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堪比主角的傳奇女性,比《夢華錄》還精彩,小說都不敢這麼編

2022-06-12     凱叔講故事

原標題:6位堪比主角的傳奇女性,比《夢華錄》還精彩,小說都不敢這麼編

文 | 關山月

最近坊間流行一種新的溝通方式:

你看了嗎?

我看到14集了。

天仙還是天仙,太美了!

陳曉的眼神會拉絲……

門衛大爺很疑惑:你們在說啥?

就是最近鼎鼎大名,火遍全網的《夢華錄》啊!

我們辦公室不管有娃的、沒娃的,甚至還有平常沉迷工作無法自發,視偶像劇為浪費生命的男性家屬,也打開了電視:

「哎,那個劉亦菲的劇,給我打開看看。」

男追女樂,莫過如是。

的確,電視劇很精彩,顧盼兒,宋引章,三娘,3位宋代女性也很厲害。

但我們今天講的,

卻是真實存在在歷史中的6位傳奇女性,

各個比電視劇還精彩,小說女主都不敢這麼編。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戰神——婦好王后

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女人吶。

提起她的名字,大商王朝周邊的氏族和部落都會感到十分緊張。

用現在的話說,婦好是一位武林高手,

也是中國歷史上清清楚楚記載的第一位女戰神。

劉濤也曾在央視綜藝《國家寶藏》中,飾演過婦好王后。

史料記載,

商王武丁在位的59年,是商朝最興旺、武力最強盛、老百姓最安居樂業的時期。

武丁之所以有這樣的功績,就是因為他有一個特彆強大的助手——

婦好,他的妻子。

她不僅是後宮裡面面俱到的王后,

更是戰場上讓對手聞風喪膽的軍事天才。

武丁曾說:作為王后,我素知你強於一般男子,可是這齣兵作戰,不是個人的比武哇,這是千人之戰,你能行嗎?」

但婦好卻胸有成竹:「女人,也能勝千人之戰。」

出征前,婦好向武丁行禮,這個禮不是夫妻之禮,而是大商將軍臨行前辭別君王時行的軍禮。

禮畢,沒有一句多餘的話,瀟洒轉身,大喊了一聲:「乎伐!」

「乎伐!」將士們齊呼,聲音驚天動地。

她身著金燦燦的銅鎧甲,黑帶束髮,不施粉黛,雙手各持一把長柄金色大銅斧,斬敵人於快馬下。

她帶的士兵,制式統一,隊列整齊,六縱六橫,絕勝於千里之外。

每次婦好歸來,武丁都會出城八十多公里來迎接婦好。

而且,她更是自請守衛北方邊陲,成為北境的戍邊大將軍。

武丁問婦好:「你想要什麼獎勵呀?我都滿足你。」

她說:「我願與大王共享歡樂,但是,我更願為大王分憂,請大王賜我北方封地,我要為大王守北方邊陲,保得北境的安寧。」

婦好,也是商朝第一個有自己封地的女子。

齊王最愛的「丑」王后——鍾離春

自古以來,大家形容美女,最常用到的就是「貌比西施」,是不是?

而形容長得不太好看的女孩,就會用「貌似無鹽」,

這「無鹽」說的就是鍾離春。

有多「丑」呢?

史書記載,這個女人「凸頭深目,昂鼻結喉,肥頂少發,皮膚烤漆」。

翻譯過來就是,額頭前突、眼窩深陷;鼻孔是往上翻的,脖子上有喉結一樣的東西;頭很大,但是頭髮很少;皮膚黑中透紅,紅中透亮,就跟烤了大漆一樣。

根據史書記載,鍾離春因為長相不討人喜歡,到了四十歲,還沒人上門提親。

可就是這樣的她,卻自薦做齊王的妻子,大家都覺得她這是自不量力。

鍾離春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說法,她自幼隨著做軍官的父親舞槍弄棒,學習詩書,見識遠遠要高於一般的閨閣女子。

後來,在貌若無鹽的鐘離春的輔佐下,齊宣王拆漸台、罷女樂、退諂媚、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成為歷史上有名的賢君明主。

的確,她是「丑」女,可她更是才女,更是歷史上記載的中國第一位女政治家。

能給人自信的不僅僅是容貌,同樣能打動人心的還有才學和真誠。

讓邊關烽煙熄滅60年,最美新娘——王昭君

她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歷史上讚頌王昭君的詩歌有700多首,人們讚頌她、懷念她,不只是因為她美麗,

更是因為,她用自己的人生,緩和了漢朝和匈奴的紛爭,邊塞的烽煙因為她而熄滅了60年。

她出身貧苦,當過宮女,因為沒給錢打點畫工,錯失成為貴妃的機會。

但是她並不後悔,如果生來只為取悅君主,困在這小小的皇宮中,豈不可惜?

如果自己的容貌能換來邊關安寧,百姓安樂,那不是更轟轟烈烈嗎?

清代有一位詩人叫彥德,在《詠王昭君》當中,評價王昭君的功績,說:

「數代靖兵戎,幾與衛霍同」。

王昭君給這個國家帶來和平的功勞,可以與衛青、霍去病相媲美。

昭君自漢和親而來,立誓:漢與匈奴合為一家,絕不相詐相攻!

邊關烽煙停息60年,人們歌頌她美麗,但更敬佩她美好容顏之下勇於擔當使命的勇氣。

琵琶一曲干戈靖,論到邊功是美人。

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一生要強,一生無畏

則天女皇,姓武名珝,稱帝之後改名為曌。

上面一個明月的明,下面一個空間的空。

她之所以造了這麼一個字,就是希望自己像當空日月一樣,光照大地,而她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

這位傳奇武氏女,生於開國功臣之家,十四歲入後宮,當了12年才人,進過寺廟,當過尼姑,27歲抓住機會又被召進宮中,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開始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她猜聖心,當皇后,聽朝政,甚至還和皇帝一起上朝長達20年,史稱二聖臨朝,簡直是開天闢地頭一遭。

再後來,她廢太子,立皇帝,雖然晚年有頗多弊政,

但是她在位期間,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使得賢才輩出,同時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才,在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明君。

在她的治理之下,世界上人口最多、版圖最大的大唐帝國蒸蒸日上,為後來唐玄宗治下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而最令人感喟的莫過於,這位一生要強的女皇,在神龍革命中,80歲高齡的她終於低下了高昂的頭。

面對親生兒子和逼宮者,退,還是不退?

雖說眼下,她占據劣勢,可是大臣和親生兒子會把她怎麼樣嗎?

她掌管大唐50年,親信遍布,紛紛手握兵力,如果得知皇帝被軟禁,這些親信定會入京勤王。

輸,未必會輸。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大唐王朝、大唐王朝的百姓定會流血。

「武曌啊武曌,你是要為自己的尊嚴而戰,還是為大唐王朝的未來著想?」

還記得這個名字的初心嗎?像當空日月一樣,光照大地。

思索良久,武則天低了頭。

結束了對大唐長達50年的掌控,在人生最後留下無字碑,是非功過,留給後人評說。

心有猛虎,也能細嗅薔薇。

一雙大腳定江山——馬皇后

她是朱元璋的結髮妻子,傳說中的大腳馬皇后。

從宋朝開始,女子都要纏足,把腳纏成三寸金蓮,以腳小為美,可她偏不。

她很有可能被世人的唾沫淹死,可是無論百姓還是朝臣,人人都對她豎起大拇指。

她與朱元璋相識於貧賤,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

在朱元璋被陷害囚禁,斷水斷糧的時候,是馬皇后把熱餅揣在懷裡千方百計地給他送去,熱餅燙壞了馬皇后的皮膚,卻救了朱元璋的命。

就這樣,馬皇后一路陪著朱元璋白手起家,化險為夷,平定天下,開闢了大明王朝。

而且成為皇后之後,她更是以身作則,勤儉樸實,規勸皇上,更是一次次從帝王之怒中救賢臣性命。

胡惟庸一案。

朱元璋盛怒之下處死了很多大臣,就連早告老還鄉的翰林學士宋濂,也因此獲罪。

宋濂是明朝的開國文臣之首,被稱為「聖賢」。他編撰過《元史》,還做過太子的老師,可謂德高望重。

當晚,朱元璋與馬皇后用膳時,發現一桌子菜,馬皇后只挑素的吃:「皇后為何今日不沾半點葷腥啊?」

「回陛下,平常人家請個教書先生,始終禮敬有加。宋老先生這些年來,教導諸位皇子,十分辛苦。臣妾今天吃素是為他祈福。」

朱元璋一聽,又是為宋濂求情,一怒之下,甩手而去。

不過,朱元璋左思右想,還是免了宋濂的死罪,只是把他發配到了茂州。

面對妻子的勸誡,其實朱元璋有時候也覺得困擾。

畢竟古時候,帝王家女子干政是大忌,更何況是皇后!

但卻被馬皇后的一句話給化解:

「陛下既然是天下百姓之父,那臣妾也算是天下百姓之母,子民是否安寧,為什麼臣妾不能過問一下呢?」

她一生勇敢、一生智慧、一生溫柔。

去世之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第二個皇后。

千古第一奇女子——李清照

為什麼這說呢,首先她寫詞寫得好,被稱為千古第一才女,「濟南二安」之一。

誰小時候沒背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而且,她還能做學問,整理出中國最早的關於金石文字研究的大著作。

更讓人驚訝的是,她還喜歡喝酒,打麻將,關鍵是每回都能贏!

她不怕渣男,面對家暴,寧願坐牢,也得離婚 。

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名目張膽地霸占她的財產,還對她拳腳相向。

李清照這種脾氣怎麼能忍?

離,必須得離啊!

但是,在宋朝,妻子要休夫,可是難於上青天的!

怎麼辦?

那就大義滅親:一紙狀書把張汝舟告上衙門。

難題又來了!

宋朝法律規定,妻子狀告丈夫,不管丈夫是否有罪,妻子都要坐牢2年。

但李清照寧願坐牢,也不委曲求全。

最終,張汝舟被流放,李清照也被關進大牢。

這是真瀟洒啊!

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李清照偏不。

她上敢懟權貴,下敢懟名人。

她寫的《詞論》,幾乎懟遍了當時文壇上所有響噹噹的人物:

比如,評價蘇軾:子瞻呀,學問大得很,就是寫詞呀,音律不齊;

柳永呢,音律確實比子瞻強,但太「風塵」,俗不可耐!

王安石、曾鞏,更別提了,文章確實可比西漢,但寫詞,根本沒法看.....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守城將領不戰而逃,

她悲憤中作詩一首,

全詩沒一個髒字,卻把天下貪生怕死的人都罵了一遍: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人生幾經輾轉,顛沛流離,仍然沒有澆滅一顆愛國為國的心。

喝最烈的酒,寫最美的詞,愛國家,也愛自己,一輩子活得熱烈而洒脫,試問這樣的女子誰不羨慕呢?

你看,這些身處逆境,卻遺世獨立的女子,

把自己的美麗、智慧、責任、擔當,活在文字里,歷史中。

照耀了千古,也溫柔了千古。

楊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完整的女人,應該是既會穿優雅的高跟鞋,又可以腳踏平底鞋在泥土地上接地氣地生活。

既應該在工作中挽起袖口,懂得自我奮鬥的價值,又能夠在某一時段,懂得適當地轉換身份,輕盈地走入家庭。」

曾經我對這句話嗤之以鼻,憑什麼要求女人既能上廳堂,還要下廚房。

直到年歲漸長,我仿佛理解了這句話的另一層含義。

每一個女人,都會經歷悲傷和被誤解的冰霜。

我們堅信天賦努力,也曾遭遇無常命運;

我們到達過人生高光,也遭遇了至暗時刻;

我們迷茫過、動搖過、失望過、委屈過、崩潰過、後悔過,甚至自我懷疑過……

但是卻從未停止過努力,不斷自愈,學會釋懷,習慣老去。

無論你是妻子,是女兒,是媽媽,

都要記得: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退一步有一步的人生。

不管你的舞台是廚房還是遠方,生活是泥濘還是雞毛,

都可以衝破時光的束縛,打破命運的枷鎖,把一切困難都擠散,追風踏浪,浩浩蕩蕩,風風光光,大步朝前走——

我們都要去看得最遠的地方,像從來沒有失過望,受過傷那樣!

做怎樣的事,選擇怎樣的自由,決定著你成為怎樣的人,去贏得怎樣的愛與人生。

無論你30+、40+、還是50+,

你是你的星河,你是你的王國,你是你的停泊,你是你的遼闊,你要為自己揮灑筆墨!

不要忘記最重要的:

愛自己才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看到這2天的事件,只想說:

女孩是由什麼做成的?

鮮花、還是戒指?花邊、還是果醬?

「女孩是鋼鐵做成的,

是認真努力和自我奉獻做成的,

是由毅力和仁慈做成的,

是勇氣與握緊的拳頭做成的,

這才是女孩的本質。」

—— End ——

作者:關山月,自由撰稿人,走人間世,寫世間人。故事素材來源:《凱叔講歷史》、圖片來自網絡《夢華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國家寶藏》《大明宮》《琅琊榜》《山河明月》《王昭君》《昭君出塞》,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eaf365d18c18b27e32d3c59cd3041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