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分之80%糖尿病人都是胖子!別急,這6大類口服降糖藥幫您降糖

2020-03-11     問上醫

前幾天,一位年輕媽媽私信詢問「問上醫老師您好,年前單位體檢,體檢報告顯示我血糖過高,已經屬於糖尿病了,我才39歲啊,怎麼就會得這樣的病呢?我該如何用藥控制呢?」

在了解她的生活情況後(基本沒有運動習慣、上班也是一直坐在辦公室內、飯餐過於豐盛等原因導致身體逐漸發福)基本可以判定是因為肥胖從而導致的糖尿病。

那麼肥胖到底是不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呢?又有什麼藥物針對治療呢?

今天「問上醫」為大家詳細解答

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

據研究統計,長期肥胖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4倍多。其中2型糖尿病人,80%都是肥胖者。說明糖尿病和肥胖關係密切。

其次,肥胖患者為什麼容易得糖尿病。因為肥胖人群代謝異常,過多的脂肪沉積造成機體的病理狀態,導致血糖升高。其中就包括胰島損傷胰島素抵抗

胰島損傷是由於脂肪在胰腺的大量沉積引起的胰島素分泌不足,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胰島素抵抗是指各種原因使胰島素促進葡萄糖攝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機體代償性的分泌過多胰島素產生高胰島素血症,以維持血糖的穩定。

積極減肥可以改善胰島損傷和胰島素抵抗,這樣有利於血糖調整和控制。「管住嘴,邁開腿」,合理控制飲食總量、食物營養搭配均衡,規律運動鍛鍊,使每天攝入總量小於消耗量,慢慢達到控制體重減肥的目的,有利於控制血糖。

查出血糖過高,根據症狀選擇,這6類常見口服降糖藥

1、雙胍類

此類藥物不刺激胰島素的分泌,其作用機理主要是:通過減輕胰島素抵抗、促進外周組織(如肌肉、脂肪)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及糖異生、抑制或延緩葡萄糖在胃腸道的吸收、減少食慾等途徑降低血糖。

尤其適用於肥胖的2型糖尿患者的首選藥物,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基礎用藥。該類藥物雖不能單獨用於1型糖尿病治療,但1型糖尿病患者在應用胰島素基礎上,如血糖波動太大時可以加用該藥,有助於平穩控糖。

可以抑制食慾及身體對葡萄糖的吸收,並減少肝臟輸出葡萄糖的能力,因此有降低體重的作用

代表藥物:甲雙胍。


2、格列奈類

此類藥物起效更快、達峰更快、作用維持時間較短,可有效控制餐後高血糖,卻極少引起下一餐前低血糖。因此服用簡便,餐前即刻服用,不進餐不服藥。適合老年人、輕度糖尿病腎病患者以及飲食不規律者。

注意:格列奈類藥屬於餐時胰島素分泌調節劑,可有效控制餐後高血糖,不能有效的降低基礎血糖即空腹血糖。

代表藥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3、磺脲類

此類藥物主要通過刺激體內胰島β細胞增加胰島素分泌而發揮降糖作用,適用於胰島功能尚未完全喪失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不良反應是低血糖。

磺脲類藥物降糖作用強。大多數磺脲類藥物所刺激出的胰島素分泌需要經過1.5小時才能達峰,為使胰島素分泌達峰時間與餐後血糖達峰時間同步,以有效地降低餐後血糖,二代磺脲類藥物應該在餐前半小時服用(三代藥物格列美脲可以餐前即刻服用)。

代表藥物有:(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

4、 α-糖苷酶抑制劑

該類藥物降糖效果緩和,單用時不會引起低血糖,但與磺脲類或胰島素合用時仍會發生。當低血糖發生時,進食澱粉類食物無效,應及時補充葡萄糖。

由於該類藥物的作用底物是食物中的多糖/雙糖,所以,在服用該藥時應與第一口飯一起服用,否則無法發揮作用。

該類藥物主要不良反應有:腹脹、排氣過多、腹瀉等胃腸道反應,因此有消化道疾病的患者忌用。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個別患者服用阿卡波糖會引起嚴重的肝損害,為慎重起見,有嚴重肝損害的2型糖尿病患者也最好不用阿卡波糖。

代表藥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醇。

5、噻唑烷二酮類

也稱為「胰島素增敏劑」,增加胰島素受體的「親和力」,增加「高親和力受體」數量,增強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適用於伴有明顯胰島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

既可以單獨應用,也可以與其他藥物聯用。單獨服用該藥不會引起低血糖。該藥不受飲食影響,故餐前、餐後服用均可。 

其主要不良反應為水鈉瀦留所致的體重增加及水腫,心功能不全或肝功能異常的糖尿病患者禁用。該藥起效較慢,需要2~3周才明顯見效,但作用持久。

代表藥物:羅格列酮、吡格列酮。

6、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

此類藥物通過抑制二肽基肽酶-4,減少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降解,使GLP-1能更好的發揮作用而促進胰島素分泌、抑制肝糖原分解、抑制食慾、減輕體重。

代表藥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維格列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9jt0XABjYh_GJGVxz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