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這一脫,登上全球口碑榜TOP3

2023-11-20     影探

原標題:她這一脫,登上全球口碑榜TOP3

臨近年末,韓國又出一部TOP級劇集。

網飛製作,一次性放出全集,一經播出即登上網飛非英語區電視劇播放量TOP4。

豆瓣開分8.6,一周漲至8.9,全球口碑劇集榜TOP3。

畫面很刺激。

一個女人,突然在房間內開始狂脫衣服,裸身跳舞。

另一個女人,在街上因別人的一句話就化成了水。

一個男人,能看到「屋頂上的龍」。

還有一個男人,一緊張就會水漫房間。

他們是超異能族嗎?

不是,他們是一群精神病患者。

這是一部聚焦精神病患者和醫療從業者的劇集,有點兒小眾,但絕對寶藏

一起來看——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

Daily Dose of Sunshine

2023.11.3

病房內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不是一部披著行業劇皮的愛情劇。

它改編自同名網漫,是以精神科護士的實際經歷為基礎的創作。

女主鄭多恩(朴寶英 飾)是一名有三年工作經驗的內科護士。

但因為其性格過於替患者著想,導致工作效率很低,拖其他護士後腿。

於是,內科護士長建議她去了精神科。

劇集就以多恩的視角,講述了一群精神病科醫生、護士和病患的故事。

劇中的精神病房,和我們印象中昏暗、壓抑的環境不一樣。

這裡一切井然有序,生機勃勃。

因為沒有「危險品」窗簾,所以比起其他病房,這裡最早迎來清晨。

但這裡也和我們想像中一樣,混亂。

會有患者隨時發病,輕者手舞足蹈、荒謬囈語;重者自殘自傷、攻擊他人。

多恩護士到達新崗位的第一天,就因為一位患者的尿失禁,摔了大大一跤。

這也是她的第一位患者,吳莉娜,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雙相情感障礙又稱躁鬱症,是同時擁有狂躁症和抑鬱症的狀況。

縱觀歷史,患有躁鬱症的名人不在少數。

梵谷、貝多芬、海明威、邱吉爾、夢露等,均是雙相情感障礙患者。

但雙相絕不等於「天才病」,更多的是如吳莉娜這般被折磨的普通人。

狂躁症有暴露傾向,發病時,她會脫光衣服在大庭廣眾之下跳舞。

她同時還伴有妄想症,幻想自己出軌別人,一直騷擾跟蹤人家。

導致法院出具了禁止接觸令。

這也堅定了她母親送她來精神科住院的想法。

但吳莉娜的病,究其原因,就是在母親身上。

在他人眼中,吳莉娜的生活光鮮亮麗,學歷高、嫁的好,生活富足沒有煩惱。

但在吳莉娜心裡,她的前半生全部都在按照母親的意願而活。

衣服、包包、朋友甚至愛人,都是母親精挑細選的最好的。

只要稍微反抗,就會被那句「媽媽都是為你好」給噎回來。

在這種以愛為名的掌控下,吳莉娜從未有機會成為自己,長久之下終於病了。

脫光衣服跳舞時,她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還有一位患者,金書完,妄想症。

他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名魔法師,需要逃離這裡(醫院),拯救世界。

他把多恩護士當作仲裁者,把綠茶叫做仙饌密酒。

但現實生活中,他是一個落榜7次的公試生(公務員考試),離成功最近時只差一道題。

他不是不夠努力,相反,他努力到恨不得吃飯時都在刷題看講解,但始終只差一步。

他一次次看著身邊的同窗、後輩考過分數線,對他說加油,說下次一定能考上。

這些可能性像泥沼一樣讓他越陷越深,最終逃避一般的患上妄想症。

通過在精神病房吃藥和治療,書完患者開始對自己的病有了意識。

但對於他來說,有了病識感,更讓人痛苦。

藥物給了他清醒,卻無法給他面對現實的勇氣。

他開始裝病逃避,但多恩很快發現了他的謊言。

經過精神科醫生的診斷,書完患者還是需要面對現實社會。

在醫生的建議下,他出院了。

當再一次面對生病前的難題,是放棄還是堅持時,過往的種種壓力再次襲來。

最終,他站在頂樓的邊緣,對上了他一直想要對戰的火龍,縱身一躍。

書完自殺了。

病房外

韓國向來很會拍醫療劇。

《機智醫生生活》兩季均分9.5,《浪漫醫生金師傅》兩季均分8.6。

展現的都是外科醫生的妙手仁心。

但《精神病院也會迎來清晨》不同,它只聚焦一個科室——精神科。

這裡更加驗證醫生特魯多墓碑上的碑文——

「總是安慰,常常幫助,有時治癒。」

新奇的是,劇中用非常具象化的鏡頭語言描繪出了精神病患者的精神世界。

比如社交焦慮症。

患者身處人多環境時,仿佛被罩在一個透明籠子裡,感覺到處都有陌生人在密切注視自己。

甚至覺得周圍人如喪屍一般朝自己湧來,讓人毛骨悚然。

比如驚恐症。

發作時會出現心悸、頭痛、頭暈、氣短等症狀,還會有即將瀕死的窒息感。

仿佛溺水一般,無法掙脫。

但多數人只會懷疑自己消化不良或壓力過大沒有睡好。

還有偏執妄想症、抑鬱症導致的假性痴呆、自殺倖存者PTSD、邊緣性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症、邊緣低能少年等精神疾病。

劇中採用單元的形式一一道來,考研考公的壓力、職場PUA等現實場景,都讓觀眾狠狠共情。

劇中的精神病房好似患者的避難所,這裡溫暖又明亮。總有人堅定的告訴你,你只是生病了而已。

更能讓人共情的是,患者並不都是陌生人,也有多恩護士的朋友、同事,甚至多恩自己。

也切實的傳遞給觀眾一些知識點:

面對朋友患有精神疾病,應該如何做?

懷疑自己患有精神疾病,應該怎樣做?

在我們的認知繭房裡,抑鬱症應該需要陪伴,要多出去走走、曬太陽、玩。

但醫生說:先別試著為她做什麼。

多恩因為書完患者的自殺,陷入了抑鬱情緒。

她整日把自己蒙在被子裡睡覺,出門也是強顏歡笑不想讓別人多擔心。

她想掙扎,卻越陷越深,直至出現了自殺傾向,被緊急送往精神病房。

原來,每個人都有可能患上精神疾病,即使你是身經百戰的精神病房護士。

心理免疫力低下時,就有可能被精神疾病找上門來。

所以當遇到問題時,不要覺得羞恥,一定要向人求救,說出自己的不舒服。

也是此刻,病房出現了對照組。

以往,我們都是從護士多恩的視角來觀察精神病房,類似於站在上帝視角觀察,是治癒的。

而此刻,我們站在了抑鬱症患者多恩的視角。

一切都變了。

病房是冷色調的,情緒是完全低落的。

角色的轉變讓一些行為變的合理化了起來。

她也會偷偷把應該吃的藥藏起來,力圖證明自己沒病,也會情緒上大起大落,弄傷自己甚至病友。

此刻觀眾站在多恩的視角,真的壓抑到時刻想落淚。

這部劇還有一點值得思考。

以往劇情到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穩定或治癒,就是完美大結局。

但這部劇更深一步,還講了精神疾病患者重返職場後面臨的困境。

多恩病情穩定後回到原醫院工作,巧合之下被患者家屬知道了。

他們聯合起來抵制多恩的重返,質疑多恩的狀態,發帖到論壇,舉牌抗議,投訴到院長室。

可此刻的他們未曾想過,自己的親人重返職場後,也將面臨如此惡意。

《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是治癒的,好看的。

因為它描繪出的精神疾病患者立體生動,讓觀眾無法升起討厭情緒。

視角也很豐富,每個身份的動機和苦衷都表現的很清晰。

壞的也從來都不是人,是壓力、是偏見。

但在現實生活中。

我們普通人,對精神類疾病的刻板印象,幾乎都還停留在法制新聞中的「犯罪嫌疑人」,又或者《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中的荒誕和神秘。

我們了解到的精神疾病患者,也多數是「馬賽克」過的。

《人間世》截圖

2009 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公布過一組數據——

「中國各類精神疾病患者人數在1億人以上,重症精神病患者人數超過 1600 萬。」

這意味著每 15 人中就有1位精神疾病患者, 每100 人中就有一位重症精神病患者。

這些人在哪裡?

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中有一集《籠中鳥》,就是揭秘精神病患者的生存現狀。

豆瓣評分9.5分,80%的人給出了五星。

也許是我們對遙遠的哭聲抱有悲憫,但誰也不要僥倖自己一輩子不會落入這樣的深淵。

看完後,會打碎一些影視劇的濾鏡,但也會在心底生出一些新的認知。

先有了解,才能有理解。

而這,或許也是影視劇除了記錄和表達外的,另一種意義。

《人間世》病房牆上的患者留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de0d3ea4fc01add5141e60190600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