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價收購落下帷幕,動視暴雪這20個月都乾了什麼!

2023-10-13     手游矩陣

原標題:天價收購落下帷幕,動視暴雪這20個月都乾了什麼!

今日早間,據納斯達克證券交易網信息顯示,動視暴雪股票現已停盤,原因為「待新聞公布」,代碼T1代表「重大消息等待公布處理」。

北京時間下午14:00,CMA正式批准微軟收購動視暴雪。但本次收購不包括英國區域的雲遊戲版權的交易。

至於股價,那肯定是上漲了。

經過 20 多個月的長跑,遊戲業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併購案也終於落下帷幕。

去年 1 月,微軟宣布計劃以 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隨後,全球多家監管機構對這筆交易展開了調查。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關於微軟暴雪收購案的瓜,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對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一系列問題作了較為詳細說明。

這裡可以作一個簡單的回顧。由於收購重大,微軟需要通過反壟斷審查,而微軟想在哪個市場賺錢,就要通過該市場審查機構的審核(主要市場是英國,歐洲,美國)。

「術業有專攻」,審查機構的專業性有限,不見得完全理解遊戲行業的運作模式。比如FTC微軟案件庭審法官就曾發表逆天言論「有PC為什麼還要買Xbox?」。

所以機構會同友商交換意見,為這筆交易增加附加條款。而目前微軟付出了相當的籌碼,負責這三個市場的審查機構都已經通過。

現在,我們且把目光放在動視暴雪身上,看看它們在這20個月里,有哪些 「名場面」。

微軟:總是能給我整點新花樣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動視暴雪合併後一直保持著相對獨立的運營模式,後來考迪克架空了暴雪聯合創始人Mike Morhaime的職位,並且只設工作室總裁一職。這就意味著暴雪失去了獨立運營權。所以如今的暴雪只是動視暴雪的一家工作室,但從遊戲IP來看,我們還是將暴雪和動視分開來談。

動視這邊主要是 「一招鮮,吃遍天」。使命召喚IP一直是微軟的「燙手山芋」,在多家機構的審核中,他們也主要圍繞使命召喚IP展開。在聽證會的泄密文件中提到,2021年,超過 600 萬名玩家約70%的時間在遊玩《使命召喚》系列遊戲,有100萬名玩家只玩此款遊戲。系列遊戲當年在美國市場為索尼帶來 8 億美收入。索尼後面更是直言:《使命召喚》是PS歷史上最暢銷的IP。

而《使命召喚20》也將作為年貨遊戲將在11月發售。儘管近年來《使命召喚》的單人模式以及劇情被玩家詬病,但不妨礙使命召喚成為動視最大的搖錢樹,據官方統計,整個系列在全球累計銷量已經突破4億份,平均每年售出超過2200萬份,可謂是年年有人罵,年年銷量破千萬。動視總裁Kostich也透露,已經將《使命召喚》系列遊戲規劃到 2027 年。

可就在微軟將心思放在收購案上時,暴雪這邊倒是「騷操作」頻出。首當其衝的自然是暴雪全家桶退出國服。動視暴雪在一次財報中提到,網易代理的中國區收入僅占動視暴雪(總部)營收的3%。實際上,這部分營收約占暴雪(分部)業務的15%,且動視暴雪不需要付出任何運營成本就能夠「躺賺」。

分手當天,網易港股股價一度跌破10%,暴雪(分部)則失去了中國市場。對廠商來說這是沒談攏的「雙輸」局面,只是動視暴雪口中3%收入而已,但這卻極大地折損了中國玩家的熱情。《魔獸世界》的退出還有一個賽博「墓碑」,能為玩家保留相關數據。而《守望先鋒:歸來》等遊戲更是直接把「骨灰」都揚了,玩家在遊戲中嘔心瀝血的資產一夜之間化為泡影。

此前還有一個小插曲,即彭博社稱,暴雪希望得到中國百萬玩家的信息數據條款。而網易丁磊在一次電話會議中提到:「對於中國玩家,我們會盡全力做好善後工作,為玩家服務到最後一刻,保障玩家的消費者權益和信息安全。」

兩者的結合下就有推測認為,暴雪提出了涉及信息安全的條款,導致網易無法接受。但是,考慮到兩者言論出現在不同語境中,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雙方就中國玩家信息這一問題存在分歧,所以這種猜測還需謹慎對待,不應將之作為結論。在矩陣看來,這其中可能存在輿論炒作或者誤讀原文的嫌疑。

實際上,在分手後也確實有「暴雪綠茶」「黃旭東祝考迪克身體健康」「直播拆除血吼雕像」等話題把輿論場攪了個遍。另外,動視暴雪在2月同意支付3500萬美元罰款,原因是「未建立員工投訴渠道」,以及「違反舉報人保護規則」。此前,動視暴雪的暴雪分部還深陷性別歧視和性騷擾醜聞,當時也賠了1800萬美元。這更是讓海內外玩家看了都圖一樂。

如果這些還只是大家發泄情緒的小打小鬧的話,那後面就真是「大的要來了」。

就在不久後的4月,網之易要求暴雪退還欠款約3億元。而這3億元是屬於遊戲的相關退款和預付保證金,如果不是網易一手攬下,承擔風險的可能就是廣大玩家了。到了八月網易新增6六起起訴暴雪案件,剛好對應暴雪全家桶的6個「套餐」。根據最新公開信息,暴雪起初針對網易提起的6起訴訟案件,現在僅剩4起。原定於今年審理的開庭時間也已推遲到明年1月。

國服的退出還對電競賽事有所影響,這無疑衝擊了遊戲在中國的熱度。3月爐石被踢出亞運會,原因是暴雪與網易合作到期,伺服器遭到關停。有不少網友因此心疼苦苦訓練的爐石選手。

實際上,暴雪在今年一月就有過禁止中國選手參加爐石比賽的消息,大陸玩家原則上確實是無法參加比賽的,一般通過暴雪與網易的「外卡規則」參賽。該公告由於翻譯過於直白引發了玩家的強烈譴責,甚至一度影響到《守望先鋒2》的電競比賽,比如後面《守望先鋒2》的比賽就讓中國隊無需打小組賽直接晉級16強。

在《守望先鋒》中,暴雪就大搞政治正確,修改人設,後面又更新慢,水皮膚。到了《守望先鋒2》,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雪上加霜。承諾給玩家的PVE 英雄模式遭到取消,「手游式」的收費模式被批評為盤剝IP價值。遊戲上線Steam後與今年的幾個新貴打架,爭奪差評第一,讓《三國殺》直呼「還有高手」。

罵是一回事,財報卻是另一回事

令人意外的是,動視暴雪的財報卻不斷走高。據動視暴雪今年第一季度的財報,整體上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長70%,但是遊戲的月活數據卻由上季度4500萬下降至2700萬,下降幅度為40%,幾乎腰斬。或許是動視和King的表現過於強勁,動視暴雪即使失去1800萬玩家還能凈賺23.8億美元(約合164.6億人民幣),不由得感嘆市場真是魔幻。

到了Q2,暴雪(分部)業務收入同比大增160%,運營收入同比幾乎增長三倍多,新遊戲暗黑4成為亮點。暴雪此前還宣布該遊戲發布5天收入突破6.66億美元,創下暴雪史上所有遊戲同期最高紀錄。

可好景不長,暗黑4的熱度來也匆匆,去得匆匆。據國外直播網站 Twitch 的數據,近期《暗黑破壞神4》的觀看人數已經從巔峰時期的 93 萬人降到了平均 2000 人。如今點開去看,暗黑4的人氣更是慘澹,甚至不如《流放之路》。

官方第一賽季幾乎可以說是給自己玩死了,一系列改動讓玩家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紛紛棄坑。苦心摸索的Build結果一更新就不能用了、一鍵換裝、大箱子、倉庫搜索等功能也沒有添加。

官方在近期公布了第二賽季海量內容,調整了飽受詬病的經驗系統、聲望可以全繼承、移除地城跑圖搬磚任務、增加倉庫搜索和寶石堆疊……遊戲在10月18日也會正式登陸Steam,看起來一切向好。

但考慮到暴雪曾禁止大陸玩家參加活動,到時候評論區必然又是一片腥風血雨。此前,暴雪官方推出了一個活動,規定在遊戲內前1000名在專家級模式達到等級100的玩家,能夠將自己的名號永久刻在遊戲中的「聖母莉莉絲雕像」上,然而活動卻將中國內地玩家群體排除在外,獲官媒點名批評。

或許是看到收購有望,9月,暴雪在國內註冊新手游《魔獸大作戰》的商標。《魔獸大作戰》由《魔獸弧光大作戰》更名而來。

暴雪全家桶國服關閉至今,官方並未就國服重開作出正面表態。考慮到國服已關閉,該遊戲商標的註冊似乎並無實際需求。因此,這一舉動被外界視為向國服玩家釋放善意,表達希望回歸中國市場的積極態度,這也給等待國服重開的玩家以鼓舞。

另外,暴雪在中國的部分業務(比如《暗黑破壞神不朽》)並未離開,這也就說明暴雪並未完全放棄中國市場。

值得提出的是,在那次著名的「你們都沒有手機嗎?」發言中,暴雪員工提到的手游項目,就是《暗黑破壞神:不朽》。而正是這個當時令觀眾唏噓的暗黑手游,如今卻占了暴雪業務的大頭。甚至一定程度上誘導了「分手」的發生。

暴雪在談判中曾提到,「網易研發暴雪其他IP手游在全球發行,但只享有中國區市場營收分成。」 在手游上線不到1個月,遊戲的下載量就超過了3千萬。而最近兩次財報中都提到了這款手游,尤其是在Q2財報中,《暗黑破壞神:不朽》與《暗黑破壞神4》來了個強強聯手,暴雪6月份移動端和PC遊戲的月度凈銷售額達到了自1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或許是覺得手游太掙錢,並且對自己的IP的看重,暴雪在談判曾獅子大開口,提出天價「5億美元」以讓網易獲得更多的智慧財產權的控制權,結果雙方並未談攏。

暴雪何去何從?

暴雪的墮落之路其實早已開啟。《魔獸爭霸3:重製版》被中國玩家戲稱為蟲豸版,過場CG被砍,劇情文字亂碼;《暗黑4》《守望先鋒2》遭到延期;暴雪嘉年華停辦。大家將問題的矛頭指向了動視暴雪管理層,甚至指向考迪克本人。Xobx副總裁在採訪中就表示,很多人期望考迪克下台,動視暴雪有糟糕的辦公室文化。

早年考迪克將使命召喚IP從IW手中搶走、逼走暴雪創始人、撤裁星際與風暴製作組,到近期的離職風波、鬧性騷擾醜聞、取消國服代理……罪惡可以一一細數,但實在沒有必要,資本家不過是資本的人格化罷了。

考迪克本人在動視暴雪的股份不足1%,動視暴雪剩下的股份基本都是三方投資機構占有,而它們的目標就是衝著「股價翻倍」「資本增值」去的。近期考迪克在股東大會上以96%的通過率連任了動視暴雪的CEO,眾股東選出的資本代理人如果不也是衝著這個目標的話,那選出來幹什麼,難道談理想?談創新?

@東方財富網

事實上,作為一個商人他是合格的。比如當年動視公司面臨巨額虧損和債務,是考迪克果斷接手,在任職30多年後,不僅幫助動視成功轉型,如今還以690億美元的天價出售了動視暴雪。690億美元什麼概念?差不多就是當前一個網易的總市值。

有微軟員工表示,如果收購完成,動視暴雪的管理層很可能會有一波大換血。就算考迪克沒有走人,收購完成後其本人也會失去動視股份,職位也會被架空。如此看來,考迪克榨乾IP,然後著賣掉公司的行為就合情合理了。

或許資本家在臨近退休時,都會來一次這樣的操作。強如Unity公司的執行長John Riccitiello最近也宣布辭職,Unity此前推出了過於離譜收費方案,導致開發者強烈不滿,公司口碑幾近崩塌。John Riccitiello的離職正當其時,許多人就猜測這可能是這位Unity高管想在退休前最後撈一筆,賺足自己的「養老金」。

回到正題,如今動視暴雪哪怕遊戲口碑暴跌,它依舊是一家營收世界排名靠前的公司。這次收購很可能會幫助動視暴雪走出當前的困境,重新專注於內容開發。微軟的資金支持,也將提振動視暴雪項目的開發進度,甚至有可能重啟經典IP,比如《虐殺原型》《星際爭霸》《魔獸爭霸》等。藉助旗下IP,進軍電影市場也並不意外。

魔獸之父克里斯·梅森重返暴雪

在接手動視暴雪後,微軟自然就成為世界上營收第三高的遊戲公司,僅次於騰訊和索尼。XGP的遊戲陣容將會進一步加強。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訂閱服務包含了微軟旗下的B社工作室、動視暴雪、Playground Games等知名遊戲工作室和發行商的作品,產品矩陣涵蓋使命召喚、模擬飛行、光環、極限競速地平線、暗黑破壞神等一系列頂級IP和旗艦作品,這將是一個陣容異常強大且內容豐富的訂閱服務,而玩家只需支付不到10美元一個月的很低廉的訂閱費就可以全部收入囊中。

在決定收購動視暴雪之前,微軟也考慮過收購多家遊戲廠商,其中包括世嘉、拉瑞安、Bungie……

有趣的是, Bungie開發過光環123代,本身就是從微軟獨立出來。後來步入動視暴雪的「魔爪」之中,考迪克曾經希望拖垮Bungie然後低價掠奪命運IP,而Bungie後來找到網易獲得了一億美元的投資才沒有讓考迪克的陰謀得逞。

拉瑞安也是微軟的潛在收購目標之一。在一次泄密文件中,微軟對首發加入XGP的多個遊戲進行了估價。《博德之門3》的估價僅500萬美元,可今年《博德之門3》的成績卻讓微軟啪啪打臉,如今已是「高攀不起」的樣子。

《星球大戰絕地:倖存者》預期成本則高達3億美元

對國內玩家來說,在收購結束後微軟大機率會重新選擇與網易合作。由於國家相關政策規定,進口網絡遊戲如果更換運營商,那麼版號也要重新審批。而當前暴雪的版號都在網易手上,另外網易也負責代理過微軟的《我的世界》,可見微軟與網易關係尚佳。

當然,以上都是最理想的情況,於廠商,於玩家都是不二的選擇。折騰了一圈下來,還是不折騰的好。從壞的方面來看,微軟今年的《HiFi Rush》開了個好頭,但後面的《紅霞島》《星空》的評價就參差不齊。暴雪未來的走向還存在變量,加入微軟也不等於所有遊戲就能回歸高質量。但可以確定的是,相比暴雪目前的「擺爛」狀態,以後的情況肯定會有所好轉。資源和平台上的保障會更多,至少可以重拾一些創作激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d4a21f923a2a34635a59bb53042d769a.html