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膠州灣內的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可停靠22萬噸級超大型郵輪。(大眾報業記者孟達報道)
1904年,隨著一聲汽笛鳴響,山東第一條鐵路線——膠濟鐵路建成通車。歷經百年滄桑,如今這條串聯濟青雙核城市的鐵路線,不僅是重要的交通運輸線,也成了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風景線。
大海邊的老式站房、承載悠悠鄉愁的古城、齊盛湖畔的最美書店、風姿綽約的泉群……沿著膠濟鐵路行走,會感到美的體驗在不斷豐富。
歷史走進現實
歷經百餘年歲月的沖刷,如今的膠濟線已發展為濟青高鐵、膠濟客專、膠濟鐵路三線並行。
在國鐵濟南局濟南機務段,有一座記錄著膠濟鐵路乃至山東鐵路發展歷史的博物館成為「火車迷」的打卡地。工作人員介紹,場館從鐵路機務專業的角度側面展示了山東鐵路發展的風雨歷程,是山東省第一座反映機務百年歷程的專題展館。
「坐穩了,我們開車!」國鐵濟南局濟南機務段動車組司機孔祥配,利用場館內的機車模型、高鐵模擬駕駛等互動設施,帶領遊客體驗駕駛復興號的感受。「我聽老師傅說過以前的蒸汽機車,從濟南站到青島站,要用六到八噸煤。」孔祥配說,從蒸汽機車到內燃機車再到後來的電力機車,列車時速從三十公里到三百多公里,「祖國以什麼速度前進,咱就考什麼速度的駕照」。
10年間,山東境內陸續開通了濟青高鐵、魯南高鐵、濟萊高鐵等9條新線。截至2022年底,國鐵濟南局營業里程達到6547.9公里,其中高鐵2468.1公里,較5年前分別增加26.9%、104.7%,山東高鐵里程躍居全國前列。
讓人對膠濟鐵路歷史記憶深刻的,還有濰坊市坊子區南部的坊茨小鎮。
1897年,德國取得了膠濟鐵路的修築權和沿線十五公里範圍內煤礦的開採權。因為坊子出產煤,德國人特意在這裡設站,修建了大量建築,此後日本占領時期有所添加、增建,共留下了166處德日式建築,讓這裡成為全國最集中的德日式建築聚集區,也是山東近現代工業發展最早的遺蹟。
這些老建築中,有領事館、禮堂、銀行等,涉及外交、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如今其整體格局、街巷肌理、景觀風物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
除了德日式建築,這裡還有以萬和樓、劉氏老宅為代表的民國建築,有德建礦井、採煤巷道等煤礦遺址,以及由火車站、老膠濟鐵路和機車轉盤等組成的濰坊鐵路工業廊道。坊子火車站吸引了眾人拍照打卡,作為當時膠濟鐵路沿線四大車站之一,如今以新的方式為坊子聚攏人氣。
目前,坊子區緊抓全省「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建設機遇,啟動了坊茨小鎮片區城市更新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文保建築及歷史風貌建築修繕改造、虞河生態修復、基礎設施、文創產業設施等,規劃建設坊子站區鐵路文化產業園。坊子區文旅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慶娜說,爭取年底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將坊茨小鎮打造成全市產業消費活力區、文旅融合示範區、城市更新樣板區和全國網紅打卡地。
「窗口」盡顯風情
火車站是城市的一扇窗口,人們對一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往往在這裡產生。
始建於1903年的淄博火車站,2022年9月16日整裝煥新迎接八方來客。站房外立面兩處相向而馳的車馬浮雕,象徵著車站迎來送往的功能屬性和淄博襟山帶海、山水家園的城市魅力。走進南站房,七塊美輪美奐的液晶「星空頂」如夢似幻。地下一層張博線快速集散廳、一層綜合商業廳和二層候車廳,分別以「九曲安瀾」「蹴鞠解數」「千年商埠」「諸子百家」等為主題設置壁畫。候車廳中心區域設置「齊」字演變圓形地雕,利用文字演變的過程來體現淄博源遠流長的歷史,並與以「律動星河」為主題的星空頂相呼應,讓旅客深切感受齊風古韻。
坐落在青島市南區的青島火車站,距離大海僅有200多米,是中國離海最近的火車站。
青島火車站始建於1899年,哥德式的建築風格讓青島火車站成為青島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之一,隨處可見打卡拍照的遊客。
青島火車站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這裡出發,可以通達全國22個省會和直轄市,每天的發運旅客高達6萬多人次,高峰時期每天有158列旅客列車從這裡駛向全國各地。今年1月,青島站進行了大改造,如今的青島站已經是一座智能化、信息化、人文化的現代新型車站,成為青島喜迎八方來客的「城市會客廳」。
青島站旁邊的膠濟鐵路青島博物館,1400餘件實物展品記錄著膠濟鐵路的往事,向遊客訴說著中國從「跟跑」到「領跑」的發展故事。
博物館使用「雲觀博」網上數字化展示平台,以圖片、文字、語音和AR的形式,介紹近五十件重要展品,遊客可通過「雲觀博」App掃描展品,了解展品背後的故事。博物館還全面開放了以VR、AR虛擬現實技術為主要內容的高鐵科普體驗區和數字科普體驗區,實現線上和線下、虛擬和現實的展品互動。
「破圈」產生創意
調味品企業與《齊民要術》相遇,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來到淄博的山東巧媳婦食品集團齊民要術醬文化產業園,濃郁的醬香味撲面而來。占地8000平方米的產業園,布局了齊民要術釀造工藝展示體驗、醬文化展示傳承體驗、研學研修活動、現代釀造工藝展示等內容,分為魯菜之源、百年巧媳、智能工廠、美味體驗等十個區域,游線全長1公里。
「醋味冰激凌可不是什麼黑暗料理,很好吃。」體驗館內,遊客為特色產品點贊。園區通過圖文、多媒體、場景模擬、互動體驗等方式,讓遊客充分感受《齊民要術》釀造文化的獨特魅力、《齊民要術》釀造工藝在現代化企業中的實際運用。
千年歷史的青州古城與山東手造「峱寶寶」,也來了個破圈合作。
3月22日,青州古城阜財門外,張舒正在向顧客介紹「峱寶寶」手辦:「您看,『峱寶寶』的眉為水,發為火,角為土,翅為金,面為木,四顆牙、八個髮髻代表著青州四通八達,兼容開放。」因為銷售「峱寶寶」,10平方米的文創亭成了古城新晉網紅打卡地。
「我們以青州瑞獸峱為原型,推出了青州城市IP峱寶寶。再通過研發潮范兒文創產品、參與各類線下志願服務活動、搭建虛擬直播間、策劃各類話題活動等方式,為古城景區增加新活力。」拓遠文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蔡向鵬說。
「古城不僅有歷史文化積澱,還有很多有創意的新事物,來這一趟很值。」來自青島的遊客張秋敏逛了偶園,購買了仿製的狀元卷,品嘗了隆盛糕點,還走進了通過計算機圖形技術,數字化展示六大地域特色文化主題的古城時空隧道。
「我感覺客流量明顯增多了,夜間遊客數量甚至超過了白天。」「周末住宿需要提前半個月預訂房間,平時也時常滿員。」古城商販對於客流的增加感受明顯。據統計,今年3月以來,古城景區周六周日日均客流量約4.5萬人次,同比2019年增長約21.62%。
融合提升品質
融合齊國古都、陶瓷琉璃、天然溶洞等淄博元素的海岱樓鍾書閣,改變實體書店的「圖書+文創+咖啡」業態結構,打造包括奶茶、簡餐、茶文化空間、城市書房、藝術空間、兒童樂園、威士忌圖書館、稷下學堂、海岱大講堂等一系列功能的文化綜合體。市民在這裡除了能借閱書籍、靜心學習,還能參加各種主題的閱讀活動。
海岱樓鍾書閣負責人郝麗表示,海岱樓鍾書閣是一個以書籍為載體,給讀者提供休閒、閱讀、交友、探索、交流空間的綜合性文化休閒平台和全新概念的書店,下一步將通過多種形式的書香活動、研學活動,展現更多齊文化的歷史,為城市增添馥郁的書香和高品質的活力因子。
在青島港的初生之地大港,曾經車水馬龍的干散貨作業區,如今也與「生活品質」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2016年,青島國際郵輪港區服務管理局揭牌。針對郵輪港區4.2平方公里,確定重點發展郵輪旅遊、金融貿易、智慧創新、商務文化四大產業,打造國際航運貿易金融創新港和高品質濱海休閒活力區。」環海灣集團開發建設公司資產運營部工作人員姚子豪介紹。
站上觀景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高聳入雲的山港大廈,與之相對的是郵輪客運中心,可停靠22萬噸級超大型郵輪。緊鄰郵輪客運中心,是2022年9月啟用的貨櫃部落,可一站滿足吃、喝、玩、樂、購,成為新晉網紅打卡地。
「這裡已經融合了戶外露營、美食餐飲、咖啡、精釀啤酒等業態,未來,這裡的業態將會日趨豐富,成為打造高品質濱海休閒活力區的重要一環。」貨櫃部落運營方負責人介紹。
為了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積澱,打造展示青島百年記憶和城市文化的新名片,港區還規劃保留了百年海關、百年碼頭、百年驗潮站等歷史建築和設施,並利用港口工業遺存規劃建設筒倉博物館、筒倉酒店、餐飲集市等特色項目,一座承載著青島開埠百年記憶的文旅地標正在加速形成。
(統稿 常青 采寫 王世翔 范薇 王健 劉磊 楊淑棟 王佳聲 張蓓 石如寬 張忠德 張曉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