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流傳一句話,「網飛出品,必屬精品」。
據我看來,網飛雖牛批,但話說得太絕對。
這不。
網飛家的紀錄片,不幸翻車了...
豆瓣評分從9.5暴跌到8.0
《一級方程式:疾速爭勝》是網飛和一級方程式聯合打造的體育紀錄片,紀錄每一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賽場內外軼事。
但是,全新的第四季,被F1車手、車迷噴慘了。
車迷認為,網飛惡意亂剪、誇大亂編。
它把精彩賽事變成一場狗血劇,還捏造邁凱倫車隊搞內鬥。
網友評論
紅牛車隊維斯塔潘也批評第四季。
「我不是那種喜歡戲劇抓馬的人,我只想陳述事實、真正發生的事情。」
因此,他決定退出下一季的拍攝。
網飛紀錄片口碑翻車,一點不奇怪。
它像一面鏡子,照出流媒體紀錄片的普遍真相:
流量至上的時代,創作底線失守。
無論噱頭再大、話題多熱,觀眾對這種流水線作品,不再感冒。
流媒體紀錄片的黑歷史
流媒體紀錄片,野蠻繁殖,以量取勝。
一些導演為了搶占熱點流量,根據大數據分析,「量身」炮製一批流水線產品。
如果你喜歡犯罪懸案,它就批量式推送。
《對話殺人魔:小丑殺手訪談錄》《殺妻疑云:維斯法爾議員案》《邪密滿屋:印度家族集體死亡案》《韓國雨衣殺手:全面追緝柳永哲》…
橫跨歐美亞非拉,五花八門的陳年懸案,讓你感受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
網飛犯罪紀錄片庫
如果你平時愛吃瓜,它就給你一片瓜地。
《肖恩·門德斯:一路走來》《詹妮弗·洛佩茲:人生中場秀》《BLACKPINK:照亮天空》…
名人們忙著生前著傳,在鏡頭前一邊訴苦,一邊享受成名的快樂。
名人紀錄片
流媒體紀錄片,把新聞素材、八卦小報包裝成娛樂商品。
這種重量輕質、充水嚴重的創作傾向,讓紀錄片創作陷入爭議之中。
因紀錄片《離開夢幻島》,粉絲狀告HBO
韓國N號房事件,全球轟動。
為了搶流量,網飛率先上線紀錄片《網絡煉獄:揭發N號房》。
此片號稱,通過對記者和調查員的採訪,完整呈現N號房事件從發酵至解決的全過程。
看完,我大失所望。
它不過是新聞素材的拼貼,導演更沒有挖掘到一點新鮮素材。
一口氣看下來,仿佛看了一集《法治在線》。
《網絡煉獄:揭發N號房》截圖
關於瑪麗蓮·夢露的紀錄片,市面上太多太多。
私人生活、八卦野史、甚至陰謀論,夢露被紀錄片刨到沒了新料。
如何重新抓住觀眾眼球?
紀錄片 《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想了一招,從片名入手。
它吹噓發掘到一些從未曝光的錄音資料,可以拼湊出夢露臨終前的生活。
刷了一集,直呼上當。
所謂的「首次現世的錄音」只是一個宣傳噱頭,夢露的聲音與影像紀錄幾乎沒有。
更何況,大多數的爆料都是陳舊素材,早已經被拍爛了。
《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截圖
HBOmax上線的紀錄片《艾倫對決法羅》,因立場先行,遭受爭議。
此片聚焦伍迪·艾倫與前女友米婭·法羅的恩怨,邀請米婭·法羅一家出鏡,還首次曝光一些陳舊家庭錄像。
實事求是地講,全片給人的感覺是,它沒有公正客觀的視角。
雖然片名叫《艾倫對決法羅》,但伍迪·艾倫一直沒出現。
節目一經播出,立馬引起伍迪·艾倫的不滿。
他憤怒表示,這是一部專門針對他的詆毀之作,充斥假話與惡意攻擊。
「這部紀錄片的主創對真相沒有興趣,他們花費數年時間,與法羅家族的人暗中合作。播出平台與羅南·法羅(米婭·法羅之子)有商業利益關係。雖然這部拙劣的紀錄片可能會獲得關注,但並不能改變事實。」
《艾倫對決法羅》截圖
無獨有偶。
Hulu也因為一部紀錄片陷入爭議,被觀眾討伐。
它以維多利亞的秘密(以下簡稱維密)噱頭,號稱揭露這個內衣帝國的幕後秘事。
或許你會問,為啥Hulu要拿維密來做文章?
這一切,都是流量的驅使。
維密是「天使」與「性感」的代名詞,引領時尚潮流,影響無數女性的審美。
年度秀場《維多利亞的秘密時尚秀》,更被視為全球熱門的時尚秀之一。
各路名流、娛樂圈藝人均以參加維密時尚秀為榮。
這種時尚界超級IP,擁有數不盡的話題流量、非議八卦。
以流量為食的Hulu,十分好這口。
有事沒事,就來蹭一波流量。
維密,就只能無辜躺槍了。
Hulu本想向時尚圈扔一枚核彈。
上線之後,核彈變成了啞彈。
不僅水花不大,口碑更是清一色的差評。
觀眾紛紛指責Hulu炒冷飯,一邊蹭著維密熱度,一邊消費愛潑斯坦。
內容陳詞濫調,沒有新意。
翻車,理所應當。
網友評論
維密的反擊
誠然,維密遭受過公眾的批評。
但這些流媒體紀錄片只瞅見舊聞,對維密的現在與未來視而不見。
自維密秀取消後,維密當機立斷,開啟一系列的改革。
撤下涉及醜聞的高管,女性高層取而代之。
如今,維密董事會成員超過80%是女性,集團員工中女性占比占90%。
新聞截圖
社會的審美標準一直在變化,變得越來越包容、多元。
以前,維密挑選的模特是身材纖瘦的「超模天使」。
現在,它放棄單一刻板的性感形象。
選人不再稱作「超模天使「,還啟用跨性別模特與大碼模特。
例如,巴西名模瓦倫蒂娜·桑帕約,就是維密簽下的第一位跨性別模特。
瓦倫蒂娜·桑帕約
維密不再販賣審美焦慮。
它漸漸地從關注外表到關注感受,從對男性需求的關注轉變為對女性需求的關注。
譬如,它深入內地市場,實踐「本土化戰略」,與中國女性建立情感共鳴。
與楊冪、何穗、周雨彤等內地藝人合作,用中國面孔讓消費者感受到維密的煥然一新。
打通供應鏈,結合中國女性消費群體的痛點,設計出既符合中國女性審美,又滿足中國女性多樣化需求的產品。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女性力量正在崛起。
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擁有獨立之思想,不再被審美焦慮、年齡焦慮所裹挾,活出屬於自己的美麗。
立志成為「世界領先的女性權益倡導者」的維密,主動發力,向中國消費者傳遞維密多元包容的價值觀。
它邀請奧運冠軍谷愛凌、網球大滿貫得主大阪直美、演員佩麗冉卡·曹帕拉、名模海莉·比伯等各行各業的傑出女性,成立VS Collective。
維密與這些非凡女性一道,傾聽女性聲音,支持女性事業,維護女性權益。
VS Collective是一個美麗又具有吸引力的平台,反映出維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就連貝拉·哈迪德也拋棄前嫌,重回舊地,加入VS Collective。
對此,她說道。
「我已經有幾年沒有參與維密了,吸引我回來的是它向我證明,維密變了。7位董事會成員中有6位女性,我覺得這個世界值得擁有像維密這樣的品牌,它可以代表這個世界。」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元宇宙已經成為時尚界的新寵。
維密不甘示弱,積極布局元宇宙。
據了解,它申請4項NTF商標,計劃推出虛擬內衣等多種產品。
甚至,停辦3年的維密秀有可能登陸元宇宙。
新聞截圖
堅持底線
紀錄片的生命線:真實、全面、客觀。
雖然創作中有主觀介入和感情投入,但視角必須客觀全面,不能搞站隊偏頗這一套。
尤其,不能為了流量,藉助噱頭,人為製造矛盾,誤導觀眾。
遺憾的是,流媒體紀錄片在流量與商業的裹挾下,拋棄了底線。
像《維多利亞的秘密:天使與惡魔》《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之流,除了炒冷飯,它們還能幹什麼呢?
創作環境惡化,但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我相信,一旦紀錄片放棄堅守全面真實、客觀至上的底線。
等待它們的只有一個下場——
被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