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說到了中年人的痛處了,中年油膩這詞破壞了所有對成熟魅力的美好想像。但這也確實是個普遍現象,人到中年,不論性別,容易發福。即便以前很瘦的老同學/朋友,再見面時也有種「兒時朋友都胖了」的感覺,這其實和自然規律、生活方式和文化傳統都有關係。
「中年難瘦」,先說一種有運動習慣之人的無奈
即便一個常年有運動習慣的人,到了中年,也沒有年輕時容易瘦了,最核心的問題是:新陳代謝減弱了。即使保持著和過去一樣的運動習慣,依然會比原來稍微胖那麼一點點,或者更確切地說,同樣運動量產生的效果沒有以前明顯了。
舉一個例子,常年跑步的人,35歲之前只要訓練的對,飲食也控制的好,還是很好保持身材的,且成績容易進步。但是過了40歲,會發現明顯身體的恢復能力差了(新陳代謝減緩),再也無法像過去那樣,即使周末跑個長距離30公里,第二天還能生龍活虎,而是可能是要兩三天甚至更久才能恢復過來。
無法承受與過去相似的運動量,身體「恢復-重建」的能力減弱,類似月跑量、強度訓練都與年輕時候無法相比。
受身體激素的影響,特別是男性,年紀增加後,睪酮水平自然降低。睪酮具有維持肌肉強度及質量、維持骨質密度及強度、提神及提升體能等作用。男性的睪酮水平30歲之後就開始下降,哪怕維持原有的飲食、訓練和生活方式,每天自然也會趨向有更多熱量剩餘,脂肪積累在所難免。
這就是自然規律,可以延緩,但無法阻止。為了維持與年輕時候類似的身材和能力,就需要更大的運動量和更少的飲食,然而新陳代謝慢和恢復能力變差造成了運動量又不能太多。這個「交叉封鎖」就變成了有運動習慣之人的「中年難瘦」,就是施瓦辛格也不能像過去那麼訓練了。
我們之所以會忍不住讚美那些中年依然對自己的身材管理把控很好的人,還不是因為這事兒太難了!
對普通人來說,「中年難瘦」更多和習慣的生活方式有關。
基礎代謝降低,同樣吃喝必胖
無論有沒有運動習慣,隨著年紀增加,新陳代謝水平下降,整個身體的節奏都慢了下來。受身體激素的影響,肌肉含量也少了,基礎代謝進一步降低。這是自然規律。
不做額外訓練的情況下,人到70歲左右,肌肉只有30歲左右時候的一半。所以我們經常看到老年人坐在椅子上站不起來,要靠扶著拐杖或者扶手才能起來,這就是因為肌肉力量變弱了。
而且年紀越大體溫也會比年輕的時候低,心跳也減緩,人體各種零部件越來越像從「高性能模式」切換成了「省電模式」。這就意味著維持過去同樣的熱量攝入,很容易大於熱量支出,這也是人到中年很少有身材苗條的原因之一。
人到中年人「不愛動」
這個不愛動,說的不僅僅是不愛運動,是整個生活方式中,體力活動少了。想想看,人到中年,在社會上打拚多年,和初出茅廬的小年輕自然不可同日而語。整個社會差不多就是由中年人把控的。過去要親自動手的事兒可以指揮別人來乾了,年輕時候經常要跑腿,而成功的中年人則大機率減少了這部分「動」的消耗。雖然並不一定代表中年胖的全部,但確實是一個重要原因。
而且因為肌肉自然減少的原因,干點啥體力勞動,也不像年輕那會兒得心應手,容易心有餘而力不足,進一步減少了使用體力的意願。
主動健身的情況也少了,練一天緩三天。加上生活穩定,家庭和睦,愛人之間也接納的彼此的優缺點,對身材的要求會比年輕時(單身時)降低很多,健身/運動需求動力弱。所有這些,逐漸消弭於柴米油鹽之間。
其實也可以通過和家人或愛人一起外出運動,根據家人/愛人的體能情況,安排一些戶外的活動如:爬山、跑步、散步等等,既可以促進感情,也能排解一些生活和工作中壓力,維持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在自然環境中,我們更容易放鬆下來,汲取到很多能量,可能平時很糾結的一些事就會漸漸得到很好的緩解。特別是有什麼事情想商量的時候,選擇這種時機可能會更容易溝通。
人到中年,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肚子越大
在社交場所,中年人往往有更多的應酬機會,吃多吃少是無法規劃的。喝酒下飯下菜,應酬吃多簡直是超大機率事件。中年人有錢了,高興了,下館子吃大餐。中年壓力大,抑鬱了,吃的更多。
成功的背後是更多責任和更多壓力。壓力大,就容易多吃,在內分泌調節之下,變得更加容易儲存脂肪。
面對壓力,人會變胖,還有個專門的名詞叫做「過勞肥」。人在進化過程中,只要遇到壓力就會通過內分泌調節有意識儲存脂肪。因為原始社會的主要壓力就是環境威脅,鬧饑荒。多儲存脂肪是能夠提高生存機率的策略。活到現在的人類都是經歷過大饑荒而倖存下來的後代,遇到壓力就儲存脂肪是寫在基因中的宿命。
還有就是文化和環境的影響。人過中年,養生的模式開啟。這種傳統習慣,並沒法恢復青春之力,反倒是讓中年富態長到了身上。不加干預任憑自然發展,多半會發展成責任越大,壓力越大,肚子越大。
保持有活力的生活節奏
說了半天中年人很少苗條的,但確實還是有身材苗條的,甚至還能有6塊腹肌,這類人都有一個共性,有較好的運動習慣,或者在他們的生活方式中有大量的運動參與。
運動是保持青春的良方。對抗衰老,肌肉含量高很重要。有運動習慣的中年人,明顯會比同齡人看上去年輕許多,皮膚狀態也好一些,心態上會更年輕,這些就能造成相互促進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說到底,還是要通過運動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礎代謝。身體各部分組織器官都有一定的能耗需求,其中耗能最多的就是肌肉。肌肉含量多,所需要維持肌肉的能量就高、體溫就高,活力就還在。心態上,也會覺得自己依然可以做很多事。
在我們的用戶中,就有很多中年人,依然在堅持運動並且享受運動,其中不乏還有對運動成績/表現仍有著較高的追求的朋友們。這點真的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