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染(富書專欄作者)
看見過這樣一組數據:人的一生會遇見826萬人,認識8萬人。
有些人會與我們同行,有些只能匆匆擦肩。
這些人總會在我們的生命中留下深深淺淺的痕跡。
走過半生,終會發現不是誰都需要請進自己的生活。
見過的人越多,越發現人性複雜,益友難得。
交往之人的性格再好、才華再高,也比不過人品的貴重。
遇見這3種人,請深交一輩子。
利益面前,不丟底線
司馬遷曾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利益是人性的試金石,只有在絕對的利益面前,才能照見一個人真正的品性。
清朝時期,萊陽首富左文升,便是因為堅守道義,為人所稱讚。
當左文升還是一個小商販時,他與當地的鄉紳周繼先合作。
周繼先把三十貫錢交付給左文升,約定好由左文升來進貨販售,周繼先收三分利息。
誰知沒過多久,市面上銀根緊缺,錢價增值。
年底結算時,左文升主動按市場價付高利息給周繼先。
周繼先見左文升賺錢不易,本想推脫,左文升卻堅持道:「本錢是你的,利息再高也該是你的。」
試想,左文升即使不付這高出來的差額,想必周繼先也不會對他有所苛責,但左文升能多賺不少錢。
在習慣了唯利是圖的商界,左文升卻始終堅持讓利於人的原則,哪怕自己虧損,也從不多貪一分。
正因如此,大家都願意與他合作,這才使得左文升從一個小商販一步一步成為首富。
《論語》有言:「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一個人的錢品,就是人品。
肯讓利於人的人,一定值得信賴。相反,一個貪圖蠅頭小利的人,誰知他何時就算計到朋友身上了呢?
在金錢的一來一往間,人難免會心緒動搖。
但君子無論身處高處還是低谷,總會守住道德的底線,不為利益所驅使。
他們心中始終裝著他人,面對得與失的時候,更願意讓自己吃虧。
一個經得住利益誘惑的人,一定值得信任。
遭逢失意,不丟厚道
常有人說,窮山惡水出刁民。
因為身處困境時,顧好自己已是不易,更難生出大度之心,去照顧他人。
裝出來的善良,在逆境時會原形畢露。
正因如此,當人生跌入谷底時,仍能堅持厚道處世的人,才顯得彌足珍貴。
南北朝時期,一位名叫孟信的官員,一生清廉,直到因為小事犯錯,被罷免職位時,手頭也沒有多餘的銀兩。
離任後,孟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家中只有一頭病牛勉強耕種。
侄子不忍見孟信一家人食不果腹,偷偷把他的病牛牽去集市上賣了。
孟信聽聞此事,十分生氣,連忙追到買主家中,告知買主病牛的事實。
哪怕買主決定吃下這個虧,當作救濟孟信,他也堅決把錢退還,牽回了病牛。
後來,孟信追牛的事跡傳開,皇帝聽說了此事,也被孟信的厚道所打動,決定再次啟用他。
就這樣,孟信官復原職。復任後,他始終勤政愛民,直至年老退任,榮歸故里。
要知道,一個人最真實的品行,就要看他最低處的模樣。
正如高爾基所說:「當一個人心情愉快,萬事順意的時候,他便顯得善良。」
春風得意時,誰人都明媚,而失意之時,鮮少有人能溫暖如初。
生活的暴風雨襲來,人人自危,許多人會充滿戾氣,把不滿發泄在別人身上。
可也有人哪怕渾身濕透,也想著為別人遮一遮雨。
你有理由相信,一個即便身處困境也依舊本分厚道的人,必然不會在朋友遭遇困難時落井下石。
與這樣的人來往,永遠可以放心地把後背交給他,哪怕生活給出再多刁難,也有人與你並肩作戰。
人生在世,能與一個厚道之人共事,是莫大的幸運。
盛怒之時,不丟風度
《呂氏春秋》中有一套「八觀六驗」的識人方法,其中有「一驗」是:怒以驗其節。
意思是說:故意激怒對方,來觀察其反應,以此驗出他的節操與人品。
在極端的情緒下,會暴露出一個人真實的氣度。
有的人平時溫文爾雅,可一遇到不順心的事,便口不擇言,失去理智,變得面目可憎。
還記得大學教授毆打環衛工人的新聞嗎?
一名大學教授,開車出行時,被環衛工的垃圾車擋了路。
教授瞬間暴跳如雷,下車對環衛工人連打帶踹,大聲喊道:「你掙多少錢,我掙多少錢,你敢擋著我的路!」
這一刻,他自負又狹隘的本性暴露無疑。
發脾氣是本能,克制脾氣才顯教養。
聽過一句話:「平時不知意,由怒窺人心。」
怒火攻心之下,誰都會有不理智的衝動。
在極端情緒下仍能保持風度,才是真正可貴之人。
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戶人家在辦喜事時,家門口被放了一盆骨灰。
這明顯是有人故意找戶主晦氣。
很快戶主就知道了放骨灰的人,就是隔壁村那個與他曾經結過怨的仇人。
但在喜宴之時,他沒有立刻發作,而是壓住怒火,安撫好賓客,把骨灰盆拿進了後院。
等喜宴結束,他也沒有立刻去找對方理論,而是在骨灰盆里種上了一株百合,寓意「百事好合」。
等百合花盛開之後,他才託人把骨灰盒送到仇人家裡。
仇人見到這百合花,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頓覺羞愧,當即登門道歉,兩人終得化干戈為玉帛。
《菜根譚》有云:「人品極處,本心使然。」
意思是,當一個人的人品達到最高境界時,所行所為,都是發自內心,由心而動。
品德高尚之人,早已把教養融入了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無論何種情境,始終不丟風度。
真正的高貴,不是風平浪靜時的偽裝,而是怒火之下保留的一絲理智。
好的人品,經得起怒火的考驗。
曾國藩曾說:「擇友即是擇人,擇人為第一要務」。
與什麼樣的人同行,我們也會變成什麼樣。
高質量的友誼,往往都是人品與秉性的相互吸引。
正所謂:細微之處見真情,由外及里看人心。
利益當前,能舍利重義的人,可信;
命運不濟,能厚道處事的人,可靠;
怒火攻心,能不失風度的人,可交。
願我們都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交善者,結良緣。
作者簡介:墨染,富書作者,90後金融女,想用文字感受世間萬千溫度,第4本書即將出版,圖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