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最大的智慧:穩

2023-12-06     富書

原標題:​一個人最大的智慧:穩

作者:子曰(富書作者)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受益於信息的輕易獲取,隨之也承受著海量資訊的轟炸。

在人生無處不在的選擇面前,過多的參考答案反而會形成撕扯,有人就此陷入慌張,更找不到方向。

而那些智慧的人,卻早就懂得:先將自己的內在力量穩固住。

因為當一個人情緒穩定,做事穩妥時,就能夠撥開迷霧,穿越任何風雨,探尋出最適合自己的人生之路。

情緒穩定,掌控人生高度

世間從不缺少技藝高超之人,而能在比拼中笑到最後的,往往取決於情緒。

張雨霏,剛被評為杭州亞運會最具價值運動員,著名教練孔淼評價她:「是最能穩定住情緒的大賽型選手。」

殊不知,這也是她刻意磨鍊,征服情緒野馬的成果。

就在東京奧運會女子100米蝶泳決賽中,張雨霏已經具備奪冠實力,但在最後衝刺階段被名將麥克尼爾反超,惜敗。

賽後,張雨霏及時進行了反省:「賽前外界對自己奪冠的預測,擾亂了自己的情緒。」

她自此時刻提醒自己管控好情緒,屏蔽無用的雜音,專注於自身的發揮。

就在福岡世錦賽與杭州亞運會上,面對更熱情的觀眾期盼,張雨霏以穩定的心態迎戰眾世界頂級高手,先後都獲得了冠軍。

生活就如同運動場的現實版,每個人都面臨競爭的壓力、規則的約束、裁判的主觀與觀眾的情感期許。

正如奧里森·馬登所說:「任何時候,都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於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作家李筱懿,曾提到過自己的兩件小事兒。

早年間,某日疲勞晚歸的她發現打不開門鎖,當即焦躁不已,先是給外地的男友訴苦,引發了爭吵,又向遠在家鄉的父母抱怨哭泣。

然後她電話喊醒了同在一城的爺爺和叔叔一家,等叔叔老遠趕來,幫著撬開門時,已經是後半夜了。

20年後,當她快22點鐘到家時,再次發現打不開門鎖,不禁回想起那個人仰馬翻的晚上。

她做了幾個深呼吸,想到第二天還有工作,權衡幾個方案後就在附近找了家酒店,並預約了次日的開鎖服務。

這回,她只用了不到半個小時,當晚還休息得很好。

心理學上講:事情發生後,大腦會第一時間產生情緒反應,約6秒後,大腦皮層才作出認知處理。

高手們,就是用好了這短短數幾秒,建立了一間「黑屋子」,收納並消化了自己的壞情緒。

《看世界》雜誌里說:「專業能力構成了一個人的基本面,處理情緒的能力,卻決定了他的人生高度。」

在生活中,若走不出挫敗和考驗下的負面情緒,只會不斷折磨自己,加深生活的苦難。

只有穩得住自己的心神,懂得管控自己情緒的人,方能真正掌握自己的人生。

做事穩妥,迎來量的質變

做事穩妥,是對一個人很高的評價。對事,不潦草應付,做事,嚴謹負責。

這樣的品質,和聰明無關,更是一種深植於性格的習慣。

朋友小尹初入職場時,就在內部重點項目競爭中,擊敗幾個名校畢業生,成為組員。

有競爭者不服,去找經理理論,說道:「我從名牌大學畢的業,而他只讀的普通大學,為什麼選他?」

經理沒有回答,反問:「我要求你們做10個以上的城市調研,你跑了幾個?」

前去抱怨的人當下赧然。同事們都嫌跑各處做調研太辛苦,而經費又低,跑了幾個城市就回來交差了。

只有小尹制定了計劃並堅持跑完了所有城市,並且對每一個城市都做了詳細的分析報告。

公司對小尹的做事態度非常滿意,覺得他辦事靠譜,決定選他進入重點項目組。

這就是:「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

總結起來就是4個字:做事穩妥。

一個人能有多大成就,能走多遠,取決於他做事有多穩妥。

曾國藩曾講:「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無臭,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與韓信、王陽明相比,曾國藩的作戰案例乏善可陳,但他奉行穩妥之道,總結出一套「結硬寨,打呆仗」的獨門絕技。

湘軍每到一個地方駐紮後,先不急於作戰,而是挖壕築牆,將敵人團團圍困,等到將對方耗到彈盡糧絕,再一舉攻克。

曾國藩的這種看似笨拙卻實際上相當穩健的戰術,使得太平軍無法招架。

武昌之戰,湘軍整整挖了一年的溝渠;

安慶一役,也足足挖了5個月……

十三年的纏鬥里,曾國藩就是如此這般,一點點蠶食了太平軍的勢力,最終完成了救國平叛的大業。

我們一般人做事,與打仗同理,最先要求穩妥,然後在穩妥的基礎上,結合各種因素進行創新變化,這樣才能取得真正妥當的成就。

穩妥的前提就是不急功,不取巧。

《孫子兵法》有云:「求穩之計,重在戒急。

急功近利之人,通常都一事無成。

只有足夠的量變才會產生質變,所以凡事都要循序漸進。

篤定,巨大的能量場就會聚集,終有一日,讓時間的複利爆發呈現。

為人穩重,終能走得更遠

時代的腳步匆匆,總會鞭打催促著我們。

不夠穩重的人,常常亂了節奏,如牆頭之草,慌慌張張地搖擺不定:

工作時,他們唯恐不能被領導看到,急於表現,輕易下結論,搶功勞;

創業中,面對最先靠近的利益,就想早早抓取在手裡,來不及為樹立更好的品牌形象有所取捨;

低谷期,他們東張西望地去搜尋救命稻草,忽視了腳踏實地深耕蓄力的重要性。

可越是如此,越成不了大事。

穩重的人,都具有清醒的頭腦,最經受得起堅守的考驗與磋磨。

西晉詩人左思,小時候資質平平、還口齒不清,學習成績相當一般。

但他踏實穩重,一直抱有志向,決心要創作出實實在在的好文章。

當他確定弘揚魏蜀吳三國之都時,眾文人墨客紛紛嘲諷他不知天高地厚,那是世族名家都不敢輕易去觸碰的。

左思聽了,只是淡然一笑,轉眼就醉心於文字。

為收集有關三國都城繁榮昌盛的史實,他以腳步去丈量各地,不辭辛苦地收集到第一手資料。

生性穩重的他深知文字要嚴謹,不惜夜以繼日地查閱大量文獻。

平日的他離群索居,每日都是在字字推敲。

家中隨手之處都放有紙筆,就為及時記錄每一個靈感,每一處疑問。

十年酷暑嚴冬,不曾一日輟筆;十年獨對案卷,只為專心著書。

雖然時常有人譏笑,但左思並不心急,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穩中求進。

最終,《三都賦》問世,當時知名的才子陸機、陸雲兄弟倆讀後當即心服口服,自嘆是無法企及。

彼時京城傳抄此書成風,「洛陽紙貴」由此而來。

一個人穩得住,腳踏實地,才能贏得人生的爆發。

卡耐基就曾說:「真正厲害的人,往往都有一個突出的優點,一旦具備,就很少會出錯,其中有個優點就是一個「穩」字。」

人生是場馬拉松,要靠長期穩定地發揮。

無論是過早發力,透支了自己,還是慌亂中偏離了軌道,都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唯有沉穩做人,錨定目標,不斷校正角度,控制好節奏,才能修成正果。

穩重的人,或許走得不快,但終能走得更遠。

重讀《西遊記》之時,對悟空成佛後的狀態印象深刻:

「此時行者穩重,只因道果完成,自然安靜。」

一個人天賦異稟也好,資質一般也罷,穩是成功的因,也是成功的果。

穩,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人生漫漫,變化莫測,以穩為先,你我共勉。

作者簡介:子曰,富書作者,富書第4本新書《屏蔽力》正在熱銷中,你的生活,需要屏蔽力,本文:富書,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0e51ba120e4d3c72c14313b16f575e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