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快遞員們正抓緊卸貨。 |
小傢伙的書法作品。 |
跟著網課認真修改作業。 |
王凱睿上網課。 |
抵達營業部後,所有包裹還要再經過一道消殺程序。 |
居民購買安順破酥包。 |
加緊製作油條。 |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琳 周雅萌 汪國鋒 楊紹輝
疫情漸漸淡去,在逐漸有序恢復的生產生活中,在無數解除了臨時靜態管理的街頭巷尾,在重新開始氤氳的煙火氣里,城市正緩緩展開復甦的身體,找回平日裡的鮮活節奏。
烏當
一口「早」滋味開始如常生活
貴陽烏當。常態化疫情防控政策實行,逐步有序恢復轄區生產生活秩序,各類早餐店陸續按下「啟動鍵」。
嶄新一日的勃勃生機,從想念已久的早餐開始。
熱油滋啦聲響遠遠就能聽見,油條蓬鬆酥脆,肉餅金黃誘人,包餅香辣滋味……四光路的豆漿油條小店外,食客早已尋味而來。
「老闆,五根油條,五份豆漿。」「兩個肉餅和一個包餅油條,加辣!」「哪個要六根油條?」……此起彼伏的熱鬧聲響,奏出屬於如常生活的清晨復甦曲。
儘管凌晨四點就開始到店做準備工作,但小店老闆湛東滿心歡喜。「正常營業好啊,待在家裡輕鬆但是心急呀。」
接到正常營業的消息後,湛東與家人們一起花費兩天時間大掃除、採買物資,22日一早,小店笑臉迎人。
「疫情前就愛來他家買,想了大半個月,他家一開張我就來了。」提著熱氣騰騰的豆漿油條,小店老顧客張英國一臉滿足。
在同一條街上,吸引眾多食客的早餐還有熱氣騰騰的包子鋪。隨著蒸籠打開,厚厚的霧氣瞬間升騰,卷出誘人香氣,白白胖胖的包子隱身在霧氣里,討人歡喜。
「從21號復工起,生意就很不錯,每天都很忙,最好的時候一天消耗了將近300斤麵粉。」安順破酥包老闆一邊和記者搭著話,一邊熟練地為客人挑揀包子。微信到帳的提示音不時響起,樸素的小店不缺熱鬧。
在安順破酥包隔壁,同樣幹著包子本行的巴比鮮包生意也出奇地好。「賣得最好的是饅頭和肉包,生意比疫情前好一些。」
在安順破酥包鋪子前,52歲的李興買了32個肉包和三鮮包,拎在手上沉甸甸的:「我本來是想多買點饅頭,但是饅頭沒有了。這些能放冰箱不怕壞。」
與李興不同的是,一旁29歲的薛青青只買了2個包子。「我在這邊買包子,我老公去買羊肉粉了。」
光頭羊肉粉小店裡,老闆牟小青正熟練地為顧客備餐:一碗熱氣騰騰的羊肉粉中,赤紅色的湯汁浸泡著圓潤的細粉,上面點綴著深棕色的羊肉和青翠的蔥花香菜,空氣中飄蕩著的陣陣香氣不斷刺激著食客們的味蕾。
「今天應該能賣掉將近300斤米粉和30~40斤羊肉,跟疫情前相比生意會好一些。」牟小青笑意盈盈,恢復營業的4天,儘管工作量大,但營業額的提升讓所有辛苦沒有白費。
日出而食,做早餐的人忙忙碌碌,吃早餐的人意滿志足。這簡簡單單的一口「早」滋味,是生活的滋味,也是城市的溫度。
觀山湖
您的快遞到了!
「您好,您的京東快遞到了,包裹已經消毒,請您查收……」
「已經消過毒了? 真好,謝謝!」
9月23日9:00,貴陽市觀山湖區金融城一棟寫字樓下,京東快遞小哥孫啟望順利地將包裹配送至顧客楊女士手中。
「我們已經恢復上班好幾天了,快遞都是正常收寄,辦公和生活都很需要。」楊女士說,順利拿到快遞包裹,對大家而言,是生活回歸正軌的積極信號。
隨著分級分類管控措施開始實施,貴陽市各個快遞站點攬件和派件業務也在逐步恢復。
7:00,天剛微微泛白。在京東快遞貴陽城市花園營業部內,兩輛滿載包裹從物流園區駛來的貨車正先後卸貨,營業部17名快遞員正緊張有序地做著消毒、分揀等準備工作。9:00,他們將駕著大家熟悉的小三輪車分頭出發,將這些快遞送至網點附近的金融城、會展城、恆大中央公園等多個小區和商圈。
「我們快遞小哥每天必須做1次核酸檢測和2次抗原自測。嚴格遵守防疫規定既是保護顧客安全,也是保護自己。」營業部站長黃小波告訴記者,營業部的快遞員每天都要持健康碼、24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才能上崗,必須保證安全規範。
為了保障物資安全,從京東物流園區到各個站點的所有包裹,必須經過4道嚴格消殺後才能配送給顧客。
「如果顧客要求再次消毒,我們還會在配送到顧客手中前,再次為包裹消毒。」孫啟望指著配送車內的消毒水說道。
目前,在貴陽市觀山湖區、烏當區、白雲區等實行常態化疫情防控管控措施的區域,京東快遞已經實行送貨上門服務。而在其他區域,為有效保障最後一公里配送,京東物流搭建了多個無接觸保供站,協同社區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共同保障做好最後100米的物資運送。
「我們會優先派送米麵糧油等重點民生物資,奶粉、藥品等急需物資我們也會根據市民需求第一時間送達。」京東片區負責人楊成虎介紹,秉持著「只要能下單就能快遞」的理念,本輪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保供單位的京東物流在貴陽的營業部基本都在正常運營。他所在的站點裡,不少人20來天裡一天也沒休息過,常常是從清晨工作到深夜。
隨著「解封」的區域陸續增多,這家營業部17名快遞員已全部復工上崗,滯留的快遞也在近期被陸續送達。
「疫情期間,僅是我們這個站點就積壓了5000餘件快遞。『解封』後的第一時間,我們加班加點在2天內全部完成派送。」黃小波介紹,目前站點每天配送量在3100件左右,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對於每天奔波於站點和顧客之間的孫啟望來說,「配送恢復正常」也是一個積極信號。這意味著,消費者的網購數目在慢慢回升,攬派件數量會逐漸增加,自己的收入也能回到正常水平。「疫情期間每天配送單量只有60單左右,現在已基本恢復到100多單。」
12:00,第一車包裹派送接近尾聲,孫啟望載著兩個特殊的包裹趕往觀山湖區與雲岩區之間的封控卡點。因為情況特殊,又是顧客的急需用品,孫啟望決定多跑一趟,免費把物品配送至卡點,交由同事完成後半程接力。
家裡
「雲」上開課不停學!
秋分。
9月23日7點30分,伴著晨露鳥鳴而醒,居住於貴陽市烏當區保利溫泉新城的小學五年級學生王凱睿看了一眼鬧鐘,伸了個懶腰,便麻利地起床穿衣洗漱。
吃過早餐後,他徑直走進書房,熟練地打開電腦,用15分鐘的晨讀開啟一天的「雲課堂」時間。
「請同學們把英語作業拿出來,老師一一對照講解大家的易錯題。」8點30分,王凱睿按照螢幕里老師的要求做好準備,端正坐姿後,一邊抬眼望向螢幕,一邊低頭修改作業。
確認孩子完全進入狀態,輕輕關上房門後,凱睿媽媽才得閒忙活自己的事兒。
她告訴記者,十多天來,孩子一直都上著網課,課業都沒有落下。「凱睿就讀於家附近的學校,自9月3日起,大人孩子就一直居家辦公、上課。」
談及疫情前後對比,她想了想說:「也還是有很多區別的。」
先說同:課程內容不變,語數外加體藝;上下課進度不變,一天6-7節課,時間的安排基本跟在學校一樣。
再聊異:跟同學、老師見不著面,溝通交流的「實感」沒有了;沒法戶外活動,孩子運動這塊相對空缺。「當然,對於大人來說,居家後要工作又要兼顧孩子,精力消耗也是以前的兩倍。」
中午11點10分,上午課程結束。
王凱睿興沖沖地告訴記者,已經跟同學約好了,等回了學校,好好打場球。
宅家後,除了「網課」不停,練習書法也是「必備功課」。
他用楷書寫下「貴陽加油」四個大字,寓意盼望疫情早日結束,大家的生活儘快恢復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