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我們都被看似大字不識的李衛騙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2023-12-21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雍正王朝:我們都被看似大字不識的李衛騙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為這裡面蘊含著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搞清楚了這裡面的門門道道,對生活和工作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而且,這部劇中出場的人物個個都是人精,沒有兩把刷子根本就活不了幾集。若是問,這麼多出場人物中,給人印象最深刻,又最老謀深算的,想必大家都能說出幾個來。

但是,若問這麼多出場人物中,誰的起點最低,結局卻最好。恐怕只剩一個人選了,他就是雍正帝最信賴的心腹大臣,曾經當過小叫花子,最後卻做到直隸總督的李衛!

但是,劇中的李衛可是文盲啊,他連狀子都看不懂,又怎麼實現的命運逆襲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我們都被看似大字不識的李衛騙了,他才是隱藏最深的人!

一、

李衛從一個沿街乞討的小叫花子,成長為一方封疆大吏,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也離不開幸運女神的眷顧!

當時他跟坎兒在揚州碼頭附近乞討,為了湊夠給翠兒贖身的一兩銀子,坎兒當死人,狗兒(李衛)則跪在那裡吆喝,希望好心人給點銀子,好安葬自己的哥哥。

很幸運,他遇到了剛從碼頭下船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雖然最後他們的小伎倆露餡了。但他說的生兒子中狀元,生女兒封誥命的言論,也給老四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原本這事都過去了,結果轉了一圈,他們又相遇了。這次相遇改變了老四胤禛對李衛這個小騙子的第一印象,原來他是為了幫小翠贖身:

「你天打雷劈的王三發子,你幾塊破木板,就想換一個大姑娘啊?」

而李衛也確實聰明,看得出面前的人大有來頭,於是跟坎兒說了一句:

「坎兒,那個就是給咱們銀子的人,看來不是壞人,豁出去了,咱去求求他。」

正是因為李衛善於抓住機遇,求對了人,而老四胤禛也本著救人救到底的心思,決定將其一起綁了去找揚州知府車銘討個公道。

後面的事就不用多說了,他們三個此時是孤兒,連個像樣點的名字都沒有,老四胤禛不僅給重新起了名,還帶在身邊,幫著在揚州籌款賑災。

因此李衛在跟坎兒洗澡的時候特意提到:

「咱們算是遇上好人了,以後就是死也要報主子的恩啊!」

二、

那麼,第一個問題,李衛他們究竟哪裡吸引到了老四胤禛,願意將其帶到京城,成為了府邸奴才呢?

從老四胤禛的角度思考,李衛這小子機靈,有眼力勁,說話好聽。不然的話,也不會是他在吆喝,坎兒裝死人。這麼鬼靈鬼靈的小傢伙,正好可以當自己的眼線,彙報每天揚州城的施粥情況,以及災民的訴求:

「奴才在城外跑了一圈,新增的粥場子有五個,一早兒就冒煙起火了,吃了粥的災民們都說,二位主子是救命的菩薩。」

李衛彙報信息,清楚明了,重要信息一點都不漏,關鍵還會拍馬屁。

明明現場施粥的是田文鏡,災民們感謝也只會感謝那些露面的官兵,而這些官兵又沒有意願去宣傳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顯然,散布這個消息的人就是李衛他們,甚至後來出現的民謠,我都懷疑是李衛這小子編出來的。畢竟,後來他當江蘇巡撫推行新政的時候,故技重施,也是通過叫花子們編民謠傳播。

其次,他們三個都是孤兒,無依無靠,又得罪了揚州知府車銘的人——王三發子,若不帶他們三個走,他們的性命都難以得到保證。

更重要的是,李衛這小子在江夏鎮的時候,還通過自己的機靈,救過老四胤禛他們一命。畢竟在那個節骨眼兒上,能不動聲色的用開水澆那些殺手,就能看出這小子沉穩,聰明又能幹,關鍵還忠誠!

三、

當然,老四胤禛將李衛他們帶到自己府上,並不代表一定會讓他們外出做官,畢竟府邸的奴才一抓一大把,為啥偏偏就選中了李衛呢?

李衛到了雍親王府,也就是個打雜的,再加上年齡小,所以前期根本就幫不上什麼忙。甚至有時候還會好心幫倒忙,比如追繳戶部欠款的時候,有一次老十三胤祥就到府上找老四,就是李衛他們熱情接待的。本以為老四胤禛會接見,結果吃了閉門羹,弄得李衛好失落。

再加上田文鏡被老十胤誐當眾抽鞭子,老四胤禛去老十三胤祥府上看受傷的田文鏡,反被噴是「冷麵冷心」。

所以,在當時的李衛心目中,老四胤禛確實比較冷,反而更喜歡老十三胤祥。

隨後就有了八大山莊被圍事件發生後,幾位皇子從院子裡出來,老九胤禟他們還在嘀咕這麼冷,也沒人給送盒飯,也沒人給送衣服,連轎子都沒來。這邊李衛跟高福卻早已守在門口,凍得瑟瑟發抖,還帶著哭腔在問:

「我十三爺呢?」

這句反問,甚至帶著一種埋怨,你怎麼把我十三爺弄丟了,搞得老四胤禛也非常難過,呵斥了一句:

「不許哭,起轎回府!」

李衛他們不僅跟老十三胤祥關係很好,對年羹堯也是非常親密,以至於他們長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年羹堯還特意送他跟坎兒一人一枚戒指,看誰能戴到小翠手上:

「這麼不正經,還是個大官呢?」

四、

李衛真正嶄露頭角,是在扮演敗家子,去萬永當鋪賣假當的事。

原本這個活不是他的,是比他帥,比他有文化的坎兒的。可惜,坎兒沒辦成,怎麼演也演不出敗家子的樣子來,反而是李衛更勝一籌。

大家也不要小看他的演技,萬永當鋪的管家也不是吃醋的,但凡說錯一句話,做錯一個動作,都會引起懷疑,不僅事辦不成,還會打草驚蛇,功虧一簣。他也確實有水平,平時注重各方面的學習,畢竟,在杭州生活多年的我,都分不出雨前龍井和雨後龍井有啥區別的。

當然,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風險也就跟著來了。

好在李衛聰明,或許預先知道老四胤禛要派人監督年羹堯,也或許他跟年羹堯的感情最深,亦或者四福晉那邊透露點風聲出來。總之,他跟翠兒的一次鬼混,也讓老四胤禛發現,不僅救了自己一命,還獲得跟年羹堯出去的機會。

是啊,在老四胤禛眼中,這孩子長大了,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也該出去歷練一下了。

但歷練歸歷練,能不能當上官,能不能當好官,那全得看李衛個人了!

年羹堯對他也確實不錯,沒多久就給了他一個知縣當,為此他還特意寫信告訴了老四胤禛,並把這件事當成了一件好事。

那麼,就引出了剛才提到的第二個問題,李衛大字不識幾個,自己都說狀子都不會看,他怎麼當官呢?

五、

要不怎麼說李衛這人受主子喜歡呢,他啊,一直處於學習進步的階段,且大有成效!

早在揚州賑災的時候,他就很聽話,吃點心的時候,老四胤禛教育他,以後要把爪子洗乾淨了再吃。老十三胤祥則教育他,以後彙報情況時,別那麼大聲。

人家都聽在了心中,而且,李衛也並未放棄學習,並將這個習慣保持到了劇終。

舉薦新太子一事上,老八胤禩府上來了個張德明,搞了個什麼八王大,大八王的暗示。後來被押到宮裡後,連康熙帝都講,有時候江湖術士的話也能多少代表點民意。老四胤禛聽說了後,就非常不理解,為此鄔思道還勸他呢。

而他們對話的時候,李衛就在旁邊,又是給老四胤禛捶背捏肩的,又是端茶倒水的,好一陣忙活。正在這個空時,鄔思道突然就當著大家的面,讓李衛來認認字:

「狗兒,聽說你也識得幾個字,你呀從左到右的念念。」

這其實就是在向老四胤禛提示,這個李衛啊,也是識字的:

「大、王、八,大王八!」

當然,這時候的他還僅僅是認識幾個字,等到他當上縣官之後,雖然還是錯字先生,寫的也跟天書一般,但已經可以跟老四胤禛無障礙通信了。甚至,這樣的書信,都得老四胤禛來給鄔思道翻譯。

這說明,李衛一直沒有放棄學習,也一直在努力學習,至少,寫信這塊,可以親力親為了。

六、

再等到雍正帝即位之後,有一次李衛進京述職,李紱因為科場舞弊案的事找上門,就被他的手下攔住了,理由是:

「我們家大人寫摺子的時候,最煩別人打擾了!」

李紱一聽就來氣了:

「不識字,寫什麼摺子?」

你猜這些話被李衛聽到了沒有?

估計是聽到了,因為李紱報了自己的一大串名號後,李衛是笑臉相迎啊,狠狠恭維了一遍對方。可惜,在正式談事的時候,卻若無其事的掏起了耳朵。是啊,你飽讀詩書,這麼有學問,這麼會寫摺子,為啥來求我這個大老粗呢?

後來雍正帝到李衛那邊視察,劉墨林收到一封加急奏摺,看完後臉色突變。李衛急忙拿過來看,事發緊急,他都沒裝自己沒文化,也看懂了,隨後來了一句:

「年羹堯把孫嘉誠給殺了?」

再到後來,曾靜寫文章罵雍正帝,雍正帝直接將原稿交到李衛手上,都不用翻譯,人家自己就能全部讀完,還能發表評論:

「哪條瘋狗,敢這樣的罵主子?」

所以,李衛並非沒文化,就算以前文化低,也不代表後來的文化差。他其實是以文化低為幌子,能增加雍正帝的包容心,和容錯度,這樣一來,他辦事就不會受束縛,可以用一些沒文化的做法去辦事,還不受埋怨。

他的這個有點自污的做法,就騙過了李紱,也騙過了江蘇的讀書人,比如一個賣字先生都說:

「實在是太年輕了,斗大的字也不認識一擔啊!」

七、

因為李衛的標籤是沒文化,所以他的所作所為總會出人意料,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他在江蘇推行新政的時候,那些官員就特意找一些高人寫一些高深的話,讓老百姓看不懂告示,不明白攤丁入畝的新政是怎麼回事。

李衛並不是聽不懂,而是站在普通老百姓的立場上,覺得不能這樣搞:

「我說你不是人話還算是對你客氣了,你寫的都是TM的屁話!」

為什麼李衛要這樣干呢?

就是因為,雍正帝即將推行的新政,就是沖士紳一族下手,自己若是站在了文化人的角度,不僅不被雍正帝信任,推行新政的過程中,也容易被拉攏。可以參考劉墨林,雖然他也支持新政的推行,但畢竟是通過科舉上台。最終被那些清流所不容,連給李紱送行都被拒絕,最後跟雍正帝喝酒的時候,自己也是痛哭流涕:

「皇上,科甲朋黨一案,微臣的老師殺頭的殺頭,革職的革職,微臣卻反而得到升遷,微臣何以立朝為官,何以在世為人?」

而自己沒文化的標籤一貼,其他官員想用官場潛規則啊,想用官員的面子啊,斯文啊,來束縛人家,根本就不管用。人家出告示,都這麼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你怎麼攻擊?

「你們有銀,老子有兵,老子就把朝廷養的兵和差役都派到你們家去吃飯。」

八、

就用沒文化這一招做掩護,李衛能做到其他官員無法辦到的事情,深得雍正帝的厚愛!

比如有一次他在江蘇巡撫衙門大門口設戲台看戲,就被其他官員彈劾了,奏摺到了京城,雍正帝大怒。是啊,他上台後可是發過明文,現任官員禁止出入戲院、酒樓的妓院的。

這個規定,李衛不會不知道,不然也不會在後來私會小媚仙的時候,先把她給贖身,但是人家回復就很有水平:

「自己識字不多,學術不夠,又蒙皇上嚴旨切責讀書學史,只得撿些於治道有益的戲文兒看看,長長見識。」

是啊,別人看戲是消遣,但我看戲是謹遵聖諭學習知識。好嘛,就靠著沒文化這一條,李衛就獲得了奉旨看戲的特權,換別人行嗎?

還有曾靜,寫文章罵雍正帝,雍正帝委屈啊,想讓大家給評評理,結果有文化的大臣們沒有一個敢看的。後來他好不容易逮到了一個前來探望自己的弘晝,想讓他安慰一下自己,批評一下文章中的不實言論。

結果弘晝也是不敢看,直接就給了結論:

「這些狂犬吠日的瘋話,兒臣不屑一看,請皇阿瑪也不要理睬。」

這件事就堵在雍正帝心口呢,沒人去點破,不代表就不存在,那他這種憋屈怎麼發出來?

這時候就顯得李衛很重要了,人家不僅痛罵了這條「瘋狗」一頓,還脫了官服跑大牢揍了他一頓,換別人,能做到嗎?

九、

雍正帝雖然事後也訓斥了李衛一頓,說的有失官體,但從內心來講,不知道報復的快感有多爽!

「主子,您把這條瘋狗交給奴才,我把他的牙一顆一顆拔下來!」

因為李衛替他發泄了一頓,出了這口惡氣,所以後面雍正帝再禮遇曾靜就沒啥心理負擔了,也更加的寬容。

包括去查抄曹雪芹家,也是李衛能幹這事,還不怕被罵。

還有科場舞弊案,為什麼李紱去找三王爺胤祉後,被告知這事只有李衛能管?

除了他是雍正帝面前的紅人以外,更重要的是,這種受累不討好的事,也只有他敢幹。所以,張廷璐看到官兵包圍了考場,當場就急了,說什麼擅闖考場是殺頭的罪。

結果李衛就說了:

「哎呦,張大人,你可嚇著我了!」

是啊,我沒文化,也不懂這些規矩,只知道替皇上辦事,你願意去告就告吧?

即使在雍正帝面前,因為忠心,因為沒啥文化,所有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他分不清。就算說錯了,或者點破了,雍正帝也不會往他有什麼私心,或者意有所指上面想。

比如評價年羹堯,孫嘉誠說了幾句他的壞話,雍正帝那叫一個謹慎,又去查他是不是跟老八胤禩有勾結,又是去查他的動機啥的。氣得孫嘉誠都搬出天象來了,還被在太陽底下罰跪求雨,就算最終成功了,也沒落個好下場。

反觀李衛,人家就敢在雍正帝面前直言:

「乾脆把他的大將軍給免了,鄔先生早就跟我說過,年羹堯這個人遲早會闖出天大的禍來。」

十、

試想一下,連張廷玉說年羹堯壞話,都得謹慎又謹慎,還被雍正帝猜忌,李衛就沒事。

甚至,連雍正帝的家事,李衛都敢說上幾句,比如面對弘時該不該除掉的事,雍正帝就問過李衛。一開始李衛並不想說,是啊,這種事哪能參與,誰參與誰倒霉啊:

「主子,什麼事奴才都能替主子辦,這事奴才我……沒法說。」

雖然沒法說,但不影響人家旁敲側擊,比如拿康熙帝當擋箭牌:

「先帝爺千般都好,就是太寬容了!明明知道八爺他們使壞、使絆子,還要加封他們親王貝勒,這不是,到您這裡麻煩了,把這些難題都留給主子了!」

也正是這句話,才讓雍正帝痛下決心,除掉了弘時。

當然,李衛也不是一直一帆風順的,也會有被雍正帝猜忌的時候。好在人家實在是聰明,關鍵時刻總會表明忠心,連鄔思道都誇他是「孺子可教」!

而且,他是大毛病不犯,小毛病不斷,懂得自污。是啊,要想一直受重視,就得讓雍正帝覺得可以控制自己。自己表現這麼出色,總有一天光靠賞,難以解決問題的時候。畢竟,到了賞無可賞時,那就只能賜死了。

所以,他才會特意在雍正帝微服私訪江蘇的時候,故意去私會小媚仙,還求主子幫自己隱瞞。

要不怎麼說全劇隱藏最深的人就是李衛,人家能從一個小叫花子當上封疆大吏,就是因為不在乎什麼名聲。寧可裝文盲,也要替皇上辦事,關鍵還能辦好,再加上人家那叫一個忠誠。

換你是皇上,也會喜歡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e7d0a65af73206883615c8dcc95ee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