果主要體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小學階段的排名,對於中學階段的學習成績有一定的預測;

第二、小學階段的排名,會影響學生在中學階段對選修科目的選擇;

第三、小學階段的排名,會影響學生在中學期間的學習自信。

而在其中,第三點研究學者所提出的學習自信對於孩子的影響最為深遠。

成績排名靠前的孩子的自我評價往往更高,學習情況也更好,而成績靠後的學生恰恰相反,自我評價更低,學習的積極性也很低,總是會覺得自己學不好。

或許很多家長看到這裡,會覺得公開排名對於成績優異的孩子,還是有著一定的激勵作用的,但事實卻並不是這樣的。

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教育心理學家曾系統地研究了分數排名對於關注排名與不關注排名的孩子的影響,結果顯示:

第一、分數排名會降低孩子學習的興趣

老師或家長對於好排名越重視,促使孩子學習內在動機就越弱,甚至會有很深的負面影響。

第二、分數排名會讓孩子更傾向於選擇更簡單的學習任務。

當孩子過於重視排名時,他們就會儘量避免失敗,也就是說,當老師布置一個較難或者較簡單的學習任務時,這些孩子會更傾向於選擇簡單的或自己熟悉的學習任務,以此避免不好的排名。

第三、分數排名會將降低孩子的思維質量。

關注排名的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會更加注重學習需要考試學科的內容,尤其是在老師劃分了考試範圍之後,對於範圍之外的內容,孩子一般都是少有關注的。

眾所周知,中國家長對於孩子分數排名的關注度一直是很高的,而這種過度關注,不論孩子的成績是否優異,都會或多或少地破壞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3

少關注成績排名

多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長久以來,家長與老師一直將成績排名當做孩子某一階段學習成果的反饋,並將其視為觀察孩子學習是否認真的最直觀方式。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過度關注反而會讓孩子在學習中產生諸多弊端,尤其是對那些中下游階段的孩子來說,殺傷力更強,教育局嚴禁公開學生成績排名的目的也就在於此。

比起成績排名,家長首先應該更注重培養孩子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於低年齡階段的孩子來說,培養他們的學習自信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的心理學專家維果斯基曾提出「最近發展區」的理論。

他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兩種水平,一個是現有的發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的幫助可以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或是藉助於他人的啟發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

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即兒童現有水平與經過他人幫助可以達到的較高水平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

而孩子的每一次成長,其實就是在不斷超越自己的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下一階段的水平,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下一個發展區的發展。

家長在為孩子設定目標或者對他們近期的表現進行階段性總結的時候,應該著眼於他們的「最近發展區」

為孩子提供有難度的內容,然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發揮他的潛能,確保孩子跳一跳就能夠到既定目標,讓孩子願意持續地去努力,學習能力自然在這一過程中得到提升。

其次就是幫助孩子正確地挑選學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8TtaXYBetPpsA5I4Ns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