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同治皇帝患上天花以後,病情發展非常迅速,不到一個月,就崩逝於養心殿,年僅19歲。
在清朝歷代皇帝中,後人們對於同治皇帝的評價普遍較低,大多數人都會認為同治皇帝像極了他的父親咸豐皇帝,他們同樣墮落與無能,同治帝不僅在政治上碌碌無為,而且還喜歡深夜偷偷溜出後宮,到八大胡同的一些小青樓尋歡作樂,私生活不檢點,因此尋花問柳,染上了花柳病而亡,剛親政不久就撒手人寰。
然而,同治皇帝6歲登基,本來就是個不懂事的小孩子,他之所以碌碌無為還是因為自己的母親慈禧太后太過強勢,教育方法失當所致,如果慈禧對同治帝加以好好教導,相信即使同治帝不會成為一代明君,至少也不會淪落成叛逆少年,年僅19歲就崩逝。
同治皇帝的悲劇是從自己的父親咸豐去世以後開始的,咸豐皇帝到了熱河以後,不久病死,年僅31歲,臨死之前,他宣布從今以後,自己唯一的兒子載淳就是大清帝國的第十屆皇帝了,但是小載淳剛剛6歲,因此咸豐生前任命八大顧命大臣輔政,皇帝的印章玉璽交給兩宮皇太后管理。
同治即位時,只有六歲,由載垣、端華、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政。而一向熱愛權力的載淳的生母慈禧太后卻對八位顧命大臣專權表示很不服氣。
於是慈禧便聯合東宮慈安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合謀發動辛酉政變,在護送咸豐帝梓宮回京的時候,慈安、慈禧和同治皇帝先行到達,採納恭親王建議,將載垣、端華、肅順處死,其他五人革職或遣戍。
1862年的十月初九,同治小皇帝在太和殿舉行登基大典,百官向他朝賀,在這之前幾天,已將年號由肅順等顧命大臣們定的祺祥改為同治,因為要實行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所以同治的年號用意很明顯,那就是由兩宮皇太后共同臨朝而治的意思。
從此以後慈禧太后真正掌握了實權,也開始了垂簾聽政,6歲的小皇帝載淳坐在高高的的龍椅上,在他的背後,慈禧太后端在在黃紗屏風後面,慈禧太后也成為事實上的女皇,統治晚清接近47年。
而作為皇帝的同治就比較悲劇了,本來這份治國重任是自己父親咸豐皇帝交給他的任務和重擔,可同治還沒開始施展,自己的母親慈禧卻把這個重擔挑起來了,慈禧對於兒子過於強勢,讓同治皇帝失去了人生成長的機會。
慈禧對同治皇帝太過嚴厲,不僅在政治上不讓同治帝有做主的權力,連同治帝的婚姻幸福也要橫加干涉,在這樣的高壓教育下,讓同治皇帝形成了一種叛逆心理,同時慈禧橫加干涉他的私生活,也讓被壓制多年的同治皇帝喘不過氣,認為生活沒有意義,這也把同治帝一步步推向死亡深淵。
同治帝為了發泄自己對母親慈禧的不滿,與慈禧鬥氣,迷失在北京城的八大胡同青樓裡面,沒想到,最後因此染上花柳樹,葬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大清帝國的第十屆皇帝,就這樣葬送在了不懂教育方法而又強勢的慈禧手中,而同治帝19歲就崩逝,對於當時的大清王朝和他的母親慈禧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