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大余
前段時間,papi醬被送上熱搜。
起因是在《送一百位女孩回家》節目裡,主持人丁丁張和papi醬聊天時說到,很多男人成為爸爸後,會想到健身,想到好好活著。
這種說法,讓papi醬聽完後一頭霧水,隨後忍不住笑出來。
她說:「爸爸多帶孩子,比啥都重要。」
這句話,讓不少媽媽都在評論區拍手叫好。
不得不說,很多男人成為爸爸後,真的鮮少會想到參與帶孩子這件事。
因為在人們的常規認知中,母親總是更適合照顧孩子的那一個。
殊不知,父親同樣具備照顧孩子的生物本能。
照顧孩子,同樣是父親的本能
BBC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里,兒童心理學家Laverne Antrobus曾從生物學角度對父親這個角色的探索。
通過一系列的研究,他們發現了一個神奇的秘密:
父親與孩子的關係,在孩子出生之前就已經建立。
當妻子懷孕後,有妊娠反應的除了妻子,還有準爸爸。
Dr Brennan對288位準爸爸的調查採訪,其中55%的男人表示:
妻子懷孕的時候,他們也會出現噁心、嘔吐等「孕吐」的反應,同時有頭暈、疲累、口味改變等症狀。
還有研究結果表明:
當新爸爸抱孩子後,他的泌乳刺激會增加20%。
而標誌性的男性激素——睪丸激素,也會逐漸減少。
爸爸身上的荷爾蒙變化,就是為了幫助他們做好撫養孩子的角色。
為了證明這個事實,研究員找來了一位新爸爸做實驗。
他們讓爸爸抱著娃娃,觀察爸爸的行為舉止。
結果發現,這個過程中,爸爸會自然而然地把孩子貼著自己的身體抱著。
為了測試爸爸對嬰兒啼哭的忍耐度,研究員在現場放了嬰兒哭聲錄音。
一般人聽到小嬰兒的哭聲會煩躁,可這個爸爸卻輕拍嬰兒娃娃的身體,安撫寶寶。
身體的反應、無意識的動作,都在證明爸爸在養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有一種「天賦」:
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爸爸會本能地照顧好孩子。
爸爸參與帶娃,孩子更優秀
記得心理學家榮格說過:
「母親是一個可以給予孩子細膩溫柔和悉心保護的角色。
而父親身上特有的果敢和威嚴等『男性力量』,則會給孩子一種別樣的支持,成為孩子走向世界的過程里必不可少的養分。」
在養育路上,爸爸也是無法被代替的存在。
爸爸勇於探索,孩子更勇敢
紀錄片導演老極,在兒子辛巴很小的時候,就借著工作之便,帶他四處冒險。
有一次,他們去溜極限大飛索,事後辛巴說有點害怕。
他告訴兒子:「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害怕後還會堅持去做。」
在爸爸的教育和影響下,辛巴的內心也變得更強大。
在許多孩子心裡,爸爸是超人,在他們成長路上為他們保駕護航。
有爸爸在,他們就能底氣十足地在艱難險阻中,一步步走向勇敢。
爸爸善於創新,孩子更聰明
美國耶魯大學花了12年對一群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發現: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在學校里的成績往往更好。
這是因為爸爸帶孩子時,經常會「打破常規」。
就像鄭州一位爸爸,給女兒製作100多件手工玩具。
做玩具的過程中,孩子也會參與製作,最後孩子不僅專注力提高了,創造力也提升了不少。
所以說,爸爸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能給孩子帶來不一樣的思維模式。
爸爸冷靜客觀,孩子更堅強
網友小何,小學時在商場裡遇到電梯故障。
大家都驚慌失措,她被這些動靜嚇得哭出來。
平日嚴肅的爸爸抱起她,淡定地說:
「不要怕,只是電梯故障了。」
這件事在她人生中只是一件小事,但爸爸冷靜的模樣,深深印在她的腦海里,讓她學會遇事不慌,從容鎮定。
這就是爸爸的影響力。
爸爸熱愛運動,孩子更健康
美國《你們家庭肥胖證據》著作的作者RonEaker指出:
只有當家長(尤其是爸爸)通過運動鍛鍊來樹立良好的榜樣,並陪伴孩子一起進行身體鍛鍊時,孩子們對於運動鍛鍊的認知才會受到真正的影響。
所以說,愛運動的爸爸,能帶動孩子運動,增強孩子的體魄。
爸爸帶娃,離不開媽媽的鼓勵
爸爸帶孩子好處多,這毋庸置疑。
可怎樣才能讓爸爸主動參與到帶孩子中,是很多媽媽頭痛的問題。
這3個方法,值得媽媽們學習和參考:
尊重爸爸育兒方式,給予足夠的自主權
央視主持人李小萌曾主持節目《你好爸爸》。
一開始,她是衝著批判 「喪偶式育兒」去的,可通過訪談,她卻發現父親們的難處。
她說:「這些父親們都在想,現在媽媽都是專家,我們都沒有發言權,我做什麼都是錯的。
媽媽在這個領域裡確實掌握了太大的話語權。」
一旦育兒的控制權被媽媽牢牢抓在手裡,爸爸就會退出育兒的圈子。
到最後,媽媽只能一個人承擔起育兒的任務。
可如果媽媽能放手給爸爸機會,就能讓爸爸往前一步,慢慢地,他就能主動參與到育兒中。
多肯定,少批評
知乎上有人問:如何才能讓丈夫明白在育兒中爸爸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有爸爸分享了一件事。
他們一家人出去玩,女兒的頭髮散開了,妻子又不在身邊,他就笨手笨腳地幫女兒把頭髮紮起來。
扎得很難看。
可妻子卻拍下他替女兒扎頭髮的樣子,發到朋友圈裡炫耀。
老婆誇他是好老公,朋友們誇他是好爸爸。
在「虛榮心」的驅使下,他開始主動承包了許多帶孩子的事。
心理學家威廉·傑姆士說:
「人性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欣賞和讚美。」
每個人都希望聽到別人的讚賞,爸爸也不例外。
給爸爸清晰、具體的指令
閨蜜剛當媽媽時,經常跟我抱怨丈夫一點事都做不好。
比如她有事離開一會兒,讓丈夫看孩子。
結果丈夫就真的只看孩子,既沒喂孩子喝奶,也沒給孩子換尿布。
她氣沖沖地指責丈夫,丈夫還略帶委屈地說:
「你只說看著孩子,又沒說其他。」
她本以為丈夫就是不想帶孩子。漸漸發現,他是真的不精通「如何正確照顧好孩子」這件事。
所以她每次讓丈夫帶孩子時,都直接告訴他要做什麼,怎麼做。
作為媽媽,讓爸爸帶娃時,我們不妨把要求拆解得更細緻、更明確。
一點點地「培養」爸爸帶孩子的熟練度,爸爸也會給出一份不錯的答卷。
經濟學家薛兆豐說過:「婚姻,就是辦企業,就是簽合同。」
養育孩子,就是經營企業中的那份最大、最重要的合同。
唯有互相合作,才能實現共贏。
點個「贊」吧,希望爸爸們能多多參與到帶孩子這件事情中,讓媽媽輕鬆一點,讓孩子的童年更完整。
也希望媽媽們相信爸爸的育兒本能,對笨手笨腳的爸爸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鼓勵。
—— End ——
作者:大余,忠於自己,忠於生活。你最願意做的那件事情,才是你真正的天賦所在。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