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難怪八王逼宮時張廷玉敢站出來,你看他懷裡揣著啥呢?

2024-01-21     楊角風發作

原標題:雍正王朝:難怪八王逼宮時張廷玉敢站出來,你看他懷裡揣著啥呢?

在《雍正王朝》中,最驚險的一幕莫過於八王議政逼宮了,這也是該劇的最高潮。從此以後,就再也沒有力量能阻礙到雍正帝推行新政,他也徹底站上了權力高峰。

但是,在八王議政逼宮這場大戲中,面對老八胤禩和隆科多等人的咄咄逼人。是新科狀元王文昭和軍機大臣張廷玉,接連蹦出來力挺雍正帝,這才給了躺擔架上的老十三胤祥足夠時間去力挽狂瀾。

前面我們已經詳細分析過了王文昭在八王議政逼宮時的精彩表現,下面就要分析一下張廷玉了。他明知情況已經很危急,也看不到什麼希望,為什麼還要堅決站出來力戰群王,毅然決然站在已經處於弱勢的雍正帝一邊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八王議政逼宮時,為什麼張廷玉非等最後關頭才站出來?

一、

老八胤禩聯合四位關外旗主王爺,突然在整頓旗務的朝會上對雍正帝發難,也是朝中各種矛盾聚集到一定程度的集中體現。

其實,在朝會之前,反對新政的勢力就不止一次對雍正帝發難了。當初自己的左膀右臂,且對大清有恩的年羹堯被殺,主要原因也是他對新政的態度消極。而另外兩位心腹大臣李衛和田文鏡,用雍正帝自己的話講,他們倆的身體也已經嚴重透支,命不久矣。

更重要的是,因為推行新政,雍正帝幾乎得罪了所有人。反對自己的勢力,也從最早的八爺黨啊,佟黨啊,年黨啊,延伸到原本中立的士紳一族,清流一派,以及旗人。

這次朝會,雍正帝可謂是孤軍奮戰,心腹大臣李衛和田文鏡遠離京城,多次力挽狂瀾的老十三胤祥又因病未到場。新生派的官員們,比如支持新政的尹繼善和劉墨林,也被派了出去,不在京城。

身邊只剩下一個老臣張廷玉,和一個一向明哲保身的馬齊,以及一個本就因李紱被罷官而滿肚子意見的王文昭。

而老八胤禩這邊呢,可謂是做足了準備,不僅原本的八爺黨骨幹力量全在,還增加了關外四位旗主王爺的支持。甚至於,他還拉攏了佟派勢力,也就是隆科多這支隊伍。以及雍正帝實際上的長子,三皇子弘時的支持,外加剛被雍正帝滅了的清流派殘餘勢力。

用老八胤禩自己的話講,這個時機發動八王議政逼宮:

「已經有九成勝算了!」

二、

朝會一開始,沒等雍正帝說幾句夸新政的話,關外旗主王爺,也就是東親王永信就迫不及待第一個站出來反駁雍正帝!

他提到,自己在奉天聽到的情況跟皇上說的完全不同,大家並不認為新政有多好。此話一出,在場的諸多官員也都隨聲附和起來,認同東親王永信的話。

正在雍正帝不知所措的時候,老八胤禩突然喊了一聲「肅靜」,這倒出乎眾人的意料,本以為他會制止東親王永信,卻沒想他給了個助攻:

「剛才皇上說了,今日朝會,言者無罪,東親王,有什麼話接著說!」

接下來東親王永信可就火力全開了,不僅反對新政,也對雍正帝提拔搞新政的李衛和田文鏡意見頗多。他不明白大字不識一籮筐的李衛,和得罪了那麼多先帝留下老臣的田文鏡,憑什麼受到重用?

更不理解:

「這新政既然好,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反對?這些都是臣等不明白,也不贊成的地方,請皇上把這些都給說清楚了!」

至此,雍正帝終於明白了,這些旗主王爺不是來商討旗務整頓的,而是來逼宮來了。既然來逼宮了,他就得搞明白在場的各位,哪些是自己這邊的,哪些不是自己這邊的。所以,才有了雍正帝下了龍椅,特意走了一圈,挨個點了一下誰是忠臣。

或許是受此影響,新科狀元王文昭第一個站出來力挺雍正帝,駁斥東親王永信是越旨!

三、

王文昭不愧是狀元,雖然他對田文鏡和新政也有看法,但作為「皇派」,他此時必須挺雍正帝,這也是他能在朝中立足的根本。

當然,他的時機也選擇的很到位,此時的老八胤禩陣營不過是派出了先頭軍,大部隊還在蓄勢待發。若是現在不發話,後面也就失去了發話的機會,和發話的能力。而且一旦保持沉默,從而被皇上猜忌的話,也是王文昭所不能承受的後果。

只不過,王文昭是個漢臣,又自帶皇上給其掌過燈的標籤,自然被旗主王爺們所不容。

如果被王文昭牽著走,那老八胤禩一夥來講就意味著出師不利,搞不好八王議政這個建議還沒提出來,就被團滅了。所以,老九胤禟就揪著王文昭是漢臣這一點,展開了瘋狂攻擊和辱罵:

「呸!我就罵你了,狗狗狗……滿人的一條狗!」

王文昭一看,這是完全不講理啊,索性「嗷」一嗓子就抽了,退出了戰場。

這也導致,好不容易看到點希望的雍正帝,一下子就陷入了苦戰的境地。一時間是滿頭大汗、臉色發青、嘴唇發白,顫顫巍巍的連站都站不住了,被李德全攙扶著坐在台階上。

隨後,老八胤禩一黨更是發動了連環攻擊,什麼滿漢本就有區別,什麼雍正帝用人不利,什麼前朝本是盛世,毫無推行新政的必要,況且祖制不能更改!

被懟的啞口無言的雍正帝,最後急了:

「你們誰想當這個皇帝,不妨站出來直說!」

四、

雍正帝這一通話說出來,果然其他人都不再說話,這也讓老八胤禩終於坐不住,站出來表明,自己有話要說。

老八胤禩要開口說話,就意味著有大招要放,在雍正帝尚未準備好對策的前提下,也不敢讓他發話。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帝才發現,自己的御林軍竟然也被隆科多給調防了。而隆科多,已然成了老八胤禩的人,一時間陣腳大亂,被老八胤禩以恢復「八王議政」祖制為由逼上了絕路:

「看樣子,朕就是想不同意也不成了,是嗎?」

也就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張廷玉終於站了出來,幾句話就把老八胤禩拔了個精光,一舉扭轉了雍正帝被動的局面。

那麼,這就回到我們的題目的,張廷玉雖然是軍機大臣,但畢竟是一名漢臣,在如此劣勢的前提下,他是如何做到力挽狂瀾,鎮住了場子呢?

要知道,在他站出來之前,老八胤禩已經完全壓制了雍正帝,他其實就表明了一個觀點:

「想當年,咱們父皇康熙帝在的時候,大清可不是這個樣子。」

是啊,人家謝繼世、陸生楠等文人清流,不過是向皇上進言了幾句,好嘛,你直接大開殺戒,先皇是這樣乾的嗎?

先皇在的時候,國富民強,人稱「康熙盛世」,怎麼你這個皇帝一上位,全都變了呢?

「咱們父皇晚年怎麼倦政了?吏治又怎麼腐壞?怎麼就出現國弱民窮這樣的現象了?」

五、

要不怎麼說人家老八胤禩能成為最終大BOSS呢,人家雖然話不多,但是句句見血,讓人無法辯駁!

雍正帝不聽勸阻,非要更改祖制,甚至違背先帝的意願,視為不忠;雍正帝故意說前朝多麼多麼不好,給留了多大的爛攤子,是貶低先帝抬高自己,視為不孝;雍正帝喜怒無常,不僅用人不當,還不聽勸濫殺無辜,視為不仁。

這麼一個不忠不孝又不仁的皇帝,若是繼續一個人說的算,那對於大清的江山社稷必然是災難。所以,從大局出發,他必須得同意「八王議政」的提議,讓大家共同治理好國家。

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不僅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頻頻點頭,連在場的官員也全都議論紛紛:

「對,請皇上恢復八王議政的祖制!」

雍正帝此時已是無言以對,根本就無力辯駁,是啊,若是繼續闡述自己觀點的正確,繼續講必須新政的事,豈不正中老八胤禩下懷,印證了他觀點的正確。若是不反駁,或者順著老八胤禩的話講,同樣也證明自己理虧,還是老八胤禩贏。

所以,這時候的雍正帝只剩下癱坐地上冒冷汗,攥手帕了……

而一直站在一旁並未發話的張廷玉,也終於搞清楚了老八胤禩一黨究竟想要什麼,到了不得不站出來的時候了。

是啊,錦上添花固然能獲益,但雪中送炭更能顯示個人的重要。再加上雍正一朝,張廷玉也是堅決站在支持變法的一方,已經沒有再選擇的機會。

六、

歷經三超而不倒的張廷玉不愧是官場常青樹,職場不倒翁,人家說話辦事那叫一個漂亮,還無懈可擊,僅僅通過十三句話,就扭轉了局勢!

張廷玉先是站出來,打斷了老九胤禟的發話,沖雍正帝說了一句:

「皇上,臣有話要說!」

張廷玉跟老九胤禟他們不同,他此舉是表明自己還懂得君臣之禮,沒有皇上允許,自己是不會發話的。以此向在場的各位表明,皇上終究是皇上,就算處於劣勢,他也是皇上。

同時,他也在向皇上暗示,一會兒自己發言的時候,千萬別打斷自己,要是有別人出來搗亂,也請皇上打個掩護。

當然,若雍正帝跟張廷玉還算有默契的話,他還有讓皇上放心,這些人並不是自己對手的暗示。

隨後,張廷玉走到了老九胤禟面前,畢竟是他打斷了老九胤禟的話:

「九爺、十爺,今天是朝會,你們剛才說了那麼多。我是先帝的老臣、兩朝的宰相,這下面就有我許多的門生故吏,你們該不會把我也當成滿人的狗,不讓我說話吧?」

這句話很厲害,先是表明自己的身份,是拿先帝的老臣,和兩朝的宰相說事,而不是雍正帝的什麼什麼。你們若是想反駁,就得掂量掂量,否認我,就等於否認了先帝。

其次,堵住老九胤禟和老十胤誐的嘴,以免自己發話時被打斷,落得王文昭的下場。

最後,再表明一下自己的影響力,在場的可有很多漢人學生的,估計大家都不想當狗吧?

七、

張廷玉通過這麼兩句話,就奠定了自己說話的合理性和權威性,以及不可打斷性,也為後面的發言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後,張廷玉祭出了第一個大招,那就是通過事實來表明,根本就不存在八王議政這回事。沒有什麼比你苦苦堅持了很久很久,突然有人告訴你,你所堅持的一直就是錯的,是南轅北轍的,更能打擊人了。

為了確保自己能一擊必中,首先就得讓對方亮出自己的錯誤觀點,顯然東親王永信上鉤了:

「八旗議政就是太祖爺封的八位鐵帽子王王爺,共同商議朝政,所以也叫作八王議政。」

隨後,張廷玉就開始給大家上課了,原話就不多說了,總結起來便是,老八胤禩他們所要恢復的「八王議政」制度,根本就不存在。如果非要說存在的話,那就是皇上隨機喊幾個人來商議政事,而這幾個人跟是不是旗主王爺無關。

當然,張廷玉不忘讓被駁斥的一方,自己把錯誤觀念說出來,才會問簡親王,是不是?

簡親王被問的一楞一楞的,也只能回復一個差不多,之所以他不能否定張廷玉,是因為他讀書少,根本拿不出證據來反駁。

此話一出,眾臣譁然:

「啊,原來沒有八旗議政!」

隨後張廷玉再接再厲,不僅八王議政不存在,就算喊幾個人來議政這個制度到後來也執行不下去了,因為從來就沒有「事權統一」過!

八、

當然,張廷玉之所以站出來,最終的目標還是直指大BOSS老八胤禩的,所以才會問他:

「八爺,您是參加過編纂《八旗通志》的,該不會不知道吧?」

這一下子,老八胤禩也啞口無言,因為這是事實,他沒法說。說不知道,那好,我張廷玉告訴你了。說知道,那好,根本就沒八王議政。

這樣一來,老八胤禩他們逼宮的法理基礎就沒了,再強行逼宮,就成了蓄意謀反了,在場的各位不得不掂量掂量。

畢竟,在那個皇權社會,就算是謀反,也得打出正義的旗號來。就算當年清軍入關,不是也打著替崇禎帝報仇的旗號嘛。

正因如此,老八胤禩才慌了,試圖阻止張廷玉繼續說下去,可惜被張廷玉斷然拒絕了。是啊,前面僅僅是駁斥你們想恢復「八王議政」的可笑,雍正帝推行新政的問題還沒幫他辯解呢。

隨後張廷玉便以跟隨先帝二十年,對聖祖的內心最為了解為由,闡述了先帝在的時候,大清其實已經存在很多弊端。他老人家也因為各種原因,沒辦法去刷新吏治,只能將這個重擔放在了雍正帝肩上。

他擔心自己一個人的分量不夠重,還不忘把馬齊拉出來:

「馬中堂,您說是不是這樣呢?」

這一套組合拳打出來,讓老八胤禩是無言以對,兩個離康熙帝最近的老臣做證,他怎麼反駁都是蒼白又無力的。況且張廷玉又提到了各位皇子為了爭奪儲君位置,而明爭暗鬥,這是無可辯駁的。

九、

張廷玉的所言全都是有證據能印證的,甚至還能隨口說出雍正帝推行新政以後,朝廷和地方增加的賦稅數據。

這下子老八胤禩徹底慌了,法理法理說不通,事實事實擺在那,他手裡剩下的牌只剩一張了,那就是人心:

「你口口聲聲賦稅賦稅,朝廷的錢就算再多,失去了人心又有什麼用呢?」

甚至於,他開始攻擊張廷玉的私心,說他是怕恢復了八王議政,從而失去了軍機大臣的職位。所以才會站出來反駁自己,力挺雍正帝,說到底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但張廷玉還真不含糊,馬上就做出了「同歸於盡」的態勢,表明自己要跟老八胤禩一樣,放棄一切,捨得嗎?

至此,老八胤禩徹底沒了脾氣,不僅法理上輸了,情理上也不占優。

其實遍觀整部《雍正王朝》,張廷玉是參與他們皇家的事最多,也是知道最多皇上秘密的人。更重要的是,每每關鍵時刻,也是他在推動著劇情的發展。

比如刑部冤案,面對信太子胤礽還是信老八胤禩的糾結,就是張廷玉一把火燒了康熙帝遞來的奏摺,替皇上瞞下了這件事。

比如在熱河八大山莊,也是張廷玉發現了調兵手諭有假,並及時提醒康熙帝,這才有了後面舉薦新太子的舉動。

再比如,康熙帝決定欺騙太子胤礽,促使他起兵謀反,從而廢掉他時,也是張廷玉在身邊,聖旨都是他起草的。

十、

可是,張廷玉就不怕老八胤禩狗急跳牆,直接玩硬的,武力逼宮嗎?

他還真不怕!

因為他懷裡還揣著一個克制對方的「武器」,這個「武器」一旦拿出來,無異於投下了一顆核彈,不流血不流淚,是過不了關的。

這個武器便是當年康熙帝臨終前,給他的一份秘旨,可以要了隆科多的命:

「步兵統領隆科多,本系微末小臣,蒙朕破格簡拔,位列台閣,乃敢交通皇八子胤禩、皇十四子胤禵圖謀不軌,謀求非分恩榮,著即賜死,欽此!」

所以,張廷玉一直忍著不發作,就是為了等隆科多站出來,知道這是老八胤禩最後的王牌後,才站出來,就是為了能確保自己不敗。

要知道當年選舉新太子的時候,張廷玉就一直不表態,連佟國維都拿馬奶茶諷刺他,說再晚了,這奶茶就變味了。直到朝會上,康熙帝明確表態要支持廢太子胤礽時,他才突然站出來,說自己有秘折,就是舉薦廢太子胤礽的。

大家想一下,張廷玉這麼精明,會不會左袖子裡揣著舉薦廢太子的,右袖子揣著舉薦老八胤禩的,腰上還別著一封舉薦老四胤禛的摺子呢?

就像當年那樣,若老十三胤祥沒有及時趕回來,他突然就掏出那份奏摺:

「今後,你若沒和八阿哥、十四阿哥圖謀不軌,這道詔書就算沒有,如果你真起異心,我取你的性命!」

有人說,人家都打算造反了,這麼一個先帝的奏摺管啥用?

這個問題難道康熙帝就沒考慮過嗎?

你說是康熙帝駕崩當晚,老四胤禛是皇上的權威性大,還是他當了十來年皇帝的權威性大?那時候隆科多起了異心都能處死他,難道現在他起了異心,就拿他沒轍了?

那可是皇權社會啊!

隆科多得感謝老十三胤祥,若是他沒有及時趕回來,張廷玉可就真取他性命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63b385705a205f8d3e8431772a94d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