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喜馬拉雅APP《喜馬講書》
編輯︱Naivasha
你一定聽過這樣的說法,有一種最小的粒子叫原子,世間的萬事萬物都由原子構成。但我要告訴你的是,這種說法已經是20世紀之前的老黃曆了!
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世界上除了由原子構成的普通物質之外,還有一種完全看不見的神秘物質,那就是暗物質!
今天我想為你講的,就是暗物質與恐龍之間的故事。美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麗莎·蘭道爾,在她所著的《暗物質與恐龍》一書中提出了一個驚世駭俗的理論:或許是暗物質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什麼是暗物質?
暗物質與光不會發生任何相互作用,永遠不可能被我們看到。暗物質也不會與普通物質發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無法直接感知暗物質的存在。
儘管如此神秘莫測,暗物質卻是宇宙中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宇宙中所有的物質中,暗物質所占的比重高達85%,而且在宇宙結構的形成過程中它也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既然暗物質無法被直接看到或感知到,我們憑什麼說它一定存在呢?答案是暗物質能夠產生引力,進而通過引力對其周圍的普通物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暗物質為什麼會讓恐龍滅絕?
恐龍生活在地球的中生代,也就是距今2.5億年前到6600萬年前之間。在超過1億年的漫長歲月里,恐龍一直是地球的霸主。但在6600萬年前,恐龍卻從地球上神秘地消失了。
地質學家阿爾瓦雷斯父子通過對岩石層的探測發現,大約在距今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在10到15公里之間的巨大流星撞上了地球,因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一開始,人們都覺得滅絕恐龍的那顆巨大流星應該是一顆小行星。但1994年,發生了著名的彗木相撞事件,一顆彗星撞擊了木星。從那以後,人們意識到導致恐龍滅絕的元兇更可能是一顆彗星。
荷蘭天文學家簡•奧爾特在1950年提出,在太陽系的最外圍還存在一個巨大的球狀氣體雲,稱為奧爾特雲。
在特殊情況下,一些奧爾特雲中的彗星會變得不安分,脫離自己的運動軌道,並向內太陽系的方向飛去。讓恐龍遭遇滅頂之災的元兇,可能就是一顆脫離自己運動軌道並飛向內太陽系的大塊頭彗星。
觀測表明,銀河系中的普通物質構成了一個扁平的大圓盤。太陽系就位於這個大圓盤的盤面上,並且一直繞著銀河系中心的一個巨大黑洞旋轉。
假設銀河系中存在著一種非常特殊的暗物質,這種特殊的暗物質會像普通物質一樣變成一個薄薄的圓盤。這個暗物質的圓盤會和銀河系普通物質的圓盤疊加在一起,形成一個雙圓盤的結構。
圓盤中的暗物質引力會對奧爾特雲中的一些彗星造成干擾,使它們脫離自己原來的運動軌道。那顆彗星有可能就是因此脫軌,在6600萬年前撞上了地球,並且釋放出比廣島和長崎原子彈能量還大10億多倍的巨大能量,從而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當然,暗物質滅絕恐龍這一理論,目前還只是一個尚未得到主流天文學界認可的假說。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否能說服你呢?恐龍滅絕的元兇到底是誰,依然等待著人類去探索!我們也將在不斷地探索中,更加了解神秘的宇宙世界。
關於主播:
《喜馬講書》,忠實傳遞價值,解讀全球好書。《喜馬講書》讓你的讀書成本趨近於零。專業編輯團隊,為你優中選優,挑出1000本各領域經典好書。每本書25分鐘精華音頻呈現,無需額外時間,隨時隨地聽完一本。各領域專業撰稿人,歷時200小時打磨講書稿,你想讀卻啃不下的書,我們通通幫你讀!
關於喜馬拉雅:
有聲圖書館,中國知名音頻平台,5.3億用戶的共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