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讀懂了劉邦,成功就是早晚的事兒

2023-12-11     灼見

原標題:當你讀懂了劉邦,成功就是早晚的事兒

讀《劉邦傳: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有感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布衣皇帝。前半生晃蕩,後半生大器晚成,成了大漢的開國皇帝。他的傳奇的人生經歷怎能不叫人稱奇?

近日,讀了飄雪樓主的《劉邦傳: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這部作品將劉邦以及劉邦時代的人物描繪地繪聲繪色,人物性格分析得透徹明白,並以史料為藍本,閱讀起來輕鬆活潑,大有意猶未盡之感。

這不僅是有一部有史有據、有趣有料的歷史小說,更是一部熱氣騰騰的勵志作品。

01

人生四十才起步,漢高祖劉邦的中年逆襲

劉邦四十多歲人生才開始起步,當你覺得人生就要止步不前時,不妨學學劉邦。劉邦本名並不叫劉邦,而是叫劉季。本意是家中排行最小的意思,但實則他排名老三,家裡還有一弟弟劉交。

劉邦的出生帶有一些神秘的色彩,相傳劉邦落入娘胎與他的母親回了一趟娘家有關。劉邦的母親劉媼在回娘家的途中,坐在大澤邊上的一棵大柳樹下休息。也許是累極了,微風吹來,她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然後,故事進入了高潮階段:「……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史記·高祖本紀》)

眼看突然下起了大雨,擔心妻子的劉太公馬上去尋妻。當他走到大澤邊時,遠遠地看見了驚人的一幕:在風雨交加、電閃雷鳴之中,一條巨大的赤色蛟龍伏在妻子身上……於是,「已而有身,遂產高祖」。這樣的記載自然不可靠,但卻為劉邦的出生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劉邦小時候十分頑皮,經常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上學的時候經常逃學,但是他人緣很好,經常能聚集一幫朋友,他的父親劉太公和母親劉媼經常拿他沒辦法。

就這樣一直晃蕩到二三十歲,他決心投奔到他的偶像魏無忌門下,沒想到魏無忌竟然過世了。於是他投奔到了魏國名士張耳門下。後來魏國滅亡,張耳逃亡,劉邦不得不回到家鄉。

當他重新回到沛縣的時候,此時的心境與此前是大相逕庭的。他與同縣的蕭何、曹參、夏侯淵成了好朋友。並得蕭何舉薦,擔任了泗水亭亭長。

一次偶然得來的機會,劉邦來到京城,恰巧遇到秦始皇出行的隊伍,他當即發出「大丈夫當如此也」的慨嘆。從此他的生命意識開始覺醒。

秦朝末年,趙高當權,秦二世昏庸無道,百姓民不聊生。其中以陳勝、吳廣起義開始,在全國範圍內開始了反秦的起義運動。此時的劉邦和項羽紛紛參與其中。並最終聯手推翻了暴秦的統治。

出身好、年輕且驍勇善戰的項羽初出茅廬便一鳴驚人,成了西楚霸王。而率先闖入關中的劉邦卻只能灰溜溜躲進漢中,當然這只是劉邦的政治手段而已。

一場鴻門宴上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仍然心有餘悸,但也在劉邦的心裡暗暗下了決心:勢必與項羽爭高下。而此時的劉邦已經快50歲了。

四年的楚漢爭霸,劉邦多次在危難時刻險些喪命?但都能化險為夷,這不得不跟劉邦的用人之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02

真正的強者,有超高的領導力和用人能力

一直以混混的形象示人的劉邦憑什麼能夠得蕭何、張良、韓信等的追隨和賞識?因為他有超高的領導力和用人的能力。

「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供給軍糧,暢通糧道,我不如蕭何;運兵百萬,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人都是人中俊傑,我能任用他們,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項羽連一個范增都用不好,這是他之所以被我擒殺的原因。」

蕭何沒有行軍打仗、衝鋒陷陣的軍事才能,卻有很好的組織策劃才能。讓他管理國家內政和後勤,正是知人善用。而善於出謀劃策的張良和善於帶兵征戰的韓信在前線出謀的出謀,打仗的打仗,各司其職,充分發揮各自的才華和潛能。難怪後人公認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會用人的皇帝。

蕭何與劉邦的結識還是有一段淵源的。劉邦的大腿上長了七十二顆痣,古人對「七十二」這個數字情有獨鍾。古代奉行陰陽論,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陽是我國古代傳統哲學和文化思想的基點,籠罩著大千宇宙、細末塵埃。按照陰陽論的推斷,「七十二」這個數字相對應的是一個「赤」字,而劉邦母親又是因赤色蛟龍而懷孕,所以,原本身為平民後代的劉邦一躍成為「赤帝」的化身。這也使他成了眾人關注的焦點。

蕭何當時是沛縣的主吏,也就是二把手。

一天,蕭何和縣衙的幾個小吏到城外的護城河洗澡。洗完澡躺在河邊休息時,蕭何不經意間看見了一個躺在草地上的人,他那高高蹺起的左腿上還長著幾排黑痣。為了弄清他腿上究竟有多少顆黑痣,蕭何主動上前和那人聊天。

「啊,這不是蕭大人嗎?」蕭何還沒說話,那人便驚叫著坐起身來。

「嗯,你是……」

「在下劉邦!」

就這樣,蕭何一邊和劉邦聊天,一邊數他腿上的黑痣,最後確定不多不少正是七十二顆。蕭何不由得大吃一驚,一下聯想到了一個古老而神秘的傳說:上古時期,五位主持天事的帝王中,赤帝的臉上就有七十二顆黑痣……

「這人難道是赤帝的化身?」蕭何想。

偶然相識後,兩人一見如故,大有相見恨晚之意。後來據蕭何說,當他看到劉邦腿上那幾排奇特的黑痣時,就斷定這人一定非同尋常。

從此,蕭何和劉邦成了莫逆之交,在日後劉邦的南征北戰中,蕭何很好地完成了後勤保證工作。

「謀聖」張良與劉邦的相遇是在劉邦響應陳勝、吳廣起義號召時,退守留縣的途中相識的。張良與劉邦惺惺相惜,絲毫不顧及上下級的層級,敢於直言,劉邦悉心聽取建議並予以採納。一次,劉邦與南陽郡守展開了一次大戰。南陽郡守被劉邦手下的精兵強將殺得哭爹喊娘,狼狽地逃往宛城。

劉邦這次總結了以前攻堅戰失敗的經驗,決定繞開宛城,直接向武關進發,節省進軍關中的時間。

關鍵時候,張良站了出來。

「你不能這樣進軍!」張良開門見山地說道。當時他心裡一急,全然不顧自己以下對上的身份了。劉邦也不惱,忙問為什麼。

「南陽的秦軍雖然敗了,但主力還在,現在不打宛城就向武關進發,定會陷入秦軍的前後夾擊之中,到時候我軍可就進退兩難了!」

是啊,欲速則不達。劉邦聽取了張良的建議,連夜折回來攻打宛城。結果劉軍歪打正著,秦軍猝不及防,宛城岌岌可危。

還有一次,劉邦率先項羽進入關中,正在做他的「關中王夢」,激怒了項羽,惹得項羽發兵討伐。張良聽聞此事,連忙對劉邦說:

「沛公,是誰給您出的餿主意,扼守函谷關,不讓項羽等義軍入關的?您捫心自問,憑我們的實力,能抵擋住項羽的進攻嗎?」

面對張良的咄咄逼問,劉邦冷汗如雨。他毫不隱諱地告訴張良這是鯫生出的主意,並表示自己不是項羽的對手。最終在張良的計謀下順利躲開了項羽的征討。

在劉邦厚積薄發的歲月里,他的身邊一直有謀士存在,他會用人、懂用人、知人善任。用大將韓信的話來說:為什麼項羽不如劉邦?

其一,項羽愛逞匹夫之勇。在戰場上,他力拔山兮氣蓋世,威不可擋。但是,他不會用賢將,留不住人才,致使項氏集團人才匱乏。戰亂年代什麼最重要啊?人才!

其二,項羽還有婦人之短視。他平常雖然對屬下很是關心、仁愛,說話和氣,但屬下一旦立了功,需要封賞時,他卻緊緊握著印信,連印角都磨平了,都不捨得給有功之人分封。長此以往,將士們都寒了心。

其三,項羽不得人心。他雖然現在雄霸天下,眾諸侯對他無不臣服,但他的軍隊所到之處,百姓無不遭殃受苦,天下百姓無不對他心生怨恨,只是暫時敢怒不敢言罷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必定失天下。

其四,項羽身處裸都。他當年捨棄易守難攻的關中而建都彭城,不但公然違背了與楚懷王之約,失去了紮根關中的絕好之地,還失去了一舉吞併各大集團的機會。彭城無所憑藉,是一座裸都,它早晚會拖著整個項氏集團一起陪葬。

項羽不識英才,錯失大將韓信。劉邦得大將韓信,使得楚漢爭霸的天平傾向了自己這一端。韓信無論在謀略還是在用兵上都是一大將才。曾有謀士蒯徹以「三國論」企圖讓韓信、劉邦和項羽形成犄角之勢,遭到了韓信的拒絕:「漢王對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叫我現在背叛他,我於心不忍啊!」

因為劉邦傑出的政治才能和謀劃得當,使得他在亂世紛爭中崛起,並一飛沖天,開創了大漢帝國,實現了首位平民登上皇位的傳奇人生。

03

好的作品,不分年齡皆可讀

飄雪樓主專攻漢史多年,筆法純熟細膩、幽默且犀利,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既有歷史的真實性,又有生動曲折的細節,將主角人物劉邦及劉邦時代的人物描繪得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呈現了一幅幅精彩絕倫的歷史畫卷。無論什麼年齡階段的讀者,都能從這部作品裡有所收穫。

劉邦從別人眼中「頑皮逃學"的壞學生,到浪子回頭、潛心求學的好學生,到潛心蟄伏的泗水亭長,到順應時勢的反秦英雄,從鴻門宴上的驚險逃脫,到楚漢爭霸戰勝項羽,開創大漢帝國。

劉邦40多歲開始創業,不到十年時間一統天下,建立漢朝,堪稱歷史上的一個傳奇。他的成功離不開他廣結賢人、知人善任、謀劃得當,他的智慧和謀略至今仍然受用。

他的人生告訴我們:成大事者,要會識人、廣交友、懂決斷、有把控力。當你覺得人生就要止步不前時,不妨告訴自己:有一種成功叫大器晚成,現在的不如意不過是在積蓄力量,只待時機成熟,定能有所成!

留言互動

你對劉邦有哪些了解?

歡迎在留言區交流分享

我們將在精彩留言中 隨機抽取3名讀者

獲得贈書《劉邦傳:鴻門宴上的天選之人》

— THE END —

MORE

灼見熱文

如何成為1%的人(深遠意義)

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

錢穎一對話羅翔:企業家犯罪有十大高頻罪名,但違法不一定就是犯罪 | 財經中國2023年會

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為什麼我們現在這麼容易得病?

37歲中年女,沉澱下這21條生日感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f037b2d592d0a2728a1442afe5c824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