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永遠不要做一個辛苦的窮人

2024-10-17     富書

作者:亦誠(富書作者)

余華曾說:「我們都是窮人,我幹嘛不去做一個自由自在的窮人,還做一個那麼辛苦的窮人。」

正因為貧窮像狗皮膏藥似的讓人甩不掉,所以人們才急不可耐、盲目地干。

不知那些辛苦的窮人們是否想過:為何我越努力越窮。

思維上的一葉障目,成為窮人世世代代流傳貧困的「秘籍」。

該如何走出辛苦的貧困呢?而作家余華用豐富的人生際遇告訴我們,此困境有路可尋。

別賺消耗時間的錢

法國哲學家米歇爾·福柯曾說:「人口越多越好,因為它將為工業提供廉價勞動力,從而降低成本,促進生產和工業的發展。」

這樣一來,國家會越來越富有,而窮人會越來越貧窮。

大部分人一直在努力工作,卻不知自己究竟為何而工作,為了錢是首當其衝的。可是,錢多嗎?一直做這樣的工作自己會開心嗎?

余華早年在接受採訪時,講述了一段自己如何走上寫作道路的故事。

一開始余華在衛生院裡當牙醫,他甚至沒學過醫,上班才第一天就幫別人拔牙。

帶余華的醫生70多歲了,身體也不是很硬朗,所以師傅上手一遍後,徒兒就得實操了。

那時一天工作八個小時不休息,師傅在旁邊看報紙,余華則一直在拔別人的牙。

「太無趣了」,對於這份工作余華完全喜歡不起來。

有一天,余華在街上和文化館工作的人吐槽:「你們怎麼就能不上班在街上閒逛呢?」

那群人說:「我們這就是在上班啊」。

上班就是閒逛,余華眼前一亮,瞬間看到了光明的未來,「這就是我要的工作」!

後來,余華為了進文化館開始寫小說。

有了厭惡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新出路。

人不能總死氣沉沉地活著,像橡皮泥似的任人擺弄,那些沾染上的斑斑點點洗不掉,你永遠都會倒胃口。

正如喬安娜·拉斯所說:「不要成為石頭,要成為利刃邊緣,燃燒、毀滅。」

不要無動於衷,面前有千萬風聲呼喊,要向著光明的未來,要向著你的熱愛,而風聲來自宇宙。

別賺透支身體的錢

十六世紀人文主義思想家蒙田曾說:「沒有健康,生命對我們是艱苦的,不公正的。沒有健康,歡樂、智慧 、學識和美德都會黯然無存,不見蹤影。」

當為了生活透支生命時,腳步會變得虛浮,一是肉體腫脹,二是精神迷亂。

在余華的作品《許三觀賣血記》中,主人公許三觀一生賣了11次血。

每當主角沒有力氣與這個社會抗衡,為了家人要過上更好的生活,又或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他都會去賣血。

似乎賣血是他在這個難搞的世上,唯一能夠「走後門」的方式。

可這樣的「後門」,讓他的身體日漸疲弱,怎麼可能擁有完全的健康。

他賣的不僅是血,是困苦,是無奈,但你用健康交換的東西,會讓你失去更多。

這種透支自己健康去賺錢的事在現代數不勝數,當然沒有賣血這麼誇張。

但爆肝、極限工作24小時、猝死這些詞條頻繁出現在網絡上。

洛陽張先生加班工作經常點外賣,後引發血脂各項指標過高住進ICU;今年長沙一名員工因工作過久,下班後猝死在公司園區。

不禁讓人感傷,生命真的經不起折騰。

為了工作,付出誇張的時間,然後不明不白地生病、死掉。

賺錢是為了生存,現在錢存下來了,卻沒有命了;又或者賺錢能夠過上很好的生活,可是失去健康後,你的那些快樂也會變得模糊。

有沒有想過,你售賣的不是時間,是生命;你換取的不是酬勞,而是生命的倒計時。

沒有人能和魔鬼做交易而大賺一筆,生命是敏感的,當你出賣它時,它處心積慮報復你。

無論生活上有多少的困難都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只有健康依舊才能靈魂自由。

別賺麻痹精神的錢

余華曾說:「寧可痛苦,也不要麻木。」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能因為眼下要餬口而逃避過去,即便是清清楚楚的痛苦,也好過雙眼緊閉,思維停滯。

人在能力或者運氣不夠時,是無法選擇自己的工作的,一如人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那樣。

於是就有了將就與妥協,那些日復一日相同的工作成為你的落腳點。

這樣的工作不能維持太久,若工作讓你毫無思考,即便持有肉身,可靈魂早已捉襟見肘。

當年余華一邊做著牙醫工作,一邊為進文化館而寫作,其中的艱辛可謂是百轉千回。

開始寫作那年他22歲,常是寫到深更半夜,第二天哈欠連篇去上班。

夏天蚊子多,余華房裡沒有蚊帳,他只能穿著厚厚的牛仔褲,再將牛仔褲塞進雨鞋裡。

手上汗多,為了防止沾濕稿紙,余華在左手綁了一條毛巾。

如此艱辛的夜晚就算了,白天下班回來又會接到一封又一封的退稿。

這樣的日子,余華過了五年。五年後,余華27歲,他的小說發表出去了。

如果余華麻木,麻痹自己長久地做著那份牙醫工作,又會是怎樣的結局?

那麼他既在精神上沒有自由,又在工作上得不到提升,只能成為:一具行屍走肉。

倘若牙醫余華一直沉淪,那麼作家余華就永遠不會誕生。

網友@阿爾法也常在網上吐槽自己工作中的瑣碎太多,讓自己感到壓抑想辭職。

我們真的需要多正視自己的精神需求,正如《人的疆域》中寫道:「從精神出發,只有從精神出發,才能獲得一切。」

余華說:「永遠不要相信苦難是值得的,苦難就是苦難,苦難不會帶來成功,苦難不值得追求。磨鍊意志是因為無法躲開」。

不是痛苦越多越好,也不是困難越多越強大,所以沒事也不要自找苦吃。

當然要是不想做一個辛苦的窮人,就必定要思考目前你的工作是否只讓你感受到度日的煎熬,卻沒有任何方面的進步。

如果是那樣,我們就應該開始改變了。

1、改變固有思維

不要認為下班時間只能是圍著工作轉或是一味地躺平休息。

我們可以在一天當中集中一兩個小時的精力學些新的技能或是看看書。

高度專注後再徹底放鬆去玩、去休息,不僅能讓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就感,還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一項新的技能。

2、提升專業能力

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一直不停地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它是你不開心的發泄口,是你打開未來的通道,是你逃離世界的入口。

你就是偏偏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極致,讓後路變成退路,讓退路打開變寬成為新大道。

3、成為無可替代

人之所以有反抗的底氣,是因為你無可替代。

如果你是一隻蔫巴垂頭喪氣的小兔子,那麼這個世界就全都是大灰狼。

而如果你很強,那麼他們才是小兔子。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一書中寫道:「有錢人讓錢幫他們辛苦工作,窮人辛苦工作賺錢。」

不要做那個只肯低頭苦幹庸庸碌碌的窮人,偶爾要停下來思量如何讓自己成為一個更輕鬆又有錢的人。

道理都貯藏在思想中,知道還要努力做到。

讓我們改變自己的思想,充盈自己的大腦,走到富裕中去。

作者簡介:亦誠,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你都需要一種能力來支撐你做好‬自己,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和5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5cf68a054df7f152bfeaeed13fba80f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