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吵了,有意思麼?

2022-07-14     影探

原標題:別吵了,有意思麼?

年度恐怖片《咒》終於上線。

很快影片就淹沒在巨大的爭議中:

片子恐不恐怖?

晦不晦氣?

2010年時的導演

探長翻遍了導演所有的ins和臉書以及Q&A。

三刷《咒》。

希望下面的信息能對你有所幫助:

「咒 」

2022.7.18

深度解析+你不知道的23件事

註:有劇透

1.影片中的詛咒都是假的、虛構的。

2.片尾字幕「謹以此片紀念我的小天使」指的是導演的狗狗,黑鼻。

導演也把照顧黑鼻的經歷融入影片——他當初也在醫生指導下給狗狗斷食斷水,打點滴。

但他內心其實不確定這是否會管用,是否會對狗狗造成傷害。

圖源導演ins

正如片中朵朵被禁食禁水7天。

有些人會出於愛意對自己愛的人造成傷害。

點滴液的顏色由透明變黑色,說明也受到詛咒英雄

3.劇本中朵朵本來是男孩,叫仔仔。

導演和朵朵(黃歆庭飾)在錄音

4.飾演朵朵的女孩叫黃歆庭,這是她的銀幕首秀。

幕後照片

5.片中朵朵身上的傷以及boss的造型,靈感源自幾年前在網絡流行的「讓人極度不適」的照片。

千萬不要手賤去搜索「蓬蓮乳」「空手指」。

慎看!

有朋友提到:

「蓬蓬乳,空手指,盯著圖片中心10秒向牆上看,芭蕾的女生向左轉還是右轉,不點贊死全家,導演指定玩qq空間或者是百度貼吧」。

6.影片一共有150個特效鏡頭。

7.影片原計劃叫《鬼島》,是三段式電影,「咒」是其中的一段。

後面還有「腌」和「困」,其中《咒》是實驗片,《腌》是傳統鬼片,《困》是親情驚悚。

8.導演準備拍「一字三部曲」,《咒》是第一部。

後兩部從「腌」「困」「偶」「葬」中四選二。

三部故事獨立,但都改編自台灣真實的恐怖故事。

9.導演計劃拍攝《咒2》,不在「一字三部曲」中,而是是算作三部曲的外傳。

《咒2》源自導演曾經筆記中的靈感,故事只發生在小孩子身上,但內核非常「成人」。

主角依舊是朵朵,但拍攝手法會「徹底不同」。

《咒2》概念海報

10.片中吃頭髮的青蛙是假的。

11.佛母臉有20幾個版本(其他版本尚未公布)。

圖源導演飛絲補課

12.導演要求《咒》的全體演員,除非劇情需要,禁止上妝。

幕後照片

13.關於結局,以及朵朵的生死,導演給出了兩種解讀:

「.如果《咒》對你來說是純銀幕內的故事;你怎麼看最後一個鏡頭,不要懷疑,它就是你心中想的那樣!實在很希望觀眾用自己的意識決定這部電影的世界,要是每個觀眾感受、意識到的「結局」各自不同,該有多切題。

.如果《咒》對你來說跟你處於同一個時空;那麼朵朵是死是活,就是整體互動的一部分,越多人*祝福*,她就越?

目前看起來,她應該是可以活著拍第二集了。」——柯孟融

14.在刪減片段中,出現了女主打「黑蛋」的段落。

導演稱,其實在《靈媒》上映之前,《咒》就已經拍完殺青了。

這個段落純屬巧合。

(在東南亞,人們相信可以通過打破雞蛋來判斷是否「染邪」,黑色即為「染邪」)

刪減片段

《靈媒》

15.有些觀眾說看完电影後被詛咒,比如開關莫名失靈,掃地機器人怎麼也掃不完甚至看完生病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玩笑,也是營銷的手段之一。

大家不要自己嚇唬自己了。

16.牆上出現很多手的橋段也不新鮮。

經典的《活死人之日》(1985,又名喪屍出籠),《 誰是鬼? 》《倩女幽魂》等都出現過。

《活死人之日》

《倩女幽魂》

但鼻祖的話應該是羅曼·波蘭斯基1965年的《冷血驚魂》:

17.影片在上映時,曾讓「八字輕」的人免費觀影。

後來還傳出八字輕的人不要看電影,否則容易中邪。

這些都是營銷,勿當真。

(影片當時分級為15禁,即15歲以下不得觀賞)

18.《咒》中的「祝福」手勢分3步:

19.洞穴中有很多童子像和鏡子,其實是為了封印住大黑佛母。

洞穴里都是鏡子,為的是讓佛母的詛咒在鏡子上不斷反射反彈,但出不去。

每個童子像指向的都是死路,而且都有一面鏡子,為了是讓佛母迷路。

而且死路盡頭擺放的都是祭品,但不完整。

為的是讓佛母不斷尋找祭品,在鏡像的迷宮中迷路。

從而實現封印。

祭品

20.朵朵在醫院裡出來時,明顯有人牽著,這個「人」就是佛母。

也是佛母引導朵朵找到六年前獻祭的小女孩。

因為佛母已經計劃好了一切,她想讓朵朵的母親找到六年前的女孩,並從女孩身上取下東西去獻祭,這樣朵朵母親就會把她釋放出來。

朵朵的「染邪」,朵朵媽媽的獻祭,佛母都早已計劃好。

至於為什麼佛母計劃這麼周全。

導演稱「God works in a mysterious way」(神明總是以神秘的方式在運作)。

「冥冥之中她都早已計算好了。」

21.《咒》並不是第一部華語偽紀錄片,第一部其實是2011年的大爛片《B區32號》。

影片模仿的是《鬼影實錄》,但質量實在是渣,豆瓣僅2.3分……

相信大家更能接受的是2016年沒能公映的《中邪》

《中邪》

《咒》為了彌補偽紀錄片鏡頭模糊、搖晃、角度不佳的短板,偷偷假如了一些非偽紀錄鏡頭。

整體上,影片鏡頭精緻、角度極佳,雖然提升了觀賞性,但犧牲掉的是偽紀錄片本身的屬性——

粗糙的真實感,搖晃的代入感和緊張因此消失。

《致命錄像帶》2012

取而代之的,是人為修剪、刻意擺放和不合乎邏輯的「真實的鏡頭」的出現。

簡言之,偽紀錄片最大的魅力是「原圖感」,《咒》則「P圖太猛擺拍刻意」。

22.影片的主體其實是一個感人的母親獻身救女兒的感人故事。

而影片的內核則是「世界的形狀,是你決定的」。

典型的「唯心主義」,但不是沒有道理——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對於個人,常常無法感知和判斷世界最客觀的樣子。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其實是由你對世界的理解決定的。

比如導演說自己沒有惡意,但我們無法真正知道他是否有惡意。

如果你選擇信他,那麼你認知的世界就是他沒有惡意。

如果你不信,那麼你認知的世界就是他惡意的在拍片給我們詛咒。

世界是客觀存在的,但你的世界取決於你的意志。

同樣,你的意志所改變的,是你認知的世界,而非客觀的世界。

這便是影片的內核和主題。

23.最後關於晦不晦氣。

有網友說「只有封建迷信的人」更有甚者稱「只有智商低的人」才會覺得電影晦氣。

站在道德制高點,瘋狂射擊其他影迷。

隨意給其他人貼個標籤,看個電影還分三六九等。

其實覺得《咒》晦氣,再正常不過,跟封建迷信沒多大關係。

而且這也正是導演想要的觀影效果(並無惡意)。

通過電影給觀眾下咒,《咒》不是第一個,比如《午夜凶鈴》《厲鬼將映》。

確切的說,這也不叫給觀眾下咒,而是叫「打破第四面牆」。

《午夜凶鈴》

準確地說,《午夜凶鈴》並沒有打破第四面牆。

真正打破第四面牆的是《厲鬼將映》的結尾,出字幕之後扶桑婆婆猛然對話觀眾,即便影片結束,恐懼依舊在延續。

這一幕也給不少觀眾留下陰影。

《厲鬼將映》

電影中的降頭、詛咒等等都是虛構的,假的。

但創作者為了讓觀眾有更強的恐怖體驗,特意通過藝術或營銷手法,讓觀眾覺得這是真的。

藝術手法就包括偽紀錄片的拍攝形式,讓觀眾身臨其境,有代入感和參與感。

比如國產的《咒》《中邪》,國外的《靈異咒》《女巫布萊爾》等等。

《中邪》

營銷手法就包括製造「片場鬧鬼」「劇組人員死亡」「劇組中邪」等謠言,以及「八字輕者勿看」「看完後家裡開關失靈」等等。

《科洛弗檔案》就曾在現實中建立描述影片虛構故事的網站,並上傳一些所謂」真實視頻」,不少人信以為真。

《咒》就用了後面的手段,組織八字輕者的免費場,拍攝開關失靈,掃地機器人魔怔等視頻。

藝術手法和營銷手法的目的只有一個——讓觀眾信以為真,增加影片恐怖指數。

《咒》之所以讓人覺得晦氣,恰恰是因為它做得太好了。

影片開頭女主透過螢幕和觀眾的交流互動,就把和觀眾交互交到了極致。

《咒》除了是一部偽紀錄片,更是一部互動式影片。

偽紀錄的拍攝形式讓觀眾更代入,片中的互動讓觀眾打破螢幕這第四面牆,也打破電影和現實的界限。

也正因此,許多觀眾會覺得被欺騙,就像看到「不轉咒你XXX」的信息一樣,所以會覺得噁心和晦氣。

除了這些手法,讓觀眾覺得晦氣的另一大原因是我們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雖然我們已經破除迷信,但「圖吉利圖好」的想法延續至今,這並不是封建迷信,而是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的嚮往。

就連西方至今也是避諱13這個數字,一些樓層跳過13層,和我們的樓層跳過4層一樣。

再比如在泰國不要摸小孩頭,因為他們信仰佛教,認為頭部有神靈。這是種信仰。

再比如,現實中沒人會在飯桌上立三根筷子吧?

最後,觀看恐怖片,在客觀生理上,都會對人造成影響。

比如後背發毛,想入非非等,這些也都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跟染邪中邪封建迷信沒毛關係。

鑒於以上,你看完覺得《咒》晦氣,一點毛病沒有。

所以,沒必要為了「晦氣不晦氣」互相刀劍相向。

更不要看電影看出什麼優越感,給影迷劃個三六九等。

這樣惡意並不來自電影,而是來自那些心理有問題的人。

總結:覺得電影晦氣沒毛病。

但如果僅因為覺得晦氣就打一星,這就離譜了。

《咒》是假的,沒惡意。你覺得它恐怖,被嚇到了,它的目的也達到了。

客觀來講,6.8分的《咒》在恐怖片中算中等偏上水平。

現在的輿論太追求對與錯,追求陣營,意見不一就樹敵。

有惡意的不是電影,而是這些吃飽撐著的人。

從之前的屁股歪不歪,到現在的晦不晦氣,都是如此。

但仔細想想,我是你的敵人麼?覺得晦氣的,或者不覺得晦氣的,是你的敵人麼?

他們只是觀點和你不一樣的人罷了……

最後,送大家一個「逢凶化吉」符,祝願大家時來運轉。

也希望導演能給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ab154bc06963666c6c3ba6ddcdcc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