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戶不滿意就不能交房!華潤、金地、綠城都這樣控制質量了

2019-08-30     明源地產研究院

近日,寧波住建局發布新規,要求今後毛坯報建、全裝修交付的住宅樓盤,驗收時有1/3及以上的購房人對驗收結論不認可,樓盤就不能通過驗收。

該消息一出來,當地開發商「方」了。這意味著,未來帶有明顯瑕疵的房子,想要順利通過業主這一關,幾乎已經不可能了。

對開發商來說,除了穩住質量,沒有其他更可靠的出路了。但這顯然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快速增長型的房企,內部管理體系的搭建,往往跟不上企業的擴張步伐。一家正在沖千億的房企工程線人員曾對明源君說,公司這兩年做了很多工作,學習標杆做工藝革新,大力推行標準化管理,但項目質量管理效果依然不理想。

明源君認為,僅有技術進步和管理標準化是遠遠不夠的。工程質量管控是一個體系化工作,不僅要建標準,還要解決有標準難落地,有執行不到位的問題。

具體而言,可以分三步來走:

梳理質量管控重點

將管控的對象明確

工程建造過程千頭萬緒,涉及到的工序、材料、設備、人員眾多,甲方人員的管理若沒有章法,就會眉毛鬍子一把抓。對已發缺陷總結,客戶敏感點進行總結,梳理出管控重點,才是做好質量管理的第一步。

1、定性定量相結合,制定質量管理標準

以華潤的高品質質量標準為例,共分成三級指標,其中,第一級指標涉及基礎及結構、屋面及外立面、室內裝修、機電及小市政、園林景觀等六個分項;第二級指標為品質要求,包括安全堅固、功能適用六個衡量維度。

第三級指標,結合國家規範、集團自身工程經驗、客戶敏感點、第三方評估、質量通病控制點等,小細化出了基本項、提高項、客戶敏感項層級。

基礎項,是國家規範強制性要求,也是公司的硬性要求。是基於自身及行業管理水平就能夠達到,需要額外增加直接成本的事項;

提高項,是公司自身所指定的標準,高於國家規範。需要增加一定的成本,但能形成高品質特色亮點的,提高溢價或客戶滿意度;

客戶敏感,表示客戶對該分項工程的關注度,以表示,越多表示客戶對此敏感度越高。制定落地措施時需要重點關注,保證實現。

2、梳理全流程的質量管控關鍵點

管理動作依據工程建造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制定一套涵蓋從風險預控,到常見問題匯總及控制點,再到結果查驗的操作指南,指導一線管理者對工程進行完整的管控。

金茂對施工全流程的管理動作進行分級,劃分出強制管理的一級動作10個,重點監督的二級動作20個,項目執行的三級動作108個。

世茂採取的是關鍵點管理法,將項目全過程劃分成172個關鍵管理動作,進行精細化管理。

這些管控要點,覆蓋項目開發的全流程,每個管控要點下面,又包含了對應節點的標準化工藝、質量控制要點、驗收辦法及驗收要點等指引,員工可按圖索驥進行管理動作分解。

3、編制傻瓜式的質量風險控制清單

工程質量管理最難的,不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是在問題發生之前,就能預知該問題可能發生,並從一開始就做好預控措施。

而在現實中,管理人員由於自身的原因,要麼無法預知問題發生的環節,要麼出了問題無法及時發現。

封堵這一漏洞的辦法,是將質量風險點整理成清單列表,一線人員在運用時只要一一對照執行即可。

例如某房企內部有一個「風險檢查表」,一共包含200多條風險檢查項,覆蓋項目從拿地到交付全過程的質量風險點。在每一個開發階段,項目人員可據此進行風險排查。

檢查評估貫穿全過程

結果考核形成約束力

再好的標準,落不了地都是空中樓閣。要使一線項目將質量標準落地,既需要一套自上而下的監督與檢查機制,也需要激發一線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我管理。

1、項目質量檢查:內控與飛檢相結合,將質量管控動作常態化

第一,內部檢查自上而下,全過程覆蓋

自我檢查監控動作常態化,並覆蓋項目開發的全過程。

以中海為例,其內部有一套自上而下的檢查機制,定期對項目實行質量監督和抽查。

公司內檢查。地區公司每月、或至多間隔2個月,必須組織一次工程質量檢查;

區域檢查。區域公司全年安排2—3次質量檢查,並作地區公司之間、項目之間評比;

集團檢查。總部發展管理部每月組織1次各區域之間的交叉檢查。

綠城的檢查驗收制度中,除了項目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月度檢查外,還有工程對口檢查,即由集團組織項目公司之間相互檢查;另外,集團總工程師辦公室下設有工程質量督導部,對各項目公司的工程質量及管理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日常跟蹤、指導及隨機檢查、監控,及時提出改進意見並跟蹤落實。

以新開工項目為例,集團督導部會按以下時間節點和工作內容開展督導工作:

地下室底板混凝土澆搗前的預控督查和交底;

±0.00結構完成時的檢查以及主體結構工程施工交底;

主體結構基本完成時的檢查及裝飾工程的交底;

裝飾面樣板完成後的檢查;

大面積裝飾工程完成50%時的檢查及硬質景觀工程交底;

竣工前的預驗收。

另外,建立質量反饋機制,比如通過質量月報等向上反饋,同時加強項目總、項目經理對項目整體情況跟蹤意識。

第二,引入第三方飛檢,評估結果更公正

引入第三方機構協助集團總部對項目質量做常態化評估檢查,並將評估結果納入到員工的年度考核中。

以世茂為例。

在世茂,第三方機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對項目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三方評估。

在建階段評估,按每月一次的頻率進行。評估的範圍包括土建、地下室專項、景觀專項;

交付階段評估,分為交付前和交付後。

交付前進行品質排查。針對項目的基礎質量,如實測實量、滲漏等驗收評估。

交付後,第三方按照客戶的關注重點,制定了一套品質評估標準,按這套標準對項目做檢查評分。

引入第三方評估,即是為了加強管理,也是為了保障考核結果的公平性。為了杜絕一線人員與第三方機構人情往來,世茂摸索出了很多辦法。比如,第三方達到現場前,只能提前半小時通知現場人員;第三方人員從進入工地那一刻起全程錄音;第三方的行程,提前備案在系統里,實際的行程,也要錄入系統,等等。

2、管理行為考核:將工序管理行為和技術管理行為納入考核範疇

除了考核工程實施效果,也考核一線員工的管理行為是否規範到位。

明確哪些管理行為是需要考核的

以金地為例,金地對管理行為的考核就分成工序管理行為考核,和技術管理行為考核。

以防滲漏專檢為例,項目評估時,會對此前工序驗收的真實性與及時性進行評分。每個標段抽檢內容總涵蓋7個關鍵工序,每個工序為一個抽檢點,每項1分,項目得分為各標段的平均分,所得分數直接與項目的季度、年度KPI考核掛鉤。

這七個抽檢點包括:

外牆抹灰前基層驗收記錄;

外門窗塞縫、防水驗收;

屋面/衛生間/陽露台防水基層和防水層驗收;

衛生間及局部外牆根部反坎澆筑前基層驗收和砌筑前反坎質量驗收;

屋面煙道、女兒牆、構造物等根部反坎驗收記錄;

地下室底板、側牆、頂板防水基層、防水層及防水保護層驗收;

地下室後澆帶封閉前驗收;

二次反坎閉水記錄(如一次成型可與拆模閉水同時進行)

另外,還有技術管理動作評估。例如關鍵工序在大面開工之前進行技術交底和樣板確認。後續評估中,會對施工樣板進行抽檢。

3、利用數字化工具,實現管控過程可視化

現在,不少房企都意識到,數字化工具對於提高現場管理透明度有重要作用。

藉助移動質檢工具的應用,將甲方人員、監理、施工方管理人員同步在一個平台上,每種材料的驗收過程,每道工序檢查結果都可以共享,且檢查驗收結果自動歸檔,便於後續溯源。

例如,過去項目出現質量事故,甲方只能通過查驗隱蔽驗收資料,監理日誌等推測質量事故產生的原因。現在通過移動質檢工具可快速了解質量問題產生的原因,追溯到材料進場驗收數據、各個施工節點質量數據、驗收情況等,並追溯的到問題發生的環節及相關責任人。

4、嚴格的考核機制和有效的激勵機制

前面設置的層層檢查評估,最終都作為對項目團隊,以及供應商進行考核和獎罰的依據。

以供方的獎罰措施為例。

世茂很重視第三方評估的結果,評估分數在集團排名靠後項目,項目負責人和區域公司負責人都要被問責,年終獎金也會受影響;評估份數排名後20%的施工單位,不允許參與新項目投標;如果相關工程結束時依然排名在後20%的,將被永遠納入黑名單。

華潤的毫釐工程對總包的獎勵也非常慷慨,其獎金設置是根據建築面積進行單位面積來定。質量水平達到毫釐工程的項目,建築面積在10萬平米之內,每平米獎勵50元;建築面積在10-15萬平米間按照30元/平米獎勵;建築面積大於20萬平米,以25元/平米獎勵,最高可獎勵500萬。

組織上形成清晰的職權分工

避免管理重複,封堵管理漏洞

某全國布局的房企,上半年出現了一些大型安全事故,於是總部下發通知要求各項目進行生產大檢查。而後,各區域公司、省公司、城市公司收到通知後,又陸續對項目公司下發了檢查通知,並要求各項目報送檢查及整改結果。搞得一線工作量大增,要做機場專項檢查,還要分別給城市公司、省公司、區域公司和集團報送檢查整改資料。

房企規模擴張以後,組織層級越來越多,如果內部未能形成明確職責分工,就會出現以上類似情況,要麼重複管理,要麼管理缺位。特別是有些公司從公司制到集團化運作以後,集團與區域及一線之間扯皮不斷,甚至總部對區域和一線管理失控,質量問題不斷,安全事故頻發。

去年,萬科龍湖旭輝等房企率先開啟新一輪組織架構調整,精總部,強一線,進一步釐清總部、區域和一線的職權。

僅就工程線條而言,主流房企工程線通常採用「總部-區域」的2級架構。

集團總部扮演教練及裁判員的角色,對整個集團的建造標準、管理標準和文化建設起到引領作用;同時,負責制定工程人才的篩選和培養機制;

區域城市公司定位為平台管理層。其主要職責包括三方面:第一,做轉化者。將總部的要求和標準,結合屬地化特徵,轉化成為可執行落地的細則。第二,要做工程品質與安全監督者;第三,做區域內項目進度的管控者,承擔運營者的角色。

項目端則主要承擔工程管理標準和管理制度的落地執行。

以金地在建項目質量評估為例,集團與區域及一線的職責分工如下:

其中,集團僅對項目做季度性評估。月度質量評估,交付階段風險評估則委託第三方進行;從日常評估工作中剝離出來以後,集團層面聚焦於工程管理體系建設、新工藝工法研發,以及對全國項目質量問題敦促整改

區域層面通過工程專項綜合巡檢,第三方綜合評估及預警,建立區域的質量例行檢查體系,以一定權重納入項目季度KPI考核,彌補集團層級季度質量評估時間跨度較長的不足,對工程質量起到的督促和預警。

項目層面則根據自身管理特點,通過整合監理、物業等資源建立項目日常管控體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QbK6GwBJleJMoPM7f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